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最大亮点。太行山区黄崖洞镇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坚持规划先行的基础上,采取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乡风文明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变迁过程,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也是一个规划性社会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设动力问题显然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以往的新农村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保障,主体性观念得不到呵护,主体性作用得不到发挥。由此,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在激发农民新农村建设内在动力的基础上形成建设的合力,进而通过机制创新建立互动机制,从而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动力,破解新农村建设动力不足的历史性难题。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笔者对自己的家乡淄川区罗村镇南韩村进行以访谈为主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全面分析该村的发展状况,肯定其建设的丰硕成果,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对淄博市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邵艳  邓尧 《南方论刊》2013,(4):98-99,80
要推进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加大文化建设投资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5.
何明  钟立跃 《学术探索》2007,(5):107-112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一个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祥和安宁、友爱诚信的社会环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基督教要求信徒不但要以"十诫"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要懂得"感恩",能"博爱"、"行善",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要和谐相处。基督教在信教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中对于构建人际关系、规范行为方式、调节身心平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国部分地区的苗族接受基督教信仰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基督教信仰使信教群众在社会组织、行为习惯、节日习俗、价值观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苗族部分传统文化因基督教的介入丧失了传承的根基,另一方面,基督教文化已经融入到信教苗族的文化之中,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云南三个信仰基督教的苗族村寨的实地调查研究,认为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只要好好加以规范和引导,就能够在信教民族农村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青年发展问题——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宾 《东岳论丛》2008,29(3):183-186
作为农村人口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村青年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建设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青岛市农村青年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农村青年在思想观念、经济收入、就业状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党的十七大确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提出了加快农村青年发展的相关理性思路。  相似文献   

7.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容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情况、新变化,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南雄市三水村围绕"文化惠民示范村"这一目标,切实开展了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存在自身重视不够、文化程度不高、资金不足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对此,我们建议实施如下措施加以推进,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改善文化发展环境;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不断提高文化品位;重视文化研究,开发特色文化资源;规范管理,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为例,家族传统教育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体现在:形成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规范村民的道德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秩序规范的基础;增强家族凝聚力,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在新农村建设中创业,在改变农业和农村面貌的同时,也在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创新农村教育体制,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制度保证;创新农村教育模式,搭建培育新型农民的广阔平台;引进竞争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与城市相比差距极为悬殊,其原因在于农村公共产品政府提供责任主体的缺失,其结果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成为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障碍。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要进一步完善其供给制度,改变政策导向和政策思路,创新供给模式,实施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与城市相比差距极为悬殊,其原因在于农村公共产品政府提供责任主体的缺失,其结果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成为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障碍.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要进一步完善其供给制度,改变政策导向和政策思路,创新供给模式,实施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因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缩小城乡差距之间存在着一些相关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可以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资金、技术、制度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支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中还包含着一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如立足于农村自身全面发展的动力机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互动机制、实现全社会平稳发展的稳定机制.以黑龙江省为例,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具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搞好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石。本文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江苏省赣榆县的部分村庄进行了走访调查,旨在获得最真实的数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高等农业院校应当在以往服务农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的新模式。结合山西农大服务新农村的实践经验,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可采取校企联合服务新农村,校地共建服务新农村,教授创业服务新农村,学生实践服务新农村,培训农民服务新农村等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奉献、务实、求真、和谐"为核心内涵的青海精神,与中国精神一脉相承,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青海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海的具体展现。将青海精神贯穿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助力青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  相似文献   

16.
李伟 《中文信息》2013,(6):93-94
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新农村景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河南省新乡市各地新农村景观建设为实例,经实地调研总结出以人为本、尊重地方特色的设计理念,并重点阐述了“聚集省地、地方特色建筑景观、建立层次分明的景观网络”等独特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免税以后,黑龙江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原有的困难和矛盾凸显。农村基层组织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匮乏和基层干部素质的制约,使农村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受到限制。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是推选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传统孝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包括孝德、孝行、孝道、孝形。余家山头村"女儿节"承载着孝文化广泛的正性能量,在今天又被赋予新时代价值,为新农村孝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另外还要从学术研究、孝德教育、管理机制、法律监管、养老保险等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黄荣华  雷国兵 《兰州学刊》2010,(11):109-112
武汉市H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表明:国家公共财政在农村的投入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于发展农村新兴产业、调整农村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等软件建设,几乎没有投入,部分建设项目缺乏有效监管,浪费严重。农民的资金主要用于盖房,买家电、摩托车和手机以及婚丧嫁娶支出,改善自家物质生活水平,或者对小孩进行教育投资,但对于发展农村新兴产业、调整农村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等软件建设,投入很少,农业生产基本停留在一种简单循环的水平上。几乎没有村民花钱进行劳动技能方面的培训。从长远来看,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中应适当兼顾软件建设。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执行,基督教在农村发展很快.宗教作用的两重性特点昭示我们,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基督教在农村的传播情况,必须加强对信教群众的科学教育和引导,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调适措施,确保基督教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相适应,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