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来 ,美国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牵制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美国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绝不是决定性的。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中国与东盟居于地缘政治和长远战略利益的需要 ,而不仅仅是对抗美国压力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玉主 《创新》2012,6(3):71-75
通过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基本目标的分析,自贸区建设应是受经济利益主导的,而战略目标则是在自贸区推动的进程中逐步明确和发展的。未来一个时期,自贸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促进作用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非经济因素影响。如何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视角评价中国—东盟自贸区,需要从思路上作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已经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其研究大都集中在与东盟密切联系的地区,例如东北亚(中国、日本和韩国)和"东盟+3"。通过加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从中国—东盟发展历程看,"中国+东盟"合作模式为区域经济合作带来诸多的契机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东盟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创始成员,与该组织的其它成员在经济和政治上关系密切。东盟的APEC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东盟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要求APEC保持松散性、协商性、非机构化等特点,使其对东盟具有更多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茂物会议后,东盟对APEC实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采取了更为合作的态度,但仍然保持强烈的独立决策意识,把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利益放在首位。东盟作为正在崛起的次地区国家集团,在APEC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政府的亚太新战略实质上是为实现美国的世界战略目标和切身利益服务的一种长期战略。其原则是政治经济并举、经济利益优先。核心考虑是维持政治军事存在以保证美国安全和地区稳定;通过经济参与和拓展自由市场范围,以分享亚洲繁荣并促进美国繁荣;同时推进民主,最终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贸易和投资两方面入手 ,主要分析和预测了中国加入WTO后与日本、美国和东盟的经济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冷战后美国安全利益的新定位以及东亚地区对于美国的重要性,美国推出了“新东亚安全战略”。但此战略要具体发挥作用仍面临众多难以解决的矛盾。从与对东亚地区安全影响重大的国家的关系来说:(1)与日、韩:“协调”还是“领导”?(2)与东盟:“安全”还是“人权”?(3)与中国:“遏制”还是“交往”?(4)与俄国:“伙伴”还是“对手”?从此战略本身的目标和手段来说:(1)安全基础:“双边”还是“多边”?(2)战略目标:“支配作用”还是“美国利益”?总之,“新东亚安全战略”是冷战后美对其东亚战略的基本考虑,由于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其实现将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8.
TPP与东北亚     
本文的主题是分析TTP(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议)与东北亚一体化的关系与进展。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对TPP的发展演变及谈判课题做概要性介绍;二是从美国国内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分析其加入TPP的背景及目的;三是分析日本对TPP的应对;四是分析日、中、韩三国FTA谈判中各个国家的意图及可能采取的行为。笔者认为,TPP和FTA谈判,不仅仅是确保经济利益,而是通过形成相互间的生产、消费的国际分工和相互依赖关系,向经济一体化、共同体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提高相互信任,实现和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中国在东亚不同的经济合作模式,即“10+1”、“10+3”以及“10+6”中的经济利益。分析结果表明,从直接的贸易投资利益、间接的宏观经济利益以及其他经济利益来看,中国在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利益最大,其次是在东盟的经济利益,而且中国在日、韩、东盟的经济利益都远远超过在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的经济利益。然而,从国家经济安全利益来看,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对于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安全至关重要,而日、韩、东盟则对中国的成品油进口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比研究中国从“10+1”到“10+3”、以及从“10+3”到“10+6”中的经济利益增量以及成本增量,本文认为,“10+3”是对中国最有利的一种经济合作模式,其他合作形式对中国也有重要的经济和安全利益,应适当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许宁宁  冉旭 《创新》2007,1(1):3-6
自从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快速发展,这得益于双方不断创新。组建自由贸易区、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均是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的重大创新举措。尤其是双方积极合作,把新机制、新举措落在了实处,并使之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惠及中国和东盟各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在今后双方关系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应继续坚持创新,积极增强合作活力。作者建议:双方政府间应继续坚持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企业间合作应以创新为本。坚持开拓创新,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发展必将带来“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东盟成立后的十年间,日本并没有重视发展与这个地区组织的关系。1977年日本首相福田赳夫首次以官方身份公开提出要与东盟积极合作。这是日本重视与东盟组织发展关系的开始,标志着日本对东盟外交政策的正式形成。它是对此前日本在东南亚各国推行经济外交政策的调整,即从过去单一的经济外交向今后的政治、经济并重的外交政策转变。福田主义的出台,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原因,其奠定了日本对东盟政策的基础,也是日本的东南亚外交的分水岭,在日本战后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美经贸关系的政治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作为最重要的两国关系,在曲折前进的过程中呈现出经贸关系的发展与政治关系的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特征.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在绝对获益与相对获益理论、相对依赖理论的基础上,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考察了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的不平衡发展问题.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因为美国在经济方面倾向绝对收益,所以中美经贸合作开始出现,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双边贸易额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逐年攀升;相反,在政治领域美国侧重相对收益,所以合作难以达成因,而导致冲突不断;但是由于两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所以中美两国关系依然处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并逐渐加深在非传统领域的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的西方经济格局中,美国的实力地位明显恢复,国际竞争能力大大增强。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由于美国能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先行一步。本文对比美国与欧洲、日本在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企业经营发展模式以及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等方面的异同,从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总结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关于政治经济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哲理。因此,认识和把握党关于政治经济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吸取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经济关系的历史经验,全面理解包含在基本路线中的政治经济统一的思想,对于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党的政治路线的核心和关键是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任务,正确处理党的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一般来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党要正确认识和…  相似文献   

15.
