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上上 《浙江社会科学》2012,(1):46-51,85,156
本文以梁某诉神农公司案为例,分析了我国物权法邻地通行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物权法只对周围地的邻地通行权做了规定,没有对非周围地的通行权做出规定。本文指出,我国无偿通行的规定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通行权人需要对周围地所有权人的损失等进行补偿,但无需对特殊邻地通行权进行补偿。同时认为,对历史形成的通道进行的"划道"行为不是另辟通道。从土地用途变迁的历史维度出发,强调应当灵活理解"通道应当为土地通常使用所必要"。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北极地区已经成为美国和俄罗斯战略竞争的重点区域,俄罗斯力图通过自身的地缘优势和技术优势确立在北极地区的战略主导地位,以摆脱美国通过北约东扩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和在大西洋、太平洋的军事优势围堵和遏制俄罗斯的战略困境。而美国正加紧从北冰洋地区围堵俄罗斯,动员更多的北约国家参与北冰洋地区对俄罗斯的遏制。在北极航道的行政管理上,美、俄等国家均出台了不同的政策和法律,这些政策和法律之间存在着很多冲突。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就设立相应部门对北方航道实施行政管理,将其作为内水水域对待,而美国则长期坚持该航道为国际水域,外国船舶享有过境通行权。相关国家应该遵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建立统一的资源开发规则和制度,力争签署统一的北极地区合作发展条约。  相似文献   

3.
法人财产权与法人所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财产权与法人所有权周力许多国家的公司法对于公司是否享有财产所有权不作明确规定,而采用某种含蓄性的表述:或者只规定公司是法人,享有法人可以享有的一切权利;或者将公司可能享有的权利逐一罗列。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界对业主团体的法律地位争议很大.理想化模式认为,业主团体应为法人;实证法模式认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不是民事主体,不享有诉讼主体资格.这两种观点均值得商榷,从现实需要和司法实践来看,我国法律应赋予业主团体民事主体资格,业主委员会享有当事人权利.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人财产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财产权并不等同于公司所有权 ,它是多种财产权利的总称。但所有权应当是公司财产权的核心内容。在公司制度中 ,公司不仅能够享有所有权 ,而且也应当享有所有权。我国公司法在确认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的同时 ,还应当明确肯定公司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论证人特权     
陈娟 《理论界》2007,(7):65-66
证人特权是指在特定范围内,具有作证义务的人,基于特定身份、特定原因,依法享有的拒绝作证的权利。其内涵与证人能力、证人作证豁免权有显著的差异。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国家大多对证人特权有法律规定,只是详略不同,其内容包括不强行自证其罪的特权,基于配偶亲属关系而享有的特权,基于职业秘密而享有的特权,基于公务秘密而享有的特权。我国应基于证人特权的合理性与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要求,顺应国际司法的潮流,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体系,对证人特权做出详细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7.
论罪犯的生育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罪犯的生育权触及了我国法律的空白点。生育权是一种人格权 ,人人享有。我国刑法并未剥夺罪犯的生育权 ,罪犯享有生育权。但由于罪犯被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权、生命权 ,生育权的实现方式也受到限制 ,因此可以通过程序和实体两方面的设计来保障罪犯的生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障权的首要价值是社会公平。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权享有方面的最大不公平莫过于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严重不平等,保障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权是权利平等和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最严重的问题是我国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及由此引起的个人账户空帐问题,其本质是一个代际公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认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为我国宪法、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文件所确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我国一个不可分离的地方行政区域,享有高度自治权,实行不同于内地的制度和政策。本文围绕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一基本性质,对其立法地位、行政地位、司法地位以及在对外事务中所享有的法律地位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侦查阶段律师帮助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嫌疑人享有律师帮助权是享有诉讼主体地位的标志。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犯罪嫌疑人孤立无援的艰难境地。但从司法实践看,这种律师帮助权对犯罪嫌疑人所起的作用不大。与西方法治国家相比,我国律师帮助权的范围较窄,犯罪嫌疑人和律师的诉讼权利很有限。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完善犯罪嫌疑人的律师帮助权。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诉讼主体,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应享有广泛的权利,但长期以来,被害人的权利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在被害人所应享有的权利中,知情权是其他权利的逻辑前提和基础。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被害人在侦查阶段享有知情权,但在知情权的内容、享有的方式以及这一权利受到侵害后救济途径等方面的规定还有不完善之处,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损害了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因此,应以司法实践中创新的立破案回告制度为基础,通过将此制度法制化来完善被害人在侦查阶段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2.
无人水下潜水器作为一类新兴的船舶,虽具备与军舰较类似的性质与功能,但在国际海洋法下并不能被称为军舰,而宜界定为非商用政府船舶或者军用船舶。由于无人水下潜水器的航行可能对沿海国的秩序与安全构成威胁,故沿海国可以不承认其无害通过权。即使沿海国不否认其无害通过权,其亦应遵从国际海洋法的无害通过制度关于搜集信息、水面上航行等方面的规则,以确保其通过领海的行为是无害的。  相似文献   

