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作为身处潇湘之地的高校,应充分利用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来充实、指导校园文化,以湖湘文化中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为基本信念,以经世致用为最高目标,以兼容并包为价值标准,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实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精神、心灵、人格的塑造,从而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作为身处潇湘之地的高校,应充分利用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来充实、指导校园文化,以湖湘文化中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为基本信念,以经世致用为最高目标,以兼容并包为价值标准,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实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精神、心灵、人格的塑造,从而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探析在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的时代背景下西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路径。从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维度对科大校园文化品牌进行深挖,并结合科大校园文化品牌中的办学特色及文化精神进行分析,重点探究基于"西迁精神"的科大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路径,最终树立起具备科大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以期为将来实现西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自主创新及推进其品牌生态圈的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内在原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探析在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的时代背景下西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路径。从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维度对科大校园文化品牌进行深挖,并结合科大校园文化品牌中的办学特色及文化精神进行分析,重点探究基于"西迁精神"的科大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路径,最终树立起具备科大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以期为将来实现西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自主创新及推进其品牌生态圈的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内在原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中小学民族文化建设,是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构建的新型的、全方位的蒙古族中小学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系。蒙古族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也已重点落实在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丰富多彩的蒙古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深化了学生对蒙古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民族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蒙古族中小学民族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佟斯琴 《民族论坛》2013,(6X):77-79
蒙古族中小学民族文化建设,是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构建的新型的、全方位的蒙古族中小学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系。蒙古族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也已重点落实在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丰富多彩的蒙古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深化了学生对蒙古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民族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蒙古族中小学民族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民族院校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如何打造"情感深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与时俱进"的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的特色探索和实践,给予了很好的阐释. 近年来,该学院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以"团结包容,共荣共进"为主旨,围绕"创新包容、文明生活、健康成长"主题,以"上好五节课"为抓手,以开展"校园里的民族风" 主题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文化引领和服务"为延伸,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构建和谐校园有机结合,有效拓展了校园文化的育人途径,探索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教育新模式,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是其精神内涵.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并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可以整合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导向,还可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更具凝聚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把握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与高校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具体实践的结合,以此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姜之怡 《中国民族博览》2022,(2):100-101,132
本文主要立足于国内外的高校文创产业,从高校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不同视角,运用不同设计理念,最后得出相关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理论研究和设计研究成果.在当前的高校文化背景上,品牌形象可以蕴含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承载了校园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过往,作为一种传播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和诠释校园精神理念的载体,树立个性化...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从价值意蕴、现实羁绊、实现路径三个维度理解并实现。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的价值意蕴,存在的现实羁绊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课教育内容和方法、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网络新媒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羁绊我们应从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理论课主阵地建设、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新媒体管理、加强传统文化转化和发展等方面加强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入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泛文化时代的到来,高校的校园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确保和提升高校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核心地位,是摆在高校甚至是国家层面的重大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像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试图从高校校园教育影像文化、公共影像文化、互动影像文化等层面进行探讨,为当下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以人为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与需要,强化人文关怀在文化育人中的作用.要确立文化育人的理念,以人文关怀为基石,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新平台,不仅要帮助学生“博学明理”更要帮助学生“崇德至善”.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3.
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它既具有推进校园文化形态的转型、促进学生交往方式的发展、实现学生主体素质的提升等积极作用;也产生了动摇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冲击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消极影响.高校应通过健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组织运行机制、健全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机制、健全高校网络管理队伍的培养发展机制、健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机制等途径建设"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在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同时推进和谐高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文化蕴含着极为深邃的和谐理念,这些和谐理念涉及宏观与微观、精神与物质各个领域,涵盖天、地、人各个层面.它以天道与人道的和谐为核心,以宗教与世俗的和谐为支点,以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经,以跨民族、跨宗教、跨文化的和谐为纬,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为目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即使我们用21世纪的眼光来审视这些和谐理念,仍然觉得颇具普世价值.毋庸置疑,运用本体论的方法直接从伊斯兰的经典里挖掘和阐发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对促进中国的文化和谐、民族和谐,以及更好地"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农业文明所滋养出来的乡村非遗文化有着特定的价值归属、情态理念,充满着"人情味"和"烟火气",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一块瑰宝,而曲艺文化又是这一瑰宝中蕴藏劳动人民智慧和情怀的重要结晶。工科类高校人文资源整合相对不足、人文教育手段相对单一、人文功能发挥相对薄弱,高校师生通过观摩、体味、赏析曲艺精品力作,繁荣校园文化,在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的同时,能更好地把握中华优秀的曲艺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独特魅力,使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成为高校师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底气,让曲艺成为大写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视觉文化,与环境文化同属校园物质文化的范畴,是校园文化中可被感知的实物部分,具体包括校园内的建筑物、雕塑、园林绿化、水景等,以及由这些景观所共同营造的氛围。高校校园视觉环境建设,其最高价值在于满足环境基本使用功能前提下的文化素质教育价值,它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视觉文化建设中,应遵循历史、特色、和谐、审美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建设是塑造高校形象,增强高校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程,是高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要创办一流的大学就要创建一流的校园文化。1997年以来,学院着力塑造具有二民院特色价值观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核是自信自立、自强自律。具体表述为:共同追求和塑造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办学理念;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和实现这一文化内涵,并最终用它来熏陶人、培养人,已经成为全院师生员工的共识。校园文化建设是以人的全面成长为出…  相似文献   

18.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影响人.校园人文环境即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师生共同创建的一种特定的物质、制度、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优良的人文环境的创设,是培育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与校园和谐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来引领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与校园和谐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二者之间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的价值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引领校园和谐,以校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是其精神内涵。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并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可以整合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导向,还可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更具凝聚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把握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与高校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具体实践的结合,以此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