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司法改革不仅是司法机关的事,更是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司法改革的力量如同其他改革一样,也有从下而上的需求。本文是对公众参与司法改革基础性探讨,公众参与司法改革是司法民主应有之意,也是节省司法改革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保障司法的公众参与角度,研究司法为何和如何正确积极地回应民意,改革和完善我国司法回应民意机制,保障公民司法参与权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意。司法回应民意应坚持司法独立与依法审判原则、理性与客观公正原则和程序正当与审判公开原则,并改革司法旁听制度,落实公民法院旁听权。移植和建构法庭之友制度,拓宽法院吸纳民意渠道,参考吸纳理性正确的民意,改革和完善法院案卷信息和司法记录公开查询制度,接受公众监督。  相似文献   

3.
4.
公众参与司法是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公众有序参与司法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我国现行公民参与司法制度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形式层面而实质参与缺位,这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的公众性低、法律规定范围内参与渠道单一、参与流于形式。公众参与司法的正当性基础主要体现在公众正义感与精英主义的平衡、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契合、体现协商民主的价值。但公众参与司法应受到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的限制。当前,"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与"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这两个方向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公众参与司法"双向互动"模式,而这一转型又指明了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方向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5.
司法运作中的公众有序司法参与,是公众借助互联网所搭建的平台而进行的对有关司法个案处置的理性表达和讨论,以及经由网络媒体的有效引导而形成的能够影响司法裁判结果的网络主流民意。网络媒体与公众司法参与的联动关系当然不仅是因为网络媒体促成了司法个案理性化的处理结果,主要是经过网络媒体的推动,促成了社会公众与司法机构在个案处置中良性互动格局与机制的进一步形成。网络媒体的有效引导是司法运作中公众有序参与的逻辑起点。这种逻辑起点,表现为网络媒体的引导既可以导致司法运作中的公众无序司法参与,也可以促进司法运作中的公众有序参与。具体路径应当是利用网络媒体的诸多功能,直接影响司法运作中公众司法参与意识、行动逻辑,以此实现公众有序司法参与所形成的网络主流民意进入司法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统司法拍卖带来了各种问题,司法拍卖网络化改革的呼声高涨,各地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上海的网拍平台仍以拍卖公司为主体,属于改良派;重庆引入产权交易机构,与法院实为公法上的委托合同关系,属于改革派;而浙江、江苏的淘宝网模式完全以法院作为拍卖主体,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派。在现有制度设计的基础上,解构各种模式中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并充实相关的责任承担的制度设计,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7.
"司法的公众参与"是近年来理论法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对S地区"司法公众参与"的实施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由于S地区对"司法公众参与"的性质、司法职业化与司法大众化二者的关系认识不清,导致了S地区公民观念以及人民陪审员制度设计陷入失灵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重塑以司法职业化为前提的人民司法理念,提高专家陪审员的比例,模仿PPP融资模式以加强公众参与司法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期使公民实质性地参与到司法过程中,以服务于S地区乃至全国的司法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健全的机制是推进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仍存在法律保障不健全、缺乏有效路径以及环境问责和救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因此,应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政府回应、环境诉讼、责任追究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热情,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新媒介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这可能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契机,因为信息既是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因素,也是食品安全监督中的主要依据。基于食品供应链全过程的信息共享这一视角,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主体追究机制,将有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食品企业以及监管部门应重视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做好食品生产全程监控;研发部门大力应开发信息技术,推广部门应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化;新媒体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确保社会大众通过信息共享监督食品企业的行为;食品企业以及监管部门应建立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事前控制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修复目标决定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配置程度。司法确认生态环境修复目标的实践中存在损害前状态和功能的适用不合理、可接受风险水平被基本弃用和具体指向笼统模糊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司法中恢复原状思维的影响难以消弭以及现实危害的规制被过度关注。司法应当将生态环境修复目标划分为基线水平、人体健康可接受风险水平和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然后根据生态环境的特质确认适宜的修复目标。对于价值较高的生态环境应当将其修复到基线水平,对于价值特殊的生态环境,即便在经济不合理的情况下,也应当将其修复到基线水平。对于人类密切相关的受污染生态环境应当将其修复到人体健康可接受风险水平。当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较为宽松之时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修复目标进行适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网络公众理性化司法参与——语境、问题及建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公众参与司法运作过程已经成为当今司法民主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促进理性化的网络公众司法参与更是中国司法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在网络公众司法参与现实中,由于司法机关与网络公众间缺乏有效的双向互动关系、司法运作过程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及司法机关没有建立有效的司法网络回应平台等问题,使网络公众司法参与理性化建构陷入困境。要实现司法民主化进程中网络公众参与的理性化建构,应当通过司法机关与网络公众建构有序参与共识的体验过程,建立透明的司法运作机制,引导网络公众司法参与行为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2.
浅谈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管理是现代政府治理的新模式,强调公众的参与是推动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公众参与的制度建立,程序规范,公众主人翁意识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培育三个方面提出健全机制的构想;并对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的社会环境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难办案件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只有通过对难办案件的概念与类型作进一步的分析,厘清难办案件的不同类型,才能采取能动司法的进路以化解难办案件.难办案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在难办案件,一类是外在难办案件,后者按其产生的原因又可分为事实型难办案件、民意型难办案件、道德型难办案件和政治型难办案件.对于这两类难办案件,能动司法都有其“能”与“不能”的边界与相应的能动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已经成为重要基础和先要条件.通过调查绍兴市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而对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作分析,以期充分发挥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电子政府中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方便了公众对公共事务或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和讨论,促进了民主政治及民主行政的进程。该机制构建的网络民主参与平台、民意收集与回复机制、民意信息库和政府施政知识库,使政府在以公众为核心,运用及扩大政府内外知识,不断创新管理,在政策、服务与沟通模式方面产生了明显的绩效,增进了公众的参与及信任。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水务公共服务决策与监管既是公共管理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水务公共服务高效率、高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我国水务PPP中的公众利益需求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目前参与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强化;参与形式单一,参与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积极性较低,参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现状,通过借鉴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水务公共服务公众参与的经验做法,尝试从政府、水务企业、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第三方组织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水务PPP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生态环境保护类案件的审理往往涉及科学证据的审查判断。科学主义有助于法官对科学证据进行审查判断,但其隐含着不确定性,又造成审查判断的标准与程序出现不确定性。虽然可以通过以人民陪审员为代表的公众参与制度弥补科学主义的不确定性,但又因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缺陷,无法有效地将公众参与制度融入科学主义主导下的科学证据审查判断中。因此,需要根据生态环境司法制度的基本要求,结合科学证据的特性,理顺程序正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通过明确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前证据交换的条件、制定“事实审”问题说明书、协调一般人民陪审员与专家型陪审员参与庭审比例等手段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以此促使科学主义与公众参与达到新融合。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需要全人类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多个行动者互动的结果。本文着重从环境意识的提高、环保NGO的推动、大众媒介的导引等方面分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是建设生态辽宁整体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生态综合考评关系到有关部门和有关干部的生态绩效,为公众参与生态建设提供了导向作用。公众参与的生态综合考评是一个操作复杂的运作体系,必须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考评体系,在公众参与的前提下明确生态综合考评的目标、对象及考评指标,合理设计生态综合考评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相关干部、相关企业的生态综合考评要各有侧重,使各个被考评部门都能够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推进生态建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