13.
法官法律解释权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适用法律离不开解释法律,法官理应有权解释法律,法官享有法律解释权是司法制度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宪法和法律尚未明确法官的法律解释权,不利于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及法治国家的构建.建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或<立法法>的有关条款或者以最高法院作出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承认法官享有法律解释权.法官的法律解释权是一种应用性解释权,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权主要是立法性解释权和最终解释权,承认法官享有在司法实践中事实上就在行使的法律解释权与我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关于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规定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289-292
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确证了"从身份到契约"的伟大转变。但囿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法国民法更多的是从财产权享有的角度看待人,忽视了人格权的享有与维护。在人权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应站在现代民法的立场上,将人格权与财产权的享有看成人格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并以合理的制度建构体现此种要求。  相似文献   

15.
问:友人之子不幸车祸死亡,其媳已怀孕。在分割遗产时,已预留给胎儿一份,岂料其媳届分娩时胎死腹中。请问,胎儿继承的这份遗产该如何处理? 答:法律认为母亲怀孕尚未出生的称为胎儿。我国法律认为,公民的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既然胎儿出生是活体就享有公民的权利,当然就享有继承权。我国继承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权;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据此,胎儿应享有继承权,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人们在越来越多地了解西方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其中一些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规律要求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确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日益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承认。但是,也有一些人在解决我国实际经济问题时,盲目照搬西方经济理论和政策,千方百计地为“赤字无害论”“通货膨胀有益论”罗织依据,认为在我国搞赤字财政和通货膨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通过制定相关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确保不同地区、城乡、不同群体的居民享有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具有自由选择权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就要使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弱势群体中,农民工所占比例最高,存在的问题也最为突出。分析农民工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推进农民工与其他群体享有均等的社会保障服务、公共就业服务、义务教育服务、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政策建议,有助于推进我国不同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鉴定启动程序是司法鉴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程序效果如何、正当与否关系着当事人切身利益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和重构现行司法鉴定启动程序意义重大。本文以邱兴华案件为例,分析我国司法鉴定启动权主体的立法规定,并评析学者对鉴定启动主体的不同学说,认为在现阶段我国鉴定启动的主体还是应以侦控机关为主,法院享有有限的启动权,当事人不赋予独立的鉴定启动决定权但享有鉴定的申请权。  相似文献   

19.
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知情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的知情权,是指被害人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享有的知悉和获取案件进展情况和阶段性处理情况、了解所应享有的权利的权利.我国对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知情权的相关规定存在内容不完整、程序设置不科学、保障机制不到位的问题,应通过充实内容、完善程序、建立保障机制来给予规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这说明,名誉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不但公民享有,法人也享有,都受法律保护。 (一) 名誉权是以人的名誉所受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它是人格权的一种,属于人身权的范畴。与其他民事权利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