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光明 《云梦学刊》2010,31(3):70-74
以议会、竞选为主要方式的西方党际监督是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体制内竞争性监督。民主监督是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的体制外合作性党际监督,加强民主监督要吸收国外党际监督的经验,积极探索法制化途径,加强民主监督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强参政党建设,提升监督层次,实现民主监督与其它监督形式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Wang Jianhua  Wang Yunjun 《学术界》2013,(1):23-31,253,257
从建构政党制度的功能与效用入手,党派监督有替代性监督与合作性监督两种类型。考查中国特色的合作性监督,主要存在民主监督的内涵与定位模糊,民主监督缺少制度平台,党派监督的主体意识不强等问题。借鉴竞争性政党制度下替代性监督的工具效用,发挥多党合作制度下的党派监督功能,需要厘清民主监督的精神内涵,建构民主党派联系群众的制度化平台,建构多党合作的党际监督平台以及参政党民主监督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4,(9):228-232
民主监督是保障中国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基本手段和环节。参政党民主监督是中国政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在机制,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其蕴含的内在政治机理,体现了中国政党相互监督的制度特点和优势及中国政治监督体系的多层次性;而其民主监督的政治功能产生实效的关键则取决于规范监督行为并落到实处的外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民主监督是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参政党广泛参与、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发展和完善参政党的民主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科学发展观是参政党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想武器,参政党应建立和创新科学的学习机制、保障机制、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和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发挥参政党推进国家政权建设作用,要加强宣传,充分认识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要明确参政党在国家政权机关中所占比例,使相关规定更加具体;要提高合作共事意识,保证参政党领导成员有职有权有责;要完善政治协商,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有实效协商;要搞好参政议政,使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强民主监督,做到知情有渠道、监督有平台、反馈有保障;要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为履行职责创造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参政党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参政党适应时代发展,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不断提高建言献策能力、不断提高合作共事能力、不断提高民主监督能力、不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46个村庄365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村级民主监督组织的建设情况、村级民主监督运行情况以及村级民主监督的实践效果三个方面对村级民主监督制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从民主监督组织建设来看,虽然村级民主监督组织体系初步成形,但是人员配置不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组织发展受到地理差异、经济发展程度、村庄领导组织形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从民主监督运行上来看,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民主监督活动有序展开,但在程序操作方面存在缺陷;从民主评议的绩效来看,村民会议农户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参与民主监督会议的到会率低,虽然农户重视村务、政务、财务公开信息,但由于信息公开的途径偏少,造成信息的时效性与真实性不强,这大大降低了民主监督力度与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9.
试论农村民主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权威的监督主体和有效的监督方式、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不明确、民主监督体系不完善等是困扰农村民主监督的主要问题。要对村干部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应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权责,解决监督主体的缺位问题,及时转变村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并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民主监督机制,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10.
王岩  徐梦萍 《江海学刊》2023,(1):148-156
民主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新时代民主监督研究有着绵延不断的理论承续,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话语范式,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发展方向上深刻地影响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推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民主监督的理论演变映射出中西方思维与文化差异,呼应了人类政治实践的发展与成熟,影响着现代文明秩序的维护与建构。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揭示新时代中国民主监督的理论特征,把握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在逻辑,发挥政治哲学回应时代需要的现实作用,归根到底就要抓住政治权力的运行与监督这一关键。从历史与当代、中国与西方、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中寻求民主监督的共融,深化新时代中国民主监督的意涵,在权力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权利中凝练共识,探究新时代民主监督的价值诉求,对党领导人民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构建政治文明新形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进入3G时代的手机新媒体,具有普及、便携、即时、互动、个性化和多元化等特点,新媒体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信息道德认识、信息道德心理和信息道德行为,并形成了对高校信息道德素质教育的冲击,面对新形势,高校应积极主动面对挑战,从教育形式"点"与"面"相结合上;教育方法中的"教"与"学"互动结合上;教育内容中信息能力与道德自律的结合上;教育环境的警示监督与内外管理相结合等方面,探索基于手机新媒体影响的高校信息道德素质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李建  齐莹  齐志鹏 《理论界》2012,(2):12-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规定了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政党地位,它为新时期参政党进行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这取决于参政党与执政党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参政党取得了政治参与地位的合法性、参政党民主监督和参政地位的平等性三个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新型的和谐政党格局。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民主监督思想是中国民主监督理论的第一个里程碑。本文从有机构成的视角对毛泽东的民主监督思想进行了重新审视,试图对毛泽东民主监督思想内在逻辑体系重新进行解构。提出毛泽东的民主监督思想是由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和"人人起来负责"的监督这三部分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系,打破了学界对其民主监督思想的传统认识。并认为民主是民主监督的思想基础和逻辑前提,是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根本原因;"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是民主的必然要求,说明党和政府必须主动接受人民监督,保障人民的监督权利,为人民监督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人人起来负责"的监督是民主和"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必然结果,这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4.
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日益成为新时期参政党科学化建设和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是以保障参政党成员当家作主为政治诉求的民主建设过程,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以现代民主的基本要素为依据,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就是围绕参与、竞争和权利保障而进行的一系列党内制度建设和活动开展过程;以政党内部所涉主要事由为依据,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就是内部立法民主、治理民主、监督民主和人事民主的制度健全和实践推进过程;以民主参与形式为依据,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就是一个完善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追求和扩大党内共识民主的过程;以政党功能为依据,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既是一个民主机制建构过程,又是一个民主功能在相关机制规范下的开展过程。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目的是因应时代变化而主动进行的政党体制调适,以塑造21世纪具有崭新面貌与政治活力的社会主义参政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舆论监督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旭 《理论界》2008,(4):34-35
本论文从分析社会舆论与民主监督的关系出发,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面临着一个有效地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社会舆论监督的内涵、特点及功能,分析了社会舆论监督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必须创新民主监督理论,提升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定位;强化民主监督意识,增强监督主动性,改进监督方式,提升监督权威性;拓展民主监督渠道,探索监督新形式,加强界别作用,构建网络协商互动平台;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探索多种监督形式良性互动机制,健全成果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传媒技术塑造着人类认知与行为模式,连接着社会生活状态与存在方式,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新兴传媒技术重构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念、媒介、模式和环境,引发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在矛盾。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客观要求和实际需要,从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出发,以价值需求与利益需求无缝对接、显性教育的隐性嵌入、话语体系的解构重建、权威重塑下的主体培养为着力点,探索解决新媒体境遇下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在矛盾的途径,是确保新媒体时代我国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掌握新媒体境遇下马克思主义传播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的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往模式。本研究调查了新媒体时代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发现辅导员与学生通过网络联系紧密,但面对面交流仍为双方首选沟通方式。学生期望从辅导员处获得学业和生活上的指导,与辅导员构建团队式的朋友关系,在其指导下自行开展工作。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应正确角色定位、提升个人素养,将新媒体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构建师生之间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9.
梁栋 《学术探索》2001,(5):11-14
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具有三个特点监督的前提是承认共产党的领导,监督的作用是进行平行制约,监督的目的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作为监督的主体,参政党应把握监督基本原则,应汲取古今中外监督思想精华,应力求监督方法创新.作为监督的客体,执政党接受监督范围要扩大,接受监督的渠道要畅通,接受监督的整改要到位,参政党的监督权利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融合,世界已进入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传统文化的传播在新时代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是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通过分析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全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策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