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海内外学者关于大陆国民党政权崩溃原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恢复了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当时,国民党拥有美式装备的庞大军队,占据着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同共产党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然而,仅仅过了四年时间,国民党就被共产党击败,狼狈地逃出大陆。国民党政权为什么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就迅速崩溃了呢?海内外学者对此非常关注,把它作为国民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研究中的一个终极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讨。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所出现的特定的政治环境,使国民党面临着和平民主或内战独裁的两难选择。最终,基于党派及其私人的既得利益的维护,以及对于共产党力量的低估,国民党选择了内战政策。这一错误的政策选择,使国民党政权很快陷入了空前严重的危机,丧尽了其统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国共两党土地问题的合作既是重要内容,又是政治基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是两党土地政策调整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影响着国民党土地政策的走向;在抗战时期两党土地政策上,共产党通过又联合又斗争,迫使国民党作出某些转变,使国共两党土地政策形成良性互动,对于推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是国共两党战略大决战的时期,也是中国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生死搏斗的时期。斗争的结果是:号称强大的国民党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土崩瓦解,溃败到台湾一隅苟延残喘;共产党则以弱胜强,天随人愿地夺取了全国政权。关于国共两党的成败得失,人们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图运用心态史学、比较史学的理论,对解放战争时期民众反蒋拥共心态产生的思想基础、发展状况及重要影响作一剖析,以揭示出共产党胜利、国民党覆灭的历史必然性,并借此机会求教于大方。 一、长期积淀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国共内战爆发后,青年党预估国民党将取得胜利,故积极在各级政府中争权夺利,以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却因此与国民党形成明合暗斗的局面。青年党以不惜退出政府相威胁,国民党虽不得不表示谦让,但所让也有限,最终,青年党主席曾琦被迫个人退出政府,两党冲突加剧。在国民党的颓势越来越明显时,青年党的“左派”领袖李璜一度有意与中共合作,参加新政协,但被中共拒绝。随后,青年党坚决和国民党进行合作,要求建立一支军队,对抗共产党。蒋介石却担心青年党一旦拥有党军后,会变成“共产党第二”,对国民党形成新的威胁,所以迟迟不予同意。最终,穷途末路的蒋介石被迫允许青年党建立一支军队,但这支军队很快就被中共击溃了。随后,青年党逐渐在中国政治生活中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6.
在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统问题上,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一、关于新宪法法统的来源问题,国民党主张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法统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而共产党否认《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法统的合法性;二、关于政协会议的定位和协议的效力问题,国民党设法减低政协会议决议效力,而共产党视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国各主要政治力量的代表会议,政治协商会议决议须由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无党派社会贤达五方共同遵守,有一种类似临时性宪法文件的约束效力;三、政府改组案的实施问题关系到制宪的主导权问题,国民党力行一党主导,共产党主张多党协商;四、宪草的核心内容方面,国民党主张五权宪法,共产党联合民主党派以英美式宪法相抗衡。到了国民党大陆溃败的时候,《中华民国宪法》伪法统、伪宪的标签在大陆地区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谁领导的?对于这个重大问题,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共产党领导的,有的则认为是国民党领导的;现在又有人认为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我的看法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抗战胜利的关键。主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江西是国民党发动的十年反共内战的主战场,是红军长征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国共双方积怨之深,人民群众受压迫之重,在国内首屈一指。是七七事变,促使国民党江西当局放弃严密限制民众抗日救亡运动政策、放弃反共政策,并坐下来与共产党江西地方组织及红军游击队谈判,从而在江西迅速形成全省抗战局面。因此,七七事变是江西政局由内战转为抗战的枢钮。文章从七七事变前后江西民众抗日爱国热潮的发展、国民党江西当局对共产党态度的变化、共产党江西地方组织为实现抗战局面的努力等方面,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
张殿兴 《中州学刊》2004,(2):113-116
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和"廖案"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作为国民党新领袖和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与军事实力人物蒋介石尚能够密切配合,各扬其长.国民党"二大"之后,随着蒋介石在党内地位的升迁,其与汪精卫及苏联顾问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加之国民党右派分子的从中挑拨和造谣,蒋在十分被动而又羽翼未丰的情况下,贸然制造了排挤汪精卫和打击共产党的"三·二○"事件.倘若苏联和共产国际能够采取正确的策略,给蒋介石以有力的回击,胜利者一定是左派.然而苏联使团和顾问对蒋采取妥协的方针.左派领袖汪精卫既不满蒋介石的飞扬跋扈,又缺乏与之抗争的勇气与实力,不得不忍气吞声,悄然出走.蒋汪的首次交锋以蒋介石胜利而告终.  相似文献   

