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一书是庄子思想的灵魂,严格意义上,它并不是一本美学论著,但是从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深刻的美学思想,庄子通过对个体生命体道之心的抒写,提出了修道的途径,这也就通向了审美。它要求审美主体的人于内要加强内心修养笃守虚静,于外要无为,遵循自然社会规律,超脱世俗功利,只有这样才能入道的自由境界,才能"逍遥"而"以游无穷",在审美世界里遨游。  相似文献   

2.
庄子美学的建构经历了一个"发明"的过程,因为庄子思想的复杂性以及美学家族的丰富性,人们所理解的庄子美学就聚讼纷纭了.庄子美学建构的样式根据对庄子美学定位的情况可以分为否定式、矛盾式和肯定式等几种情形,其间还可以细分.庄子美学建构的无定性,提醒我们在研究中要有反思之维,对"前见"要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审慎地加以辨识."庄子"与"美学"都不是无边的,二者如何达到有效的融合,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3.
梳理和分析庄子后学所作的《庄子》外杂篇的文本资料,便能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庄子》外杂篇之"德"论。它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其一是"德"和"道"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德"的本质意蕴;其三是"德"的现实演变。从这三个层面来看,庄子后学所论之"德"即道德,明显不同于儒家意义上的道德,前者强调同一于生命本性,后者强调合一于人伦规范。毫无疑问,明辨庄子后学所论之"德",不但有助于准确理解《庄子》外杂篇的道德哲学思想,而且也有益于深刻认识儒家的仁义道德。  相似文献   

4.
《庄子》一书的寓言形式暗含了它对知性思维的否定,从而开启了中国美学的主体特征。庄子美学启迪感性并赋予哲学以生命价值,同时《庄子》哲学的诗性语言,从内容到形式完成其思想建构。  相似文献   

5.
在对待"道"和"艺"的关系上,庄子主张"道"艺"合一.他认为"道进于艺",或"道在于艺"."技进乎道"是庄子思想的灵魂.同时庄子提出"道通为一"的思想为达其目标必经分解同合之途.其一,"以道观分",庄子的意思是,"分"与"成"是同一过程,不是"分"之外另有"成",也不是"成"之外另有"分",而只不过从一方面看是"分",从另一方面看是"成"."成"与"毁"亦然.庄子有关"分"、"成"、"毁"的论述是对中国古代工程技术设计思想的总结.其二,"不同同之",庄子的意思是以道观人察物,万物虽种类不同,形态万殊,但其根本之道是同一的."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就是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创新的目的."道通为一"是将个体的"分"与整体的"合"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有分有合的境界,这是庄子技术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古典美学范畴,较少为学者关注。作为一个母范畴,它在儒家衍生了"教化"、在道家则衍生了"物化"、"独化"等子范畴。《庄子》中的"化"思想最为丰富复杂,后世美学范畴"化境"即是承庄子大"化"思想而来。在整个"化"范畴群里,"化境"是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被用得最多最广的一个子范畴,并且还是一个存活于现代美学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古典范畴。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中国文化之祖,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强调"生",所谓"生生之谓易"。生,是生生不息之意,生命的生息之道,即生命美学之道。《易经》成书于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之际,却体现了忧乐圆融的生命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庄子·天下》篇论庄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为会归,"独"是庄学一个极重要概念。道体是一种近乎西方哲学"存在"的中国古典表达,绝对独立性、不可分性、无偶对性是道体内在规定性,这是道体之独;庄子道论是一种生命境界,因此对道的体悟也是一种生命独体的自我体验而不能于外有征,这是体道之独。独意味着承认和尊重每一个存在者的独异价值,这关乎庄子齐物的玄旨;而当生命在剥落掉一切外在功名之后,只剩下生命的独体,逍遥即以此而可能。庄子对独立道体的信念最终高扬起独立之人格和自由之精神,成为中国传统士人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方美学的系统介绍及研究的深入,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系统整理工作及研究也渐渐打开了局面并卓有成效。可以说,郁沅的《中国古典美学初编》(以下简称《初编》)是继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以及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拓新意义的中国古典美学新著。它以丰富的内涵,严谨的论证,优美的文笔,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又一新局面。它在从先秦的基本美学思想“诗言志”到晚唐司空图的“三外说”诗学理论的充分论证里,无不闪烁着作者研究的个性之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经典《庄子》曾远播日本,并形成跨领域、多形式的《庄子》诠释传统,近世通俗文学作品《田舍庄子》即是其代表之一。《田舍庄子》无论在思想主旨还是在文学表现方法上,都以《庄子》思想为基础,由此展开其对《庄子》的独特解说。作者佚斋樗山从"造化"这一概念入手来把握《庄子》,将其主旨理解为"任造化"而"安职分",并以此为核心阐发了"至乐"的快乐观和"无心而自然应之"的技艺观。这些解说大体符合《庄子》原意,但也有所改造。佚斋认为庄子是"圣门之别派",试图化庄为儒,这在中国本土有其思想渊源,不过,其实质却走向了引儒合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