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万平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22,(2):45-50+64+154
婚姻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生活在汉藏文化交融地带的白马藏人传统婚姻制度以“族内婚”为主,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族际婚”。这种婚姻制度从“划分边界”向“跨越边界”的变迁,是在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频繁和深入的结果。因交往交流交融而产生的“跨越边界”的行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胜利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22,(2):37-44+153
在唐蕃交流互动的二百多年中,吐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先后选拔酋豪子弟入唐求学,学习儒家文化和典章制度;派出使臣出使唐朝,加强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另外,一批到唐的吐蕃边将长期在唐出仕为官,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吐蕃人在唐朝的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朝时期,东北诸民族经过重组、发展与交融,其分布格局以及民族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东北诸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自有其发展的内在逻辑。首先,东北诸民族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促成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与交流;其次,东北诸民族经济模式的转变以及交通网络的完善使得农耕、渔猎及游牧各民族在经济上形成相依与互补的关系;再次,军事征讨与合作使得东北地区诸民族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利益驱使导致军事行动与政治依附成为东北诸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催化剂;最后,多元文化的双向发展使东北诸民族的文化向心力不断增强,持续推动东北诸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4.
藏彝走廊是中国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代表性区域。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位于藏彝走廊腹心地带,汉、藏、彝、纳西等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具有悠久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咸丰七年《冕宁县志》是时任冕宁知县李英粲在前任知县李昭所撰《冕宁县志》初稿基础上续修而成。该志记载了大量少数民族内容,并创造性地辟有“夷歌志”。其叙述虽仍流露出夷夏之分和文野之别,但编纂者对前人记载少数民族时的不实之处也做了勘误。对方志中有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叙述的考察,为今人利用方志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时代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高校中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尤为迫切的问题。本文对新疆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要不断提高汉语水平和专业水平,提高综合素质;新疆高校应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提供不同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调整优化教育结构,为全面提高新疆高等教育质量打好基础;调整新疆高等教育结构,必须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遏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下降的趋势;引导和鼓励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增强科研项目单位和骨干企业吸纳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川青滇藏交界带是连接内地和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以及过渡性的“缓冲带”,历来是民族迁徙的孔道和军事战略要地。此外,整个交界带分布着丰富的盐业资源,盐的生产、流通、运销和消费,极大地促进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盐民世代扎根高原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重要贡献;盐区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是多民族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团结进步的基本前提;地方和国家的紧密互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深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8.
9.
文章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结构失衡突出这一矛盾,通过问卷调查,运用路径分析软件Amos6.0进行分析,并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水平与个人能力、个人性格特征、个人期望和就业形势与背景等潜在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在分析结果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某医科高等院校359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辅助于开放式访谈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呈现基本良好的水平。在总体适应性方面存在专业、民族的差异,表现在乡村医师班优于临床专业本科生,维吾尔族优于汉族,男女生没有显著差异,这与新疆地区民族环境和高校的政策有密切关系。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和探讨了形成的原因,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实施对策、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客观数据和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学习探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效果不理想。要改变这种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必须更新其汉语文学习观念,建立大语文观;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注重积累,拓宽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文学习登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取了新疆三所高校共35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对象,对其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动机、方式以及对微博谣言的认知、态度等,提出了高校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建立高效的微博监管机制、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心理的自我调控、提倡发挥微博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正能量等方面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迅猛发展,网络交往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补充及延续,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不良情绪排解有着积极影响,但也同时存在网上不良信息误导大学生思想等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引导,使大学生正确确立网络交往目的、正确处理现实交往与网络虚拟交往的关系、确立健康的网络交往心理,加强网络交往监护,以创新思维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为我所用",成为当代大学生正确社会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康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7):97-99
高校大学生异性交往频繁 ,存在的问题很多。虽然这方面理论与学术研究现在已经较为深入 ,但是针对学生教育这一层面的研究还不多见。我们应该对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必要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和恋人交往观 ,大学生同居、交往恐惧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探析 ,以期为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思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生卫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7):94-96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独立性、个性、开放性的人格培养有促进作用。但是 ,网络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虚拟体现 ,有可能会使大学生的人格向着虚拟化、封闭化和变异方面扭曲。因而 ,应当采取有力措施 ,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人格 相似文献
16.
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的建设者和各项事业的接班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他们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等措施,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19.
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到民族、地区、宗教信仰等影响,彼此风俗习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他们却具有相近或相似的民族观,即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认同感、民族荣誉感,积极上进的民族学习心理,传统的民族情结。但是,他们也存在心理失衡、依赖思想严重等问题。对此,应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育,提高新闻媒介传播力度,开辟民族知识网站,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无神论教育。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交往心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时尚。大学生网络交往始于求知与时尚的心理需要 ,持续于逃避现实压力的需求 ,其最终目标是寻找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