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共决策的经济学分析——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切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分析,本质上是行为分析,是对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和行为选择的分析。经济学分析建立在两个基本的假设前提之上:一是经济人的利益最大化,二是资源稀缺。在这两个前提上建立起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即主体通过对"成本—收益"的权衡进行"供给—需求"的交易选择。用经济学方法分析公共决策,实质上  相似文献   

2.
从亚当·斯密开始,主流经济学派把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自由竞争市场当作增进社会福利的最优机制。但是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有可能导致经济资源的非生产性耗费。寻租理论就是以研究非生产性竞争活动为主的经济理论。"寻租",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产生至今还不过几十年而已。然而其理论影响力却遍及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乃至社会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等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本文旨在介绍寻租理论在经济学各分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传统政治问题,它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政治的交易性这三大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本文拟对这三大假设进行简单评述,这三大基本假设是进行公共选择另外一些研究的前提,同时也是理解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4.
束笛 《经营管理者》2011,(24):94+78
理性疏忽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一个"粘性"概念。作为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假设,它比完全理性人、经济人假设都更具有合理性。而由于疏忽存在于经济的方方面面,一些学者将理性疏忽模型应用于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因无法解释"滞涨"和无力应付现实和理论挑战而陷入困境,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致命缺陷是缺乏微观基础,忽视供给分析,违背了经济人追求最大化的假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通过分析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选择和追求最大化行为,深刻论证了导致宏观经济失衡的供给因素,强调粘性价格理论是宏观经济学解释失业与非市场出清的重要前提假设,揭示了微观主体行为同宏观经济失衡的内在联系,为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构筑了比较牢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管理思想史上,"经济人"假设构成了管理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从方法论的层面看,"经济人"假设的人性是自利的、完全理性的、抽象个体的,是一种一维的、理性主义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不符合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的基本要求。由此,管理学人性假设应该超越"经济人"假设的思维模式,还原人性的完整内涵,并据此进行管理学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7.
GDP质量指数不同于GDP统计方法的地方在于前者置身于生态经济学与绿色经济学的后工业社会经济学语境中,突破了传统经济学单纯数量级别统计的方法,使得经济学获得审美与伦理等方面的回归和还原,是从理性经济人向理性生态人转化的重要事件。本文特别从热力学定律与一般系统论等方法论方面分析了GDP质量指数统计方法的合理性及其对于传统经济学经济人假设划时代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哲学基础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三个主要的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人"的假设并提出了作者对于经济学中人的假设及其行为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中的前提假设对经济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存在意义具有决定作用,而其自身的存在则是来源于哲学的支撑。平面几何学中有许多定理。但可以说,所有这些定理无论其多么复杂和深奥,都是在一个简单的平行公理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任何复杂的经济分析都是建立在一些看似简单的假设基础上的,如果这些假设不成立,那么,无论通过多么精彩的分析和多么准确的计算得出的结论,都是毫无意义的。比如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价值的假设以及边际效用论中效用决定价值的假设等等。“自然…  相似文献   

10.
理性人假定自亚当斯密以来构成了西方主流经济学最核心的理论基础。然而,理性人假说本身是有缺陷的,在可持续发展经济下利己经济人假说已失去了应有的阐释力。文章在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对经济学基础的理论诉求,提出了构建异质的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11.
西方管理理论中对人性的探索与两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一脉相传,历时百年,形成了犹如“丛林”般的人性假设观点: 先后出现了“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文化人”、“学习人”、“效用人”、“自在人”等多元化的人性假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学各种学派不断发展,现代主流经济学正面临着严重危机。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现代主流经济学:在研究内容上,排挤伦理学内容而越来越狭隘化;在行为假设上,抽象为原子经济人而撇开对真实人性探讨;在数理建模上,日益机械进而形式数理化道路离现实越来越远;在意识形态上,崇尚单一个人主义而窒息思想自由;在知识结构上,强调统一专业训练而忽视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所需要知识多样性。正因如此,经济学思想越来越枯萎,不可避免地越来越衰落;在很大程度上,现代主流经济学正处在新危机之中,其理论发展越来越有赖于其他学科中过时思想以及出身于其他学科学者。那么,现代经济学如果摒弃"最优化范式"这一理论体系能否更好地发展呢?本文观点认为:在目前经济学发展阶段来看,只有在"理性人"这一前提假设下通过"最优化范式"对经济学进行研究和发展才是具有意义。本文就此观点进行反思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协会在保障消费者权益中作用巨大,然而由于消协的特殊性,按照经济人假设,其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根本动机是满足自身利益的发展需要。消费者协会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其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消费者协会运行状况的"应然"与"实然",从经济学角度发掘消协存在的本质问题,以期正确定位消协并实现成功改良。  相似文献   

14.
人性假设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解释,它决定着人的预期活动,影响着人的行为。公务员人性假设是公共管理者行政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熟悉人性假设能对公务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当前理论界对公务员的人性假设看法不一,主要有经济人、道德人、政治人、复杂人等观点。本文在对当前公务员人性假设进行归纳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务员是"有理性的合法的经济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人日益强烈的"自由"愿望,使信息人理论有必要研究信息人对于"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的生存依赖.在"天时"和"地利"所表达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意义上,可以有效地诠释"中国关系"对于中国管理实践的价值;正像"货币信息依赖(即理性经济人)"成为经典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空间信息依赖"和"时间信息依赖"也将为"空间经济学"与"时间经济学"的完善提供人性假设的逻辑基础.同时,理性信息人的"空间信息依赖"与势科学理论的完美结合则为产业空间集聚和城市化发展的中国管理实践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伦理学家哈特曼曾经将伦理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我们要干什么";其二,"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哈特曼觉得,"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更具有先存在性,我们不知道生活中做什么事情是有价值的,那么我们也就不知道应该去做什么。会计学认为经济学理论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而会计准则在内的法律规范的前提是公平,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人如何转变为伦理人,是制定会计准则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下面本文就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寻租理论以及经济人假设 ,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双重角度来揭示腐败现象产生的现实经济根源。针对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实际 ,从实践中分析了浏阳市的廉政保证金政策是否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风险规避与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沿阿尔钦的风险规避(risk aversion)思想继续深入,认为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是根源于所有参与人的风险规避动机,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关于企业、企业家和资本家的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假设,使理性经济人假设保持一致,并证明风险规避动机促使企业产生和发展,最后还以企业产生的历史、今天的发展和企业的存在形式作为分析验证的佐证。其中关于风险的证明在金融经济学、资产定价模型理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管理思想史的成长推动着管理科学的发展,其中每一次关于人性的假设都对应了一个时代的管理特色,如最早的"经济人"假设的思想成为了科学管理管理理论的基础,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又出现了更新更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性假设,而管理科学的方向随之发生了改变,这一切都显示着:人性假设与管理科学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统的经济学在分析经济问题时,都是以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即个人参与经济活动的动机都是利己心,他们一切经济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作为消费者要实现效用最大化,作为生产者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在分析社会的政治行为时,经济学家们并没有运用这种经济人假设,而是把各种政治团体特别是政府作为摆脱了利己心的公共机构,作为一个专门为社会谋福利而没有自身利益的组织,其参与主体更是无私奉献的圣火。在自由放任时代,由于国家干预经济很少,这种分析方法并没有遇到挑战。但是在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