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东北的羁縻所卫和奴儿干都司,一直是中国边疆民族史地和东北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收获。然而,有关羁縻卫所和奴儿干都司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妥当的解决,尚有待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这里,我们着重论述一下奴儿干都司的问题。 一、奴儿干都司的存在条件 奴儿干都司是否一直存在到明末清初努尔哈赤兴起时?这是我们首先要探讨的一个问题。跟一切事物一样,奴儿干都司的存在也是要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  相似文献   

2.
有关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的瓦刺历史,不仅史籍记载简略,而且汉蒙文资料牴牾处甚多。本文试图从研究猛可帖木儿着手,对瓦刺兴起史略加探索。 一、猛可帖木儿与乌格齐哈什哈、鬼力赤同为一人 猛可帖木儿为明初瓦刺首领。关于他的生平,无论是汉文或蒙文资料都没有详细记载。 清代修纂的《明史·瓦刺传》只是简单地提到:“瓦刺,蒙古部落也。在鞑靼西。元  相似文献   

3.
嫩江流域蒙古族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居住于嫩江流域的蒙古族有七万多人,其中主要有科尔沁、巴尔虎、厄鲁特等部。分布于杜尔伯特、肇源、泰来、富裕、龙江、齐齐哈尔、大庆等市县。据考,蒙古人最早来嫩江流域游牧的是古杜尔伯特部和郭尔罗斯部。“大约十世纪时,迭尔列勤蒙古中的弘吉刺部,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她的一个分支豁罗剌恩部游牧于弘吉剌部的东侧,这个豁罗剌思部,即今郭尔罗斯部,逐步顺洮儿河迁徙到嫩江、松花江汇合处两岸驻牧,成为黑龙江地区早期  相似文献   

4.
卫拉特是蒙古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汉文史籍中,元代译作“斡亦刺惕”、“斡亦刺”、“外刺歹”、“外刺”等;明代译成“瓦刺”;清代至今常译作“卫拉特”,亦有译为“厄鲁特”、“额鲁特”、“猥刺”者。他们大部分居住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相对于居住在东部地区的蒙古而言,史学界又称之为“西蒙古”。国外称其为“卡尔梅克”,至今还有其不少遗裔。  相似文献   

5.
西套厄鲁特部又称阿拉善厄鲁特部,因在河套之西,故名西套。清代是厄鲁特旗扎萨克和硕亲王游牧地,东至贺兰山,与宁夏府边外接界;南与凉州府、甘州府为邻;西至古尔鼐,与额济纳土尔扈特旗接壤;北至翰海,和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相连。西套厄鲁特部的起源,在我国汉文有关蒙古史的著作中,多认为是和硕特部拜巴噶斯及其子鄂齐尔图车臣  相似文献   

6.
我们蒙古民族的祖先是古代室韦——鞑靼部落的一支,原来居住在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大约9至11世纪,一部分逐渐西迁到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的草原上从事游牧。他们又分成许多彼此有血缘关系的部族和部落。铁木真就出生在其中的孛儿只斤部。当时在蒙古高原上还有蔑儿乞、塔塔儿、克烈、乃蛮、斡亦刺等较大部落。这些部落之间闭塞割据,战祸不断。铁木真率其部属,艰苦征战几十年,次第征服  相似文献   

7.
内齐托音是黑龙江地区藏传佛教的实际开拓者,也是黑龙江格鲁派寺庙共同的祖师.在皇太极和杜尔伯特、扎赉特、郭尔罗斯蒙古王公的大力支持下,藏传佛教一经传人,就在黑龙江地区取得了迅速发展.黑龙江乃至整个东蒙古地区废除萨满信仰,接受并皈依藏传佛教都与内齐托音及其弟子有莫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 明代女真铁业的兴起,是女真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十五世纪中叶到十七世纪初,女真铁业获得较为迅速发展是有其深刻社会原因的。明代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大体分布“其地东濒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北海”的广大地区之内。明王朝为了加强对女真的统治,在女真地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三百多个卫所,作为明政府的地方行政机构,它“因其部族,……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以时朝贡”。这就密切了明中央政府同女真地区的联系,对于女真社会的发展,促进关内外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都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代蒙古经济述略杨绍献 《民族研究》第5期第阳页明代蒙古史研究概况薄音湖 《内蒙古大学学报》第3期第29页试论黄教在蒙古的传布和影响蔡志纯 《内蒙古社会科学》第5期第66页论黄教传入蒙古地区的原因邢洁晨 ‘内蒙古师大学报下第1期第韶页图们汗法典初探奇格 《内蒙古社会科学,第1期第50页瓦刺王猛可帖木儿杂考 —瓦刺兴衰史探究之一白翠琴 《民族研究》第6期第55页1635一1051年的鄂尔多斯李儿只斤系王公 〔荷兰〕万。海肯著罗贤佑译 《蒙古学资料与情报》第1期第7页评说清代内蒙古地区垦殖的得失况浩林 (民族研究》第王期第拐页蒙旗垦务…  相似文献   

