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设和谐石油矿区,需要共青团进一步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各级团组织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结合青年的实际,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手段,切实帮助青年增强综合素养,提高服务水平,使他们具备无论在任何岗位上都能成长成才的过硬本领。要大力引导青年投身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积极开展服务和谐石油矿区建设的各项活动,让广大团员青年在建设和谐石油矿区的进程中大显身手,锻炼成才,要紧紧围绕青年人才工作的社会化格局,建立并不断完善具有共青团特色、符合矿区青年特点、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年人才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校团建主题网站是开展团建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共青团组织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创新共青团工作方式方法的“突破口”。团建主题网站的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来统领多元网络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政治性与导向性结合、规范性与特色性统一、时效性与互动性统筹、思想性与趣味性兼顾的原则,让团建主题网站成为引导青年、培养青年、服务青年和凝聚青年的综合性网站。  相似文献   

3.
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立体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研究高校共青团舆情引导现状与现行青年舆情需求的冲突,提出高校共青团应占领网络阵地,通过完善门户网站、依托热门论坛开辟团情舆情版块与打造网络舆情团支部等途径丰富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载体。  相似文献   

4.
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当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才能更有成效。本文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指出应从加强目标管理、突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道德品质培养、加强大学生科技意识及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加强青年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做好共青团工作  相似文献   

5.
赖新华 《南方论刊》2005,(12):59-60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同时,也为高校共青团思想建设、团员青年素质的培养及工作机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应正视现实,迎接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借助网络实现共青团思想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这对于在实践中推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要结合时代特征的要求以及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际,将大学生骨干作为培养的重点,把握和抓住广大青年的时代特性和喜好,创新性地围绕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了解社会,以提高和满足广大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增见识、长才干、拓思路的内在需求,从而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因此如何运用大学生实践来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模式的建立给予理论框架和能力结构方面的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熊彦菲 《南方论刊》2022,(7):107-109
高校共青团组织因其特殊的工作职能,处在青年工作的最前沿。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要求,探究如何做好这一时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直接现实意义。本文将围绕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新时代大学生的突出特点两个方面,探究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倩 《兰州学刊》2009,(8):63-64
社区共青团组织建设,是社区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要抓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强和改进社区共青团自身建设;加强社区共青团组织建设,必须正视现实,创新工作方法;在社区共青团工作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不断提高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将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深刻影响。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关注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 ,研究素质教育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探索共青团工作者有效地融入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努力寻求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共青团组织与时代要求相适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责和使命是,带领青年学生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生存环境,维护好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激发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青年群体和谐发展,以青年群体的和谐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只有政治上合格 ,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本文论述了现阶段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2.
青年学生是传统节日文化实现传承的主要人群之一,其对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的接受状况是关键所在。如何实现对青年学生传统节日文化从"应该"到"为何"的文化自觉,如下方面值得注意:超越节日实用观念,培养青年学生的节日理性;创造各种传统节日的社会参与平台,引导青年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对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的多样性创意;启动高校传统节日教育,创立家庭与学校双驱引导的传统节日教育体制;重视传媒,推进现代传媒对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的深度阐释。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深深影响了以年轻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的方方面面。在新媒体为共青团工作带来机遇,拓展了共青团工作阵地,丰富共青团工作方式,畅通了团组织与团员青年沟通的渠道。高校共青团运用新媒体进行团建创新,来应对新媒体对团工作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崛起使得手机媒介等新媒体逐步替代传统媒体的地位,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也使得青年学生在讯息的接收与传发渠道上更加多元和迅捷。新媒体已悄然渗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交往方式、教育模式等方面,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在详细分析了新形势下共青团建设和新媒体的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新媒体对高校共青团建设的影响,并给出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班集体传统功能弱化已是普遍现象,建立在班级基础上的团组织工作出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如何发挥团组织团结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作用,有效地实施团组织进公寓,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在阐述高校团组织进公寓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团组织进公寓加强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党的意识形态要始终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其使命要求凝聚全体人民的精神和力量,始终坚持走中国道路,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支撑力量,指引人们前行的方向。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在工作中必须要做到守土有责。意识形态维度下,高校践行"中国梦"不仅是巩固党执政地位、守住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现实需要,更是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继承者的重要举措。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把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青年学生的日常;以人生追求作引领,切实践行"中国梦";把"中国梦"的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学生头脑之中,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7.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共青团工作,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下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于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及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任务,进而提出了做好工作的几点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璐 《理论界》2006,(7):132-134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石油股票上市,油田公司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股份制企业,油田已由过去旧的管理模式转变为“面向市场,盈亏自负,自己的日子自己过”的法人经营新体制机制,将传统的用人机制转变为了“五定”用人新机制。在新经济组织的大量出现和新的社会阶层开始划分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新的利益分配方式也在不断形成,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工作基础和工作对象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我们的共青团工作又该怎样去做呢?在股份制企业中,青年工作的出路和发展方向如何呢?本文立足于油田改制后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股份制企业怎样更适应市场机制要求,开拓青年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丰富了政治生态样式,增强了青年学生的历史分辨力和现实获得感,但也使主流政治文化受到冲击、政治认同面临弱化倾向。高校是培育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以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来影响和引导青年学生思想发展,从丰富政治认知、凝聚政治情感、坚定政治态度、强化政治参与等层面帮助青年学生识别错误的思潮和舆论并抵制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团青智库作为我国青年政策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青年事务和团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当前,在群团改革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共青团以“引智”为基本特征的智库类型,正面临着结构性供需不平衡、引智资源利用不充分、功能性缺失等困境,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共青团工作机制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困境亟待破解,范式亟待转型。高校、团属机构、企事业单位、运营媒体等青年利益相关方必须通过跨界协同的方式促进团青智库运行机制的深度变革,努力构建以“协同”“交流”“共享”“有形”为特征的“共治”模式,推动高校团青智库发展的“新型转向”,推动高校青年事务治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