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势。借助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新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孕育着复杂的伦理问题。本文从提升道德自律能力,加强用户教育和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等方面探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伦理规范,以构建出健康有序的档案数字化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
康莉娜 《决策探索》2010,(22):43-44
网络社会构筑起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相互联系的空间,它是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的虚拟社会。在网络社会里人们从"与客观现实世界的互动"变为"与虚拟社会的情景对话",主要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从而实现人与人间接的交往,这种间接的交往行为所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系与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交往所产生的情感联系有所不同,在网络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像在现实社会中那样面对面进行,而是在虚拟社会隐匿环境下,互动的双方隐藏在信息或符号背后所进行的人际交往活动,这种人际交往活动突破传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的限制,建立起了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曾恋  曾柳 《决策探索》2007,(6):44-45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以及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通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将发生彻底改变,互联网和手机对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这些现代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人们在交往中的空间障碍.对于这种情况,特别是随着手机在学生中的逐渐普及,大学校园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们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机遇,那就是我们该如何让这些先进的、深受学生喜爱的工具在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剩女”这一名词的提出不仅代表着一种符号文化,还形成了一种现象。本文主要通过符号互动理论,从社会,家庭,甚至个体本身浅析了剩女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论及的基本内容是国家与社会、公民各个治理主体作用的发挥及其之间的良性互动,此过程是寻求应对冲突、平衡交换以促进互动的过程。依存领域与主体范围受到框定的冲突可能带来公共治理中的整合失败,不平等交换会带来公共治理主体的非良性互动,持续的治理与有效的权威可以从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中获得印证。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依托现代国家构建、社会的成长与成熟,在中国人行动的当下与未来策略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6.
宋红玉 《科学咨询》2007,(12):20-21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存在,才使得人们能够在一起学习、工作、生活。师生关系是各种关系中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它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杨霞 《秘书之友》2009,(12):37-39
大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获得高于其独立学习所能获得的学习效果和效率。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想当然地认为学生所学的就是自己所教的,而每至学期末面对学生的测试答卷或课程论文打分时,才会失望地发现学生所学与教师所教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互动式体现学生主体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充分动起来,才会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步互动”教学法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的。该教学方法中的“四步”是指:目标揭示、学法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巡导;学生展示、教师点拨;边练边清、巩固提升四个步骤。“互动”一指四步教学之间的互动;二指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本文分析了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优越性和灵活性,通过该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转变高中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求知欲望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师生互动,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是一个世人瞩目的社会现象,也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有待深入解读的社会符号。 中国民营经济的命运,始终与中国改革发展的进程交织联系在一起,呼应着、互动着。 从它风风雨雨的成长经历、跌宕起伏的坎坷波折中,从它蓬勃旺盛的  相似文献   

11.
南帆 《领导文萃》2005,(7):153-156
一谈论面容的时候,我清楚地意识到,我正在触及社会的至关重要的穴位。质而言之,面容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接榫之处。许多社交场合,人们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核对面容与姓名。如果说姓名是社会框架上的榫眼,那么,面容即是个人楔入社会的榫头。现代社会已经自我简缩为种种符号体系加以分类、检索。姓名乃是社会成员安置于诸种符号体系之内的一个基本符号。这些符号体系开始控制、监察与干预社会成员时,姓名与面容的相互认领成为首要步骤。人们不难发现,姓名是符号体系之中最富个人性质的成份,面容是躯体之中最富社会性质的部位。假如面容与姓名之…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互动,主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习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沟通,以产生共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课堂教学互动主要有三大突出特点:第一、师生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伟大发现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个人的需要,这其实与民生是等同的意思。民生的含义解答,就是现实中的个人通过他们之间的活动取得满足他们需要的物质、社会和精神的生活条件,满足人们各项生活的需求。这其实就是马克思的人的需要理论与民生思想的重点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广大农村是一个相对传统与封闭的社会,在这种特殊的"关系格局"中,人与人之间的人情交往有着特色的功能与模式,维系着特殊传统下的农村的关系模式,本文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农村社会人情交往的互动行为的社会功能,揭示社会转型时期的这种交往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教材的理论表述方式与学生的实际认知存在差异,导致学生误以为教材理论与社会现实脱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要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可以从人的本质为逻辑起点,更新语言体系,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进行解读,从而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理论,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资料表明,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控制关系之外,还存在着国家使用公共权力对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并且,支持性关系构成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个独立的关系维度,而不能简化为权力控制的维度。本文称之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双轴"关系"。双轴"关系是相对于公民社会经典理论中的单轴关系而提出的,后者强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控制中的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双轴关系并不等同于简单地提出国家与社会之间可以存在着建设性的关系,而是重在分出两重关系所构成的格局,认为支持可以独立于控制而单独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谭跃华 《经营管理者》2009,(16):168-168
新形势下,营销教学正面临着教学改革与社会需求之间所呈现的双重矛盾。进行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改革,对高校而言,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PBL教学法是适应时代要求,让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实践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将以PBL教学模式为研究目标,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把目光聚集于当代人的消费行为,从中发现了一个普遍性的变化,即从使用价值的消费转向了符号价值的消费。他认为,人们对物品的符号价值的追求,植根于人的社会本性——寻求与众不同甚至高于他人的社会地位,或者说是地位意识支配着人们去追求或消费符号价值。追求地位标志的符号价值消费通过物品的形象来彰显差异、实现  相似文献   

19.
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对人们原有的交流模式是一种革新,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服务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其功能,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及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这是高校图书馆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也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内在需求.然而,当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相关服务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德育实效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班班通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只要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合理地利用班班通,促使《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往课本外延伸,使课堂内容丰富、生动、形象,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最终促进品德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