东亚正面临中日与东盟共同构筑区域新型经济秩序的历史转折期。东盟与中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从贸易效应来看,中国与东盟贸易的规模效应超过日本,但在贸易结构上尚属于低层次阶段;从投资规模效应来看,日本落后于中国,但中国投资的产业层次较低,集约化程度落后;从经济贡献度来看,中国对东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较明显。在以东盟为伙伴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中日各有优势和劣势,没有中日的合作,就不会有真正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快推进以中日和东盟为三角支柱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格局的形成,而日本应摈弃传统大国的优越感,携手中国和东盟共同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年的经济发展,东亚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已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东亚须更有目标地和战略性地组织起来,但东亚区域架构的构建面临诸多挑战。中美关系是世界上和影响东亚地区合作的最重要的关系,构建东亚区域合作架构应当乐于见到美国的参与。总之,关于东亚区域合作架构的安排的共识正在形成,包括四个要素:即10+3、10+6、东盟以及APEC。10+3应当成为东亚区域合作和东亚共同体建设的主导,10+6应当发展成为关于地区重要战略利益问题有效的领导人对话论坛,东盟则必须实现东盟共同体的建设,APEC则在于推动亚太国家间的尤其是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美国亚太利益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安全利益份量相对减轻,利益结构重心偏向经济利益;二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与安全利益交叉渗透,它们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三是与冷战时期相比,在亚太地区扩展美式“民主”与“自由”成为美国亚太利益中更加重要的组成部分。克林顿政府根据变化了的亚太战略形势及自身利益结构,形成了新的亚太战略:调整大国关系,防止地区内出现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敌对国家或国家集团;以双边关系为主,多边关系为辅,构筑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政治秩序;保持前沿军事存在的规模,加强美军在亚太地区的活动,以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并作为确保美国亚太利益的支撑点;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  相似文献   

18.
美国提出并启动落实"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将对地区局势尤其是南海问题产生深远影响。观察美国战略动向尤其是美越关系走向,对中国保障周边安全、发展与东盟关系以及维护中国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美越均对双边关系高度重视。美国拓展对越南政治、经济、安全等多方面合作,战略意味浓厚,有意将越南打造成抗衡中国的重要依托。两国更意图在南海问题上联手制华。美方政策动向包括提升美越双边关系,邀请越南加入"四方安全对话",加强军事互动以阻止中国对南海问题影响力增强等。然而,越南仍需顾及东盟对美国"印太战略"的质疑,在南海问题上低调借重美国,避免充当反华先锋。越南不会为美国战略而牺牲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19.
克林顿入主白宫后,把“经济安全”作为其对外政策三大支柱的头号支柱,又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亚太地区,但近两年来尤其是1994年初以来,其亚太经济政策遇到一系列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把贸易上的主攻方向指向日本,但日本又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利益最多的国家;对中国,意识形态上的短期利益与经济交往上的长期利益迎头相撞;在“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推行上,加剧矛盾与谋求扩大经济合作背道而驰;在谋求美国在太平洋经济战略利益时,也受到美国在西欧利益和欧洲盟国的牵制。上这种种困难,迫使美国政府对其亚太经济政策作出不同程度的调整,它对亚太地区今后的经济以展和经济关系的演变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海洋战略逐渐从西太平洋发展到东亚海洋,其主要出于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的考量,以扩大贸易区域、推动国内经济增长。美国拥有全球大半的海洋权利,在全球海洋军事实力上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为了维护它的海上霸权地位,其运用海上军事力量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实施遏制战略。本文在评析《海权和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利益》的同时,质疑其把中国作为一种牵制利用的对象、一个非常厉害的假想敌的主观设想,并指出中美合作正值机遇期,双方应增强互信,促进合作,构建中美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