10.
明代必里卫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一九六二年一月十七日,《光明日报》刊登了署名徐健竹的文章《明朝必里卫在什么地方》。该文根据《明实录》的材料,订正了《明史·兵志》及《大明一统志》、《寰宇通志》、《皇舆考》、《名山藏》、《明通纪》、《满族源流考》、《明元清系通纪》诸书将必里卫系于辽东奴儿干都司的严重失误,断定明代必里卫在西北,隶于陕西都司。作者虽然没有考察必里卫的确切方位,但在辨析《明实录》的有关记载时,推测必里卫“与河州卫邻近”。接着,在同年六月二十日《光明日报》的“读者来信”栏中,刊出柳义南的一封短信,从明人王世贞的《弇洲史料》中,抄出“必里族”的一段材料,以补徐说。时隔不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一九六三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张鸿翔先生的《明代必里卫考》(以下简称《考》)的长篇考证,进一步探讨了明代必里卫的隶属、方位诸问题,提出“河州地区无必里卫”,“必里卫在朵甘都司”,其地望即今“青海星宿海之西南”。该文搜采宏富,征引资料几六十种,对必里卫及明代藏族地区的行政建置研究,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今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和新疆塔城地区;达斡尔族的佛教信仰,今人论著很少提及.本文认为,历史上达斡尔族在信仰萨满教的同时,之所以还崇信佛教(喇嘛教),主要是受邻族科尔沁蒙古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清初科尔沁部与满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科尔沁人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儿的后裔。哈布图哈撒儿的牧地,在额尔古纳河、呼伦湖和海拉尔河一带。哈布图哈撒儿十四世传至奎蒙克塔斯哈喇。明朝洪熙年间,奎蒙克塔斯哈喇为厄鲁特蒙古所破,游牧于嫩江流域,后为区别其子昆都伦岱青的阿鲁科尔沁而称嫩科尔沁。其弟巴衮诺颜游牧于呼伦贝尔。 科尔沁部在蒙古诸部中,最先与满洲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双方建立联盟的阶段和科尔沁部臣服满洲的阶段。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早在蒙古统一西藏后,达木(今当雄)一带即有蒙古驻军负责藏北驿站。明代中叶以后,又有一批蒙古人迁移到藏北地区。《三世达赖喇嘛传》中记述,三世达赖于1578年在青海会晤俺答汗之前,即曾应邀到藏北蒙古部落中进行宗教活动。清代达木蒙古则主要是卫拉特蒙古的和硕特部人,其中也不能完全排除有元、明时期在此地区活动过的蒙古人后裔的成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阜新地区历来被人们称为"蒙郭勒津"或"蒙古贞".长期以来,居住在阜新地区的和由此地外迁的蒙古人,都自豪地称自己为"蒙郭勒津"人.蒙郭勒津是历史上蜚声漠南的一个强悍的、古老的蒙古部落.在《蒙古秘史》.和《蒙古源流笺证》中都有关于蒙郭勒津部落的记载.早在13世纪初,在今阜新这块土地上就有蒙古人驻牧.以后在17世纪二三十年代蒙郭勒津(蒙古贞)部落日渐强大起来.她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发达的蒙古部落,多少年来生息驻牧于医巫闾山之北,库昆河(今称北大河)之南,伊克翁格勒古山  相似文献   

