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使用方法略谈(上)陈郁我们说数字有趣有说服力,但也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为了消除易使人枯燥的现象,使用数字时,除了把握前期所说的几个原则外,还要讲究使用技巧,力求把数字用好用活,使人们对其有兴趣,以达到用数的效果。为此,这里简要介绍一些数字使用技...  相似文献   

2.
数字漫谈五、数字的书写规定宁夏自治区统计局陈郁数字是“枯燥”的,但又是人们经常需要的。我国使用的数字,不仅有阿拉伯数字,还有汉字数字。为了使人们在使用数字时有一个统一标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标准局等部门于1987年元月公布了《关于出...  相似文献   

3.
如何处理统计分析报告中的──数字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之一.就是要用统计数字说话。“数字是统计分配的的眼睛”、如何处理好统计分析报告中“数字”呢?关键是要遵循“四条原则”以及“五条标准”。四条原则是:一要写“大数字”.描述和反映全面情况.介绍总体特征时使...  相似文献   

4.
统计分析报告最大的特点是用数字"说话",但数字使用不宜过多、过滥,要合理掌握密度,注意均衡分布,力求做到少而精。耍讲究使用技巧,把数字用活,使读者赏心悦目,方便记亿。  相似文献   

5.
慎用数字     
崔柏 《中国统计》2002,(1):34-34
前,各行各业在反映其发展情况时,少不了用数字说明问题。一些领导在工作总结时也少不了用到数字,但有的使用数字说明问题时,概念不清,范围不明,容易产生混乱现象。下面略举几例: ★弄不清“增长”和“增加”两个概念 某乡1995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是523万元,1994年同期是447万元,乡长写报告时是这样说的:“我乡1995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6万元,增加了17%。” 这时乡长把“增长”和“增加”这两个概念理解错了。“增加”这个词所表示的是一个绝对数,是报告期数字减基期数字所得到的差,它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水…  相似文献   

6.
八、数字使用方法(下)□陈郁上篇我们从数字内容上谈了数字的使用方法。为了增强数字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可读性,使其生动、鲜明、易于读者理解和记忆,做数字文章,还需从表述方法上讲究使用数字的技巧。总的来说,使用数字表述方法常有“六变”、“三用”。1.变小为...  相似文献   

7.
正确书写数字使用阿拉伯数字的两种主要情况:一、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均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90年代,12时30分等,不应写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十二时三十分。运用中还应注意:1.年份不能简写。如ig94年不能写成94年l2.星期必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数字金融飞速发展并显著促进了高质量发展,但是数字金融的发展仍然受到“数字鸿沟”的制约。基于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以及基于数字鸿沟视角的调节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及其三个维度对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以上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地区和结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低的地区更为显著;从数字鸿沟的视角分析调节机制,数字鸿沟在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其中接入鸿沟起到抑制调节作用,而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则起到强化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数字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制定以及避免数字金融中的数字鸿沟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科技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衡量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状况显得愈发重要。在梳理各国数字经济政策和国内外对于数字经济测算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研究,提炼了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指数、产业指数、消费指数、社会指数、创新指数5个方面维度、10个分项维度以及32个基础指标,构建了中国数字经济指数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基础指标权重后,又用主客观结合的赋权方法测算出2012—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指数,得出不同地区5个方面维度的指数。比较中国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后,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发展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更高,但是增速较慢。中西部省份增速相对东部地区更快,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呈现收敛趋势。为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相比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更应该加强数字经济方面的投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消费升级,改善数字经济社会服务,尤其要重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和推动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创新。与此同时,东部地区要着重培育数字经济创新能力,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中国需充分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东中西部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请把数字搞准———经济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的数字差错评析□刘汝燮搞经济工作离不开与数字打交道。但数字或事实一定要搞准,否则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现对一些报刊数字差错等评析如下:经济日报的差错(1)1998年5月28日《1998年4月份...  相似文献   

11.
情牵数字     
为一名统计工作者,也许是出自职业习惯,日常生活中,我十分留意与数字有关的轶文典故、诗词佳句,细细琢磨,有些竟也十分的有趣,虽然未必与统计工作有什么关系,但对于我们这些对数字情有独钟的人来说,倒也平添了许多亲切感。如相传有一首描写春天生气勃勃的数字风景诗曾这样写道: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应该说,这首数字诗上连用了10个数字,将江南水乡的一片美景写得跃然纸上,看后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而对于统计工作者来说,则更将其丰富和深化了。据说有两位爱好对联的统计工作者相约去看戏,当听…  相似文献   

