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5):25-31
"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的国家战略,在"一带一路"区域国家中,既有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这样综合实力较为雄厚的国家,但是更多的是综合实力较弱的国家。在该区域不仅国家实力相差悬殊,很多国家内部的发展程度也不平衡。在这样一个国家众多、情况复杂的区域,推进国际投资便利化,实现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构建区域合作的新模式。借鉴相关协定的成熟机制,既是推进该区域投资便利化的合作机制,也是对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时期发展对外合作交流的战略构想,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外交和国家安全的前瞻性选择,对未来国际化合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矿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始终占有重要比重,涉及到国家经济、资源等多方面利益,"一带一路"倡议为矿产品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品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制约矿产品贸易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建立矿产品贸易合作预判机制,继续大力推行与沿线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协定机制,构建新形势下矿产资源贸易体系,以此促进我国矿产资源贸易向更合理、更高效贸易模式迈进。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会计标准领域,欧盟通过借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这一民间国际组织成功改变了长期受制于美国的尴尬局面;而美国则企图通过主导"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实现"回归亚太"、维护其经济霸权的战略目标。积极地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在获取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方面的成功经验,尤其是这些国家实施"借鸡生蛋"策略、以国际组织为媒介维护自身利益的做法,是中国以更加自信的态度在国际事务中"积极作为",获取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以及在地区与国际秩序构建中取得主动乃至主导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面对多边贸易体系权力结构多元化对美国贸易权力的挑战,美国力图凭借主导区域性贸易协定及其制度规则以重振贸易权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则是美国重构贸易权力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借助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美国致力于拓展美国的贸易利益,增进美国的贸易实力,主导制定新的贸易规则,重塑亚太贸易权力;另一方面,美国还冀图依托其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的主导地位以应对多边贸易体系权力结构多元化的挑战,重振美国的全球贸易权力。  相似文献   

5.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P)是美国在原有《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基础上极力主导的亚太地区新特惠贸易协定,该协定也因为标准高而被誉为21世纪新的特惠贸易协定安排模式.美国从加入谈判进而到主导谈判,表现出其希望通过该协定重返亚太并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目的.作为特惠贸易协定,TPP应当遵守WTO关于特惠贸易协定的规范要求,但谈判的进程却显露出TPP对WTO规范的冲击.诚然,TPP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亚太地区,但不可否认,TPP对WTO规范的冲击,将对正在进行中的多哈回合谈判产生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将是利弊兼有,但可以预见,TPP本身对处于困境中的WTO多哈回合谈判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通过控制和影响东亚地区合作机制来实现其诸多利益的诉求,最终达到保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东亚地区的合作机制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东盟+中日韩"10+3"、东亚峰会为代表的东亚机制以及近年来崭露头角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机制,这两大机制的区别在于要不要排除美国.奥巴马努力推动美国加入"垮太平洋伙伴关系"的谈判.显示了奥巴马"重返东亚"的战略思路.奥巴马着力多渠道、多方式谋求参与、改造和领导东亚合作机制,试图将APEC与东亚峰会融合,以亚太合作覆盖东亚合作;以11PP引领亚太经济合作,对亚太现存经济格局重新洗牌;以美国主导取代东盟领导,重返东亚"领袖"地位;以"亚太自贸区"取代"东亚自贸区",以"亚太共同体"取代"东亚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机既有经济又有政治和安全方面的考虑,遏制中国崛起是其中一个不容否认的目标.美国加入TPP,冲击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改变了整个亚太地区的贸易流向,这会减少中国的区域贸易自由化收益,并使中国在区域合作机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受到损害.为此,中国应当关注TPP的谈判进程,选择适当的时机参与TPP谈判,并在亚太区域整合中发挥与自身实力相称的作用;加快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巩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宏大倡议,东亚是这一倡议涉及的重要区域。"一带一路"不应被过度政治解读,中国不是为了借此追求地区霸权或试图推翻现有国际秩序,这一倡议的提出符合东亚合作的现实需求。"一带一路"为东亚合作的机制构建创造了契机,它在催生亚投行等国际机构和充实现有机制安排的同时,有助于未来东亚各领域合作机制的培育。"一带一路"以命运共同体建构为目标指向,为未来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89-195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国际投资实务中出现因环境问题导致投资失败的实例,国际投资法也呈现出借助多边贸易和投资体系应对环境问题的趋势。"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中国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但已有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存在区域环境法律缺乏拘束力、执行力低下等不足,阻碍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应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环境附属协定模式,在实体内容上,环境附属协定应包括环境保护水平、环境监督措施等典型条款;在程序问题上,环境附属协定应引入专门的环境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亚洲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之间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经济体。为了达到共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目的,以产业合作为纽带落实"一带一路"区域的省际地缘经济关系是关键。为了切实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从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维度考虑,以我国18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即"一带一路"重点区域,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展开分析,分析区域之间展开产业合作的可行性,着重从产业维度研究,对"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三次产业从产业结构份额和产业竞争力份额进行分析,以明确区域之间进行合作的产业选择。经研究,在"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地理位置毗邻的地区进行产业合作的可能性较大,为此,应以地区为单位探讨产业合作方案,以落实"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省际地缘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1.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加强了《反假冒贸易协定》对数字知识产权的保护,首次在多边贸易协定里规定了“避风港”制度,其中“通知—删除”规则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责任限制的具体条件。此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还提高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披露义务。《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将技术保护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规定在版权和相关权利部分,不只是针对数字环境下的侵权,还对《反假冒贸易协定》相关内容进行了完善和明确。技术措施方面,扩大了反规避的范围,同时明确了法律救济种类。权利管理信息方面,增加了受保护的信息种类,扩大了禁止行为的范围,降低了行为人的主观认知要求。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2016,(2)