10.
政党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其权力基础根植于人民,民心流失就决定了政党衰败。国民党在中国大陆衰败是因为抗战胜利之后,其罔顾民意、发动内战、专制独裁,动摇了它的执政之基;苏联共产党执政后逐步脱离群众、忽视民主、权力异化,使其丧失了执政之本。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以此为鉴,警钟长鸣。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认为展览会是推进工作、教育民众、联系群众和对外交往的重要形式,塑造共产党的形象需要大力举办展览会.在办展的过程中,共产党从三个方面提升自己的形象:通过组织展览,展现共产党的爱岗爱民;通过宣传展览,贯彻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通过展品展出,凸显共产党的伟大成就.尤其是,展览陈列的视觉冲击让民众感知国民党的无能和共产党的英明,从而彰显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光辉形象.这些举措增强了民众对中共政权的认同感,使得共产党的形象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胜利纪念话语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动而嬗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比较紧张,抗战胜利纪念话语围绕反对"美国非法对日媾和"、"美帝国主义"及亲近苏联展开。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为了改善中国与世界、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中国面对比较平稳的国际国内形势,抗战胜利纪念渐渐趋于理性,国民党的抗日贡献得到承认,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援助也得到公平客观的评价。进入新世纪,抗战胜利纪念的政治色彩渐趋淡化,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民族情感,越来越强调历史本身及其意义与作用,希望通过铭记历史、纪念历史有益于未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因应时代的需要,不同历史时期的抗战胜利纪念话语展示出不同的主旨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主党派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过卓越贡献。深入研究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以纪念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启示我们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空前惨烈、复杂的民族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织,日本帝国主义、汪伪政权、国民党顽固派、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及其各自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殊死搏斗。在斗争中,民主党派旗帜鲜明地站在人民大众及共产党—边,与日、伪…  相似文献   

14.
战后中间势力的崛起与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共产党以外的政治力量 ,由分散而趋于整合 ,形成松散的政治同盟——中间势力 ,崛起于中国的政治舞台。以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参与调停内战为标志 ,中间势力步入政治核心层面 ,对中国政治格局的走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其政治追求与政治现实的严重脱节 ,随着时局的发展 ,以制宪国民大会为分水岭 ,中间势力最终发生分化 :一部分沦为国民党的附庸 ,大部分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其和平民主建国的构想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曾有人说,这是“共产党替我们想出来的”,“是共产党代我们定的,也是共产党在替我们宣传”。由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决议案、会议记录以及孙中山在一大前后的讲演确实没有提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文字,因此,也有一些人对此提出质疑。事实上,三大政策名符其实。它是时代的产物;它适应了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革命需要;它加速了国民革命的节奏。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时代是“共产党宣言”胜利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共产党宣言”的时候,共产党组织队伍中只有三百余人。现在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已有三千三百万以上。“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已在全世界三分之一土地上实现,“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起着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理论,以及共产党人的战略和策略等问题。“共产党宣言”虽然出版以来有一个世纪过去了,但是它所发挥的基本原理,对我们这一时代还保持着它充分的科学与革命的意义,至今仍然是有着丰富的思想力量鼓舞和指导人们前进的一个活生生的文件。在中国,“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它是指导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小组的文件,现在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以“共产党宣言”为基础的,“共产党宣言”最早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菁华,而且,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我们党不断发挥着“共产党宣言”的思想以指导我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而又使“共产党宣言”中的许多思想有了发展。因之,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很好地学习这一伟大著作。  相似文献   

17.
1939年,在战时国共关系上,准确地说在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态度上,发生了明显的逆转。从这一年起,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防范和打压意识大大增强,一下子把防共提到了抗战以来空前的高度,蒋介石督率国民党高层、中层,甚至低层,想了很多办法,提了种种方案来应对此事;原西北系政客张允荣密报所谓“共党中央政治局训令”,加重了国民党对中共的怀疑,牵动了国共高层;国民党以“特种会报”等手段专门对付中共,使国共关系实质上呈现出一种暗潮汹涌、剑拔弩张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改组后国民党的革命性和革命作用作了过高估计。通过全面分析国民党压抑、排斥和打击共产党的态度及其政策倾向 ,并深入探析国民党的阶级构成、组织特点、权力运行机制等 ,可以揭示出国民党依然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实质  相似文献   

19.
马林主张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播下了“二次革命论”的种子,并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陈独秀因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策略,主持起草了中共二大决议,抵制了“二次革命论”.西湖会议后,陈独秀服从共产国际纪律,接受、宣传了“二次革命论”,受其影响,中共三大留下了“二次革命论”的痕迹.由于国民党反对被改造、部分党内同志以及一些国际代表对“二次革命论”的批评,加上陈独秀内心深处不接受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策略,1925年五卅运动后,陈独秀部分地抵制了“二次革命论”.共产国际导致“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受到共产国际代表、反对派以及陈独秀本人的批评;斯大林、布哈林以及部分中国同志为共产国际政策进行了辩护;在批判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时,回避了其错误来源于马林和共产国际.  相似文献   

20.
台儿庄战役中国民党非嫡系部队参战人数和作用考辨傅玉能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唯一取得胜利的大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非蒋嫡系的国民党参战人员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为整个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本文仅就台儿庄战役中国民党非嫡采部队参战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