12.
OFDI是中国进行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手段。由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技术的研发利用和数字商品服务的供需关系,使得目前各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程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和距离。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国与国之间数字经济发展的差距必然会引起国际投资和贸易领域的相对优劣。文章基于中国OFDI截面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数字经济差距对中国OFDI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国际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对中国OFDI产生抑制性影响的结论;而后使用调节效应方法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探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差距通过市场消费能力、劳动力资源禀赋和知识技术水平影响OFDI。  相似文献   

13.
数字趣谈     
[编者按]为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到达寓教于乐之目的。本刊从这期开始新设了《闲趣园》栏目,将选登有关统计、经济、数字方面的史话、典古、诗歌、杂文、随笔、幽默、笑话湘声等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来稿要求文笔流畅、语言诙谐,内容健康向上、富有知识性和幽默感。(一)数的观念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数字学家比达哥拉斯曾说过“数字万物之本”,假如没有数,世界必定混乱不堪。O至9,这十个数,是统计、会计工作须臾不离的工具和朋友。看似简单的十个数却变幻无穷,且妙趣横生。一、数字的语言美数字,从它…  相似文献   

14.
七律数字拾趣思彤我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成就斐然,特别是古典诗词,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流传甚广。有趣的是,古代的文人墨客也许对统计不甚了了,但却经常在笔下的诗文中点缀一些数字.虚实相间,熠熠生辉。现将涉猎的一些夹有数字的七律古诗辑录如下,以供赏析。浮生...  相似文献   

15.
王小娟  陈曦 《统计与决策》2023,(13):138-143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并且存在维度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促进共同富裕,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创新驱动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促进共同富裕;城市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中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即城市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行得通江苏省沛县化肥厂邓芝芳《中国统计》第5期刊登了王毅同志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行得通吗”一文。读后笔者认为王毅同志的观点只是表面现象和大道理而已。我想提出几点不同看法以供参考。首先,从统计管理体制来看,是条条管业务,块块管...  相似文献   

17.
数字的滋味     
际平 《中国统计》2001,(5):51-51
数字是什么滋味?回答这个问题, 可能不是没啥滋味,就是枯燥的滋味。说起统计的滋味,可能很多人的感觉都差不多。在他们的脑袋里,数字和统计是一个 = 挑两头,所以搞统计的人常被称为“和数字打交道的人”。由于久在统计圈里,虽然所知算不上学问,也难以把统计学和生活的关系解释得条分缕析、头头是道,但是有一个感觉或说认识自以为很有点是那么回事—就是说话、做事、写文章,有点量化的思考、统计的味道、数字的表达,常常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或者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妙趣。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捧场统计、溜须数字,手头正好有些例…  相似文献   

18.
从事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离不开数字。但是当我们仔细审度人类文明史中出现的数字后,可以发现数字原来有着三种不同的性质。数字的第一种性质表现为它仅仅是事物的某种文字标记;譬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  相似文献   

19.
张美慧 《统计研究》2021,38(7):3-18
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是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核心表式,具有统计协调和分析工具的双重作用,能够准确监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模及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程度。目前,国际上对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还未有国家编制出基于实际数据的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前瞻性探索,但系统的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构建指南还亟待完善。本文首先从供给和使用层面构建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概念框架,界定数字经济特征活动的概念和范围,梳理OECD 划分的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中的产品清单和数字经济产业分类;阐释数字经济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贸易活动的内涵和种类。其次,围绕“产品×产业×特征活动”三重维度,设计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整体架构、阐明其核心指标。再次,编制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实例,剖析编制流程、总结编制要点。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本文尝试完善数字经济统计核算体系,为提出促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提供核算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数字俗语的语言美文\施燕祖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了,有人把它看成是世界上最枯燥无味的。从一到十,一般都应用在数学等领域,意义单一古板。其实数字不仅是逻辑思维的益友,而且是形象思维的常客,数的活用,超越了一般数的范畴,形成数字俗语,约定俗成具有丰富意义的修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