海洋强国战略是指导我国海洋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是中国拓展生存发展空间,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现实要求。"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有着深刻的关联性。"一带一路"战略以经济合作为先导,逐步实现中国同沿线国家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合作,为海洋强国战略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一带一路"战略通过陆地与海洋的双向联通,发挥我国地缘优势,开创海陆统筹的海洋发展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必将对我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同海洋强国战略的互动关系,探索在"一带一路"战略范围内中国同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途径,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来看,"一带一路"规划和行动的形成是必然的。从国内经济形势看,人口结构的变化,有支付能力消费需求的不足和相对收缩,生产过剩、传统工业化到了末期,到了产业和资金"走出去"的阶段;从国际经济的历史和目前格局看,发达国家产业和资本都先后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过转移和输出,这是全球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客观趋势,而美国奉行贸易投资主义政策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博弈,加上日本、韩国与中国经济结构相当程度上的同质化,使得中国选择西向的"一带一路"经济开放。而从国际经济关系看,"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正处在不同阶段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之中。需要帮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形成,需要不同层次产业的引进,需要外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输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是满足这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需要,合作互利,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有益行动。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其关键在于推进沿线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升,加强区域间多层次合作与共赢,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历史交往、经贸交流与合作前景仅是"一带一路"支点选择的必要条件,实现"一带一路"规划目标并能防范风险是支点国家选择的价值所在。布热津斯基以维系美国首要地位为基础,阐释支点国家的选择条件,其虽与"一带一路"支点选择目标具有不同,但对支点国家的选择框架与分析路径仍具有借鉴价值。基于此,本文提出"一带一路"的支点选择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即:地缘位置、地区影响、政局稳定与合作导向。伊朗位于地缘要塞,是地区性强国与中东极少数政权稳定、外交独立的国家之一,并在"一带一路"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作为发展中国家,伊朗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亦具有诸多合作契合。现阶段,伊朗遭遇的内外矛盾虽为中伊合作带来了阻力,但亦提供了合作契机。同时,伊朗作为海陆复合型国家,具有海陆联运效应,从而更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进程。  相似文献   

15.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其沿线国家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尚未有效发挥"民间外交"功能和催化剂作用。为推动其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发展,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竞争潜力,运用熵值法从经济、社会、旅游资源和环境发展潜力等方面评价潜力大小;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证明,旅游竞争潜力对旅游竞争效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一系列如何提高国家旅游竞争潜力,以及有效发挥旅游业在"一带一路"旅游合作中"民间外交"作用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厘定和特征分析,以及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意识形态差异、唯GDP论、资源价值和价格错配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了新常态下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标准体系、发挥绿色财税政策的效用影响、建设绿色金融等举措,试图解决"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发展绿色经济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出现了国际舆论、沿线国家舆论场和国内舆论场的互动。因为双边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动不拘,也因为印度的重要位置,中印在"一带一路"的合作与竞争成了传媒和舆论关注的热点。面对西方的诱惑,印度可在接受诱惑或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之间做出选择,而中国也需要从战略、战术和技巧等层面构建有针对性的对印传播战略,既突出国际话语权的建构,也促成印度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态度。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融合与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现在(或过去)都使用汉字,并且人们的工作态度通常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区域。在这种相似的意识形态之下出现的经济合作或区域经济协定是大势所趋,而且其发展具有很好的前景。成员国的文化融合以及由此引致的合作态度对于区域经济合作的稳定性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除非各成员国在初始时就达成了很好的合作意愿,否则每个国家合作意愿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应的经济表现变化将很不规则,并会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合作的瓦解。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韩合作的韩国认知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韩国经过一番迟疑纠结,不顾美国反对,毅然决定加入亚投行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其认知动因主要是韩国国家利益最优化诉求与"一带一路"的巨大经济吸引力和开放包容性理念正相契合;韩国国内"中国威胁论"的逆向思维与"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模式正相契合;另外多米诺心理效应也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而这一切与两国高层的引领推动作用以及双方学界媒体的不断沟通交流、协商对话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21,(11):57-67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开放、包容、共赢的特征,是新时期我国推动构建面向欧亚、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战略。当前我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与"一带一路"沿线各东道国的国际投资合作不断取得突破。基于东道国视域阐述"一带一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影响机制,建立GMM模型分析OFDI演变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一带一路"OFDI的形成机制不仅受中国与东道国总体交往的联系紧密性影响,东道国经济禀赋条件与制度质量环境也非常重要。为高质量提升我国"一带一路"OFDI的投资效应,需进一步强化政府间全方位战略合作机制,优化投资空间布局,创新合作型投资模式,提高"一带一路"OFDI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