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是一个范畴,英汉语作为人类语言范畴中的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母语为汉语的习得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其语言认知范畴原型由汉语向英语转变,因此,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习得者的英语习得效果受语言认知原型转变的影响,这种影响即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母语迁移表现在语言结构、文化语境和语言思维方面。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高校蒙汉双语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授课语言是蒙古语,升人大学后几乎全部学科课程都用汉语授课,这种从中学到大学的教学模式改变,给学生学业上带来很大压力.本文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对造成内蒙古高校蒙汉双语生学业压力的授课语言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由于与外界的交流,对于平日里不讲汉语的少数民族群体来说,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语言,而这些语言不得不被淹没在汉语的大环境中.因此,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他们的日常语言在受来自国外和国内的影响而改变.这种改变已经上升为问题,必须通过长期的规划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东乡民族的交际工具主要是东乡语,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语长期处于汉藏语系语言的包围之中,不仅语言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主要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语言转用就是语言功能变化的一种。据我们调查,在东乡族自治县的24个乡镇中,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转用了汉语。主动的文化同化、经济条件等是造成东乡民族语言转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运用PPS抽样方法,我们以结构式访问法在新疆伊宁市城市居民当中进行了有关语言能力、语言使用、语言态度的调查。伊宁市维吾尔族城市居民普遍具有维汉双语能力,但高比例的双语人口和较低水平的汉语使用能力同时并存。维吾尔语与家庭、友谊、学校等方面域相连,维汉双语使用模式与日常生活、工作相连,场合越正式,汉语使用比例越高。在语言态度上,他们既注重语言的实际效用,也强调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象征意义,对学校族群结构和学校教学语言类型的期待是多样化的。语言是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尤其是在多族群共同居住的地区。本文还就调查数据所反映出来的学校教育、各族群之间交往当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汉语谐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洋 《民族论坛》2007,(12):46-47
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而汉语中谐音数量之众多,应用之广泛,是其他语言中难以见到的,可以说不懂得汉语的谐音之妙,就不曾真正懂得汉语。本文从汉语谐音的根基——语音特点分析出发,阐述了汉语谐音的表现,并从文化的深层意蕴挖掘其存在的社会及民族心理基础,旨在促进新时期中国文化的推广、语言文字的运用及语言教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回族是中国除汉族外,少数几个主要使用汉语作为交际工具的民族之一。这里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全国700多万回族,大约90%以上使用汉语;二是回族实际上并不都使用汉语,换句话说,部分回族并不使用汉语而使用其他语言。如海南岛崖县的回族,有三四千人在公元12——13世纪由印度支那的占城(今越南南部平定省一带)迁来,至今使用着一种称为回辉话的语言。回辉话不同于占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此外,部分世居在新疆、西藏、甘肃、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回族,也不使用汉语,而使用当地的维吾尔语、藏语、东乡  相似文献   

8.
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未注明词性的322个动宾格为研究对象,对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种现象与语言的内在规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裕固族是中国特有的民族,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裕固族存在两种分属不同语族的本民族语言,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也十分罕见,这一现象与裕固族形成、发展的历史有很大联系。本文试图从族源和族群内部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裕固族语言差异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学观点看,意大利在传统上可以说是一个单一语言的国家,换句话说,众所公认,意大利语在全体意大利人中是唯一的语言,并被规定为国语。在这种把意大利语看作是意大利人唯一的语言的视野内,也看到在意大利尚存在各种不同的地方方言,但只不过占微不足道的比例,人们认为这些方言是作为统一的意大利语的变异的各种形式,并且直到不久以前,很少有人把它们和地方其他文化形式联系起来。以后,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许多意  相似文献   

11.
13世纪波斯语成为在中国生根的一种外语、一种少数民族(即回回人)的族内共同语言,也是中国对外交往,特别是与伊斯兰文化圈的国际交际语言。明朝建立之后,承续元朝传统,波斯语不仅继续成为明朝与外国交流的语言,而且在国内政治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于是兼通汉回两种语言的回回人受到重视。①波斯文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成为书写《荐福图》的五种文字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在日常的交际中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与影响也就不可避免。在青海部分地区流行的藏语与汉语混合的“拉伊”唱词,就是语言相互接触与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生活的稳步提高,与之相适应各项社会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深入的变化.其中,语言使用格局的改变是不对等的,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一方面,作为强势语言的普通话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另一方面,一些处于相对弱势的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活力却不断降低.本文通过对语言规划和语言保持关系的梳理后认为,语言规划是一种长期的,有预见性的语言干涉,其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在规范各种语言使用的同时,保持语言生活的多样性,建立和谐稳定的可持续语言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语言濒危原因探析--兼论语言转用的多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大量语言濒危现象为例证 ,对引起语言濒危的原因进行分析 ,认为产生语言濒危乃至消失的原因有两类 ,其中由于主动的语言转用造成的本族语消失是产生当代语言濒危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对影响语言转用的人口比例、文化基础、经济优势等多种基本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这些社会因素互相交织在一起 ,对语言的使用发生综合的影响 ,最终由取得优势的因素决定语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民族语言文字是构成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它在民族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回顾和分析西藏民族语文工作的实践情况,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各民族的实际,制定学习、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正确方针政策以及立法的过程,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民族语文工作的一贯重视及党的民族语文政策在西藏的成功实践。同时依据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汉语文和各少数民族语文共同发展并构成了我国多元性和多样化的文化,阐明了做好民族语文工作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使用与族群关系(民族社会学连载之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文字是各族群传统文化的载体 ,也是民众日常交往的工具 ,从而一定程度上成为族群的象征和标志 ,其使用情况可以反映族群之间的关系。本文介绍了一些国家的语言政策、我国各族群的语言使用情况及其所体现的族群关系状况 ,并结合学校教学语言的使用 ,讨论了少数族群教育的模式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欧洲宪法性条约中的少数人语言权益保护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宏观角度介绍了欧洲宪法性条约中的少数人语言权益保护情况,并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法规进行了比较,得出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8.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的塔吉克族较好地保持了本民族语言.随着交通、通讯、广播电视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塔吉克人的语库逐渐扩大,很多人成为双语人或多语人,在县城及周边地区,兼通塔吉克语、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塔吉克人正变得越来越多.塔吉克族对本族语积极的语言态度有助于塔吉克语的继续保持,而其对汉语的高度认同将成为促进汉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Ethnos(民族)和Ethnic group(族群)的早期含义与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英文ethnic是希腊语ethnos拉丁化的形容词形式 ,对应中文的直译可理解为“族”或“族的” ,属于人类社会“族类共同体”应用范畴。该词在英文中没有形成名词形式 ,在与group连用后形成了复合名词ethnicgroup形式。在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以后 ,ethnicgroup一词在美国和西欧国家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流行开来 ,用以分析这些国家基于种族、民族、语言、宗教、文化、习俗等要素基础上的“认同群体”。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ethnicgroup这一术语在世界范围流行开来 ,在引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时 ,中文翻译为“民族”、“民族集团”、“种族”、“族裔群体”和“族群”等 ,其中以“族群”最为通行。但是 ,学界在研究和应用这一术语时 ,缺乏对ethnos及其派生的ethnic和ethnicgroup源流的关注。本文就这一术语在西方国家早期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的含义演变和应用情况做一梳理 ,并指出了这一术语的流行属于西方国家“族类政治化”裂变的产物及其表现出的“后现代”话语的特点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这一术语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作一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