15.
二、游牧问题1.符拉基米尔佐夫的观点:游牧的基础之一是家畜。符拉基米尔佐夫就蒙古族的家畜问题提出以下观点:“十一至十三世纪蒙古游牧民主要从事畜牧和狩猎。他们是游牧民,同时又是狩猎民,但他们经济生活的基础毕竟是畜牧业。蒙古游牧民拥有牛、绵羊、山羊和马;骆驼很少,无论如何,住在土兀刺、客鲁涟、斡难河一带的人们骆驼是不多的。骆驼的大量出现,是在成吉思汗远征唐兀惕以后。”“马比一切更受重视,马群是古代蒙古人的主要财富……。”  相似文献   

16.
亦失哈是明王朝前期著名的宦官.从成祖永乐年间到宣宗宣德九年,他曾10次奉命带领船队装载大批货物,开通松花江至黑龙江长达数千里的"丝绸之路",巡抚东北北部边疆奴儿干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东北边疆与中原内地经济与文化的交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突厥、蒙古、通古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G·克劳森(G·Clauson)爵士是世界著名的东方学家、突厥学家和蒙古学家.他生前著述甚多,并为学术界留下了不少一流的经典之作.本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但鲜为中国学者所知.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元10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突厥语诸族、蒙古语诸族和满洲—通古斯语诸族的民族融合、民族迁徙及其语言关系.本文分四个部分:一、引言;二、阿尔泰理论问题;三、史前时期;四、若干突厥、蒙古和通古斯语部落.其中第四部分占去本文一半的篇幅,内容涉及古代北方民族狄、匈奴、乌桓、鲜卑、慕容、拓技、吐谷浑、宇文、奚、契丹、柔然和鞑靼.作者认为,除了令、突厥、铁勒、回纥毫无疑问是操突厥语以外,匈奴、乌桓、鲜卑、慕容、拓拔和柔然也是操突厥语的部族;除吐谷浑所操语言不清楚外,宇文、奚、契丹肯定是讲蒙古语的部族;鞑靼原来是操突厥语的,在公元13世纪以前并不指蒙古人.本文的观点虽不能为我们全然接受,但很值得我国史家在探讨这一难题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十五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四卫拉特的内外形势进一步发生了变化。1454年巴图特部阿刺知院的政变,虽然使西蒙古卫拉特遭受严重损失,东蒙古各部从早期四卫拉特联盟中分离出来,随之喀喇沁部孛来、野乜克力部癿加思兰等人陆续摆脱绰罗斯部封建主的控制迁徙到东蒙古,但也先汗次子斡失帖木儿太师仍号称奄檀汗,没有放弃统治整个蒙古地区的意图。十五世纪六十年代斡失帖木儿主力从中亚返回蒙古本土后,曾威胁当时东蒙古的霸主兀赤斤后裔翁牛特部毛里孩王的统治。1478年斡失帖木儿死后,卫拉特势力进一步削弱。但它仍统治着天山北路、漠北西部和贝加尔湖周围广大地区。这一点,早期四卫拉特时期的小四卫拉特联盟的构成已经说明了。那么,早期四卫拉特联盟的最后瓦解,是由东蒙古的达延汗、东察合台汗国的阿拉齐汗的兴起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三世达赖喇嘛圆寂的具体地点,有关论著有说是在"卡欧吐密"或"扎格斯台"的,新近有学者提出当在今通辽市乌力吉台村东北。作者根据蒙藏文史料都指向"喀喇沁万户之地"的线索,考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时,"喀喇沁万户"游牧地在今正蓝旗、多伦县一带,进而确认今元上都遗址东北30公里,即锡盟正蓝旗中部桑根达来苏木东部的扎格斯台淖尔一带,是三世达赖喇嘛的圆寂之地。  相似文献   

20.
我的民族是蒙古族,是卫拉特蒙古人。我们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塔城、伊犁、阿勒泰、昌吉等地。我们卫拉特蒙古人在历史上叫斡亦刺、外刺、瓦刺、厄鲁特,属漠西蒙古人。在准噶尔时期,我们被称作准噶尔四卫拉特,即土尔扈特、和硕特、准噶尔(又叫绰罗斯)、杜尔伯特。我们的祖先为保卫祖国统一,反抗外来侵略,为祖国边疆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629年,土尔扈特全部与和硕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