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投资剪讯     
穆迪将17家德国银行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日前宣布,受德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下降影响,将17家德国银行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由于近日德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和银行评级展望接连被下调,德国国债收益率小幅上升。  相似文献   

2.
当前金融经济学普遍地认同利用信用评级对债券进行分类,并以此对债券进行定价的方法。本文对穆迪和标准普尔的债券的信用评级进行了检验,发现完全以信用评级来计算债券的即期收益率和债券的价格存在较大的误差。检验发现了影响债券价值的几个显著性经济因素:流动性、违约概率、息票率、回收率及发行时间。若在债券定价模型中考虑到这几个因素,则较大地减小了债券的定价误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3月初,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政府债券评级展望从"稳定"调降为"负面",声称是中国的政府负债加重和外汇储备下降,以及改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对此,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不屑一顾。他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回应道:"我们不care(介意)它的评级,希腊出那么大问题的时候,穆迪对其评价还高于中国。"这是对某些  相似文献   

4.
投资剪讯     
标普下调西班牙11家银行信用评级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下调了11家西班牙银行的信用评级,并将另外3家的评级展望下调为负面。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萨瓦德尔银行和西维卡银行,信用级别均被降至BB+级,属于“垃圾级”。此前,标普还将西班牙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两级,由此前的AT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并指出西班牙...  相似文献   

5.
美国,这个西方大国无论是主权还是人品,时刻都将信用二字高高挂起。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立足于本国的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却击碎了山姆大叔戴了70年之久的AAA级信誉光环。在这场国家信用与主权的巅峰对决中,全世办都领略到标普、穆迪、惠誉这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威慑力。然而三大的炮弹并没有发完——9月4日,惠誉发出警告称,可能在两年内调降中国和日本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在美国金融大战略下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什么一向以维护美国利益为宗旨的标普,却成了奥巴马痛恨得咬牙切齿的敌人?更让人琢磨不透的是三大下一个狙击的目标会不会是——中国?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在金融危机传导中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反思,本文以信用评级加速器效应为切入点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对金融危机时期信用评级下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关于评级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评级的影响因素、信息价值等问题的研究成果,指出金融危机会通过恶化金融体系稳定性、经济增长前景和财政稳定性而推动信用评级下调,并且,信用评级下调会通过负向信息效应、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和阈值效应恶化金融危机传导,评级加速器效应的存在加快了危机传导速度、扩大了危机传导广度、增加了危机传导深度.最后,探讨评级加速器效应得以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并在弥补资金缺口、危机救助及时性、避免错误信号传递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受到美债评级下调和欧债危机蔓延,国际市场剧烈动荡。对待这场危机,很多人又犯了2008年的盲目乐观的错误,认为这场风暴不会演变成危机。我们知道,他们所谓不会发生危机,只是在玩概念,事实上,危机已经爆发。这次债务危机并非是一日之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虽然商业银行和一些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已经建立起比较全面、科学的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但我国的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本文把传统信用管理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信用管理方法相对不完备的电子商务网站中,提出了一种将信用评级机构(以标准普尔、安博尔为例)对企业的信用评价等级转化为在线信誉管理系统中初始信誉分的方法,从而激励拥有中介机构评级的企业以真实身份参与电子商务交易。  相似文献   

9.
美国主权信用的被下调将在国际社会生活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内涵切入,分析美国主权信用下降的原因及其对中关经济的影响,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1月22日,著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宣布,把日本电子巨头松下和索尼的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惠誉认为松下的资产负债表表现不佳,同时认定其在全球电子市场地位已下降;对索尼,惠誉则怀疑这家电子巨头发展前景黯淡,认为其已失去关键产品的技术领导力。过去数十年间,日本电子企业在本土资源短缺的背景下,依仗高度细分的  相似文献   

11.
信贷消费是扩大内需,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发展中存在商家、银行对消费者缺乏安全感、信贷消费条件苛刻等诸多问题。要消除信贷消费的这些障碍,必须推进个人资信评级市场的发展。本文研究了国内银行及国际著名的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公司的个人信用评级方法和运作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个人信用评级方法原则、征信来源和评级模型,形成了适合中国居民的个人信用评级办法方案。  相似文献   

12.
美债信用评级下调是“一次性情绪宣泄”的独立事件,因此判断市场深跌、久跌的概率不大。投资者应在投资上边走边看,追求短期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论道     
标普调降美国国债信用评级,只不过反映了大家已经知道的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目前外国市场对债务评级下调有些反应过度,  相似文献   

14.
正当大家为欧债危机担惊受怕的时候,标普发飙了。一口气下调九个国家的信用评级。这给微弱反弹的股市,又蒙上了一层冰霜。  相似文献   

15.
从大公国际主权信用评级标准看我国评级机构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用自己的"新型信用评级标准"体系挑战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标准,对典型国家进行了跟踪信用等级评级。该机构对新兴市场国家给予了高于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而对于发达国家给予的评级相对较低。我们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信用等级,必须客观中立,这也是评级机构的生存之本。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现有环境条件下要做大做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和话语权,任重道远,不仅要有外围环境的改变,还要本身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之后,美国经济复苏脚步更加缓慢,低迷的经济数据成为市场猜测美联储将要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特点,继而指出了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提出了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美债评级下调,全球金融动荡。杀跌的背后又是散户们血肉模糊的身影。遥想2008年金融危机下,投资者成了最受伤的人群。此刻动荡局势下,难道投资者再一次扮演悲剧的主角么?在上期的卷首《投资者如何面对复杂局面》中,笔者曾经写道:既然局面这么复杂,  相似文献   

19.
后危机时代看信用评级公正性的偏离与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当下世界范围内信用评级机构对于公正性的严重偏离.针对此种现状,运用历史分析、实证分析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信用评级公正性的意义与价值、信用评级偏离公正性的诸种表现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论证,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要对信用评级偏离公正性的行为加以纠正,应当在国内构建有关信用评级的法律制度,并积极参与信用评级的国际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10年3月-2015年12月的数据,检验了分析师评级调整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股票的异常买空、卖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上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买空不相关,但分析师下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卖空显著负相关,表明买空一方的信息总体上并非源自于分析师的知情交易,但卖空一方的信息明显包含分析师的知情交易;此外,随着卖空交易量或券商规模的加大,分析师下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卖空呈更加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券商声誉机制在约束分析师"泄密"行为方面并未发挥有效作用.研究结论为资本市场加强对券商、分析师及投资者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