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家族的机智人物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智人物故事是民间故事中的特殊类型,是以一个机智人物为中心所形成的系列故事,有着不同于一般生活故事和民间笑话的审美特征。土家族机智人物故事有着流传空间相对稳定,主人公因地而异的特点,体现着平衡心理的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回族民间机智人物故事是回族民间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有长工与地主的故事、女性机智人物的故事、智断官司的故事等类型。用类型分析法对其进行归类分析,可概知回族民间故事的叙述方式,并有助于理解回族人的智慧审美。  相似文献   

3.
在湖北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流传的机智人物邪八抬的故事,是集全乡机智人物故事为一体"箭垛式"人物的系列故事,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通过文化特性和社会影响两方面的分析,对如何全面了解卸甲坪土家族的精神生活有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的机智人物向远耀及其故事在清江流域流传十分广泛。向远耀故事并非具有单一的审美倾向性,而是拥有双重风貌和叙事艺术的多样性。在田野考察基础上提出了讲述入围绕故事母题和核心情节建构机智人物故事的技巧。  相似文献   

5.
东北民间“机智人物”型故事可分为长工与地主、聪明的女婿与蠢笨的丈人、和这两类以外的机智人物三个亚型。它们都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结构,集中表现了中国民间的诙谐文化,实际上是对生活的“戏仿”,对当时生活秩序的颠倒,以另一种方式折射出了民众的理想愿望。  相似文献   

6.
刘守华     
刘守华,湖北沔阳人,1935年8月出生。现任华中师大中文系教授、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他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故事学会副主席、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会员。为我国著名民间故事学家,他曾参与主持了全国机智人物故事学术讨论会、中国故事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和湖北省历届民间文学学术讨论会。由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进国际民间文艺的学术交流,加强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民间文学论壇》一九八四年第二期介绍了日本学者铃木健之先生的题为《“机智人物故事”笔记——试论其欺骗性》(赖育芳译,以下简称《笔记》)的文章,并在同期发表了了祁连休先生的《试评“骗子”说》一文,就我国各民族机智人物是否是骗子及其它有关问题展开了极为有益的学术争论,笔者愿同大家一起讨论。本文拟通过对藏族机智人物故事——《阿克顿巴的故事》的主人翁及其哄骗行为的介绍和分析,谈谈对《骗子》说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妥之处,期待专家和同行们指正。  相似文献   

8.
在湖北建始县景阳河这个地势封闭,土家族聚居的腹地,流传着许许多多不起眼的机智小人物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土家族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徐文长故事是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群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代表作,近期台湾学者将其和鲁迅笔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相关联,剖析其负面价值。本文对此进行讨论商榷,在辨析故事复杂构成形态的同时,还以《皮匠驸马》等故事角色的狡黠行为为例,提出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类代表作的研究评审中,须本着激浊扬清、去粗取精的科学态度,涤荡"国民劣根性"之遗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机智故事与机智人物故事的比较 ,探讨出两者不仅名称相似 ,而且内容、形式相同。究其原因 ,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族民族之间交往密切 ;两者又同是故事家族中生活故事家庭里的同胞姊妹 ,都产生在阶级社会。两者的差异在系列与非系列 ,流传的广与窄 ,影响的大与小方面 ,是因故事内容的分散 ,集中 ,博采 ,加工多少不同造成。新中国的成立 ,宣告再产生这两种故事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不会过时 ,它们既可作为研究多学科的难得资料 ,丰富精神生活 ,获得艺术享受 ,又可学习劳动人民的斗争精神和阶级感情 ,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更好地为祖国“四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3.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起源".本文将首先说明黑格尔为什么要以"感性确定性"作为<现象学>的开端;其次,我们将阐明黑格尔本人对"感性确定性"的辩证分析过程;最后,我们将指出黑格尔在此处用语言瓦解感性确定性时所犯的错误,并就此提出我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背景凸显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新的理念和新的目标定位,创新方式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找准着力点是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现代美学的主体间性而言,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是前主体性的主体间性,即主客体尚未充分分化、主体未获得完全独立状态的主体间性。中国美学的意象概念就是这种古典主体间性的体现。意象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意与象的合成过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意象通过审美感兴而产生,突破物我、人我的屏障,达到了主体间性的审美境域。  相似文献   

20.
期货期权是期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目前虽没推出期货期权,由于它对深化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其产生、发展和壮大是必然的。期货期权的主要作用是为期货提供避险工具,但同时它本身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风险。借鉴国外期货期权风险管理的经验,探讨我国期货期权风险的管理,对日后推出期货期权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