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源流》2012,(19):44
从过去常常提及的纺织、五金卫浴、机电等传统支柱产业,到现在被赋予江门经济腾飞重任的核电装备、轨道交通、LED绿色照明以及船舶产业,江门的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调整和变化。根据江门方面的规划,未来江门将紧密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江门"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依托轨道交通、核电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实现江门经济腾飞的目标。江门市政府研究室原主任管容跃认为,作为江门战略  相似文献   

2.
湖南缺电、少煤,能源供给不足已严重约束地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积极利用核电成为湖南省能源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重点任务的角度,不仅为湖南核电产业提出战略发展思路,更深入具体探讨核电站建设、核电装备制造和核燃料循环等重点任务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湖南核电产业发展所需要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核电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发展核电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十分艰巨困难的任务。文章探讨了我国核电发展的规划蓝图及核电产业"两步走"的设想,提出了核电产业目前存在的能源结构优化、规模效应、产业组织及技术模式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同时,指出我国核电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核电发展应适时地从项目启动走向在总体战略指导下有目标的推进。根据我国核电的技术经济特性,我们提出了发展前期采取产业政策扶植、发展中完善核电的市场建设,到最后行业管制下放松规制的"三阶段"决策思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普遍存在着创新网络组织结构不完善、网络间创新资源流动不畅等问题。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组织的构建经验表明,企业是产业集群的创新主体,核心企业要成为产业集群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主要创造者,集群企业应强化合作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创新网络组织构建;政府应充分发挥推动和引导作用,为集群创新网络组织构建提供支撑;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产品,增强对中小微配套企业的创新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5.
核能产业是湖南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核能产业,对改善我省能源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四化两型”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国内外核能产业发展来看内陆核电比例占60%以上,我国核电建设突飞猛进;湖南省为经济大省,又是核工业大省,具有核电基础优势和安全的地质条件。因此,应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国家级核能产业园;支持内陆核电项目重启,增强新型工业化的推动力;促进核能产业全面发展,提升核工业大省地位;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构建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宣传核电科普知识,加强核安全与公众的沟通等以加快湖南省核能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核能作为高效、清洁、安全的能源,在缓解电力供应、优化电力布局、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首先讨论湖南发展核电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其次从工程造价、发电成本、运行后产生的回报等对核电的经济性予以分析;再次阐述了湖南主要核电项目;第四分析湖南核电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湖南核电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城际互动竞合的深入,成都市域内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至2020年,成都市轨道交通将延伸至各大卫星城,因此,分析轨道交通新格局对成都市卫星城发展的影响变得十分重要.在归纳成都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及卫星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GIS分析手段,着重从城市空间、城市产业、城市功能、城市生态4个方面,探索轨道交通新格局对卫星城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而为卫星城抓住轨道交通建设的历史机遇,为实现"独立成市"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资源与市场"两个维度对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发展成功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四种发展模式:广汉模式、宝鸡模式、大庆模式、渤海模式。根据页岩气装备产业发展特点及重庆现实条件,对重庆可能采取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内油气装备产业发展模式并结合重庆自身优势特点,提出了适宜于重庆页岩气装备产业发展的渐进发展模式,即"政府主导招商,实施以工程服务为先导,带动装备产业发展"的思路。最后,探讨了重庆采取该模式的发展路径及其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9.
湖南迫切需要可操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理论指导核电站配套装备产业群发展。文章阐述了核电产业集群供应链的基本特征,并对湖南核电产业集群供应链发展进行了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湖南核工业基础较好,有核电产业集群供应链链延发展机遇,有比较合适的集群与产业链延伸条件,应引导集群创新平台与协调体系建设、选择优势集群产业链重点培育,推动核工业园建设。  相似文献   

10.
美国核电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美国核电产业发展历程,从核电产业规模、铀资源配置、核电专业化运营以及核电产业竞争力等角度简述美国核电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核电产业发展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产业专业规划与区域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专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探索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规划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作用,总结了相关高校文化创意专业规划与发展模式,提出了"同构——等价值"专业规划构想,阐述了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规划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理性、安全地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之一。基于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核电产业特点,坚持我国核电的创新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创新,凝聚社会共识的安全管理创新,具有自身优势的科学技术创新,核电"走出去"的产业模式创新,通过创新发展推动"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阐明了建立核电品牌的意义,指出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核电产业,需要"发展民族核电";其次,说明了我国正在建立核电品牌与核电产业,并指出了核电品牌属性与我国核电品牌产业显示的特色;最后,论述了我国自主品牌战略,重点探讨了我国核电品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加快发展核电的背景下,统一对核电产业发展的认识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产业外延、内涵,产业结构体系以及产品属性等方面探讨了核电产业的规范性定义。核电产业原料供应、设备制造的专用性以及高沉淀成本突显了核电产业的垄断特性,我国政企合一的体制存在规制主客体的缺位。根据现在规制理论,我们构想了一个核电产业规制改革的基本模型,建议从设立一个独立的规制机构、重构我国核电产业组织形式、加快中国核电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加快核电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华人时刊》2012,(11):36-37
浦口区是南京市重点打造的三个"副城"之一,与南京主城一江之隔,已建成"两桥一隧"(南京长江大桥、长江三桥和长江隧道),与南京主城实现了无缝对接、融为一体,是南京生态最佳、发展空间最大、发展潜力最足的重要区域。近年来,浦口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产业集聚势头迅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制定核电产业发展战略的关联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我国核电产业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核电产业“引进消化,自主创新,批量生产”的自主创新战略,并从核电站的设计、制造、建造与运营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核电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的目标、核心和技术路线。认为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创新战略应制定自主创新整体规化、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管理支持体系、构建核电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和法律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湖南经济发展受能源制约的问题提出应大力发展核电的策略。结合目前湖南核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应从资金、技术、安全宣传、产业协同等方面来促进湖南核电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核电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核技术在能源和非动力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核产业的研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文章应用比较分析方法,分类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核电产业的五个关键问题:核电产业的竞争优势、发展战略、影响要素、产业集群和制约因素等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目前核电产业理论研究上呈现的特点、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当前蓬勃发展的核电产业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湖南区域创新能力现状、湖南区域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湖南区域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后其认为,湖南区域自主创新联盟发展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主导产业内重点推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应该在高端工程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内重点推进。各市州也应该根据各自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情况,在相应的领域内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与落实——湖南核电启动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湖南核电的四次启动,2003年"电荒",提出了发展核电是科学发展观落实的命题,然后,从湖南经济的崛起,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及湖南电力结构、地区结构、季节供求调整等方面,论证了湖南发展核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