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存”和“收”这两个词,在中学文言课文中有种含义较为少见,很难理解,因此值得一释。 一、关于“不知存恤”的“存” 《隆中对》“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中的“存恤”,课本注为“爱抚,爱惜”。其实,这只是“恤”字“体恤”、“顾惜”的意义而並未落实“存”字。这个“存”字应该怎么讲?《说文》云:“存,恤问也。”所谓“恤问”,就是“出于担忧而慰问”,简言之,实际就是“问候”、“省问”。“存”字的这种含义,在古籍中不乏其例。如《战国策.秦策五》:“无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教材的注释,还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的注释明显有误,二是有的注释欠准确或不妥当而值得商榷,三是选择注解对象的随意性较大。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文章对所列举的例子,作了比较翔实的论证和说明,这对中学语文教材今后的修订,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的难句,以部编中学语文课本所选文言文为范围。所谓难句,有的是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而容易被忽视、被误解的;有的是应该加注而教材未加注的;有的是虽然已经加注而尚可商量的;有的则是素有争论的老问题了。有些句子虽然也不很难,然而细加讨论,或足以启发文意,也在议释之列。称作议释,是想提出疑难来讨论,集思广益,并容许“议而不决”,也容许把讨论的话题放宽一些。  相似文献   

4.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矣。——《鸿门宴》 试译:不这样,你们都要被他俘虏去了。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试译:于是赵王这才斋戒了五天,指派专使捧着宝玉,并亲自在朝堂上举行大礼,拜送国书。为什么这样呢?原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表示敬意啊。 这两句中的“者”,中学教材未注明词性。张之强同志新著《古代汉语语法知识》一书,对前一句中的“者”,解释为“它只用在假设复句中,位在假设条件分句的最后,表示假设语气,相当于‘……的话’。”诚然,这种“者”字的用法,比较虚化,甚至可以说接近语气词了。但是,如果从“者”的语源来看,两句中的“者”都具有指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古汉语工作者,深知文言学习对现代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重要,现行大中学教材文言课文及注释又在文言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中学教材所选文言课文都是历代精萃所在,文后注释也已千锤百炼,但笔者基于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由衷地希望能更为完善,自璧无瑕。在教学和阅读中,每当觉得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不揣浅陋,一一记下,以与同行商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对人民教育版《教师教学用书》(下简称《教师用书》)提点不同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1、学习与思考 上册第8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则,选自《论语·为政篇》第15则.《教师用书》译为“只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杨伯峻《论语译注》也以“读书”来解释“学”。这似乎不够周全。“学”的本义是“效仿”、“效法”,所以宋人朱熹说“学之为言,效也”;毛晃父子也说“传教受业曰学”。《论语》中的子张“学干禄”(《为政篇》),樊迟“学禄”、“学为圃”(《子路篇》),俱属这一类用法。勇毅粗豪的子路甚至断然宣称:“有民人焉,有礼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先进篇》)大致说来,全书60多处“学”字,不管带不带宾语,都不单单专指“读书”。《教师用书》说这一则语录“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概括确当。不思之学,往往停留在技能的层面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必陷于迷茫,不学之思,脱离了具体的学习和操作,徒然苦思冥想,即使疲倦至极也不得有豁然开朗之境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汇释了47篇中学文言诗文(详文末目录)中的全部“为”字,计153个.所取文章,绝大部分内容较浅,篇幅短小,文中的“为”字比较容易显示“为”字的语法特征。本文力求通过对全部例句(请注意:不是那种一条理论,三个例句的一般做法)中的“为”字的词义分析以及词类的归类,比较明确地回答“为”这个文言词汇主要充当什么词、次要充当什么词以及其出现的频率等几个具体问题。一得之见,谨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古书一般是不加句读的,即不断句标点的.要读者自己去断句.前人非常重视句读训练,根根《礼记·学记》的记载,在古代,教师要用多年的时间去教学生断句,把明辨句读作为读懂古书的先决条件之一.今天中学语文课本都加了新式标点,似乎不必再学习句读了,这显然是误解.标点断句应该是古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须加强训练.除了引导学生对没有标点的文章作断句训练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断句上有错误的例子进行辩证练习,让学生重视标点断句,从而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龙潜庵编著的《宋元语言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吸取了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成果,填补了近代汉语词典的空白,开拓了汉语断代语言研究的领域,理应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责任编辑卢润祥先生在《中国语文天地》(1987年第1期)上已经对它作了全面而中肯的评论,恕不赘述.本文只想就其中解释不当的一些词语提出异议,请教编者和专家.  相似文献   

10.
词具有静态备用性和动态使用性这二重特性。与词的二重性相适应,词义也具有二重性。相对说来,处于静态备用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封闭性、客观性和稳定性;处于动态使用状态的词义具有具体性、开放性、主观性和灵活性。这种动态使用状态中的词义或词在使用状态中所实现的意义叫词的言语义,与之相对的静态备用状态中的词义叫词的语言义。关于现代汉语词的言语义的种种特性,我已有专文论述,本文仅就词义在古文运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作些分析,以期从一个侧面帮助人们提高阅读古书的理性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中指出:“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复古词值得注意。这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有人把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这段话给偏义复词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指出了偏义复词的构成成分和怎样理解词义。此外,还强调“值得注意”。为什么要强调“值得注意”呢?这是提醒我们在阅读古汉语时,既要注意到“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这一特点,又要考虑到古代汉语中也存在着一定数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的双音词中有这样一种特殊情况:有一种由两个含义不同而有关联的词素组成的双音词,当它处在某种具体语言环境中时,却只能选取其中一个词素的含义,而另一词素的含义则被舍掉,使之成了陪衬,只起到一个音节的作用。例如《陌上桑》中的“日出东南隅”一句中的“南”字就是这样。“旭日东升”是人们的普通常识,这里却说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古代汉语“实词活用(词类活用)”的定义和分类,仍然不很明确和统一。“文言实词的兼义功能”也是实词活用中的一种现象,是一种比较特殊和重要的活用现象。所谓文言实词的兼义功能,就是指某类实词在一定的句子里不仅具有它原来的词义、词性和语法功能,并且兼有与之相应的另一类实词的词义、词性和功能。即某一实词因活用而可以在句中兼任两个句子成分和兼有两类实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中有许多双音节合成词.在通常情况下,合成词的意义是两个词素意义的总和。但在某些语言环境中,有些同类并列或相对并列的合成词,并不是两个词素并重,而是只偏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单方面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并不表示具体意义,和前后文也没有意义上的照应和联系.前人早就注意到这种语言现象。顾炎武《日知录》卷二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在指导学生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我们深感中学文言课文及其教参,在注解或译文上,存在着一些极待修正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曾设人一再提出过,但始终得不到修正。一部分教师,有知有觉,可是为统考考分计,将错就错;一部分教师,不知不觉,人云亦云。于是,辗转生说,谬误流传,对语文教学的不良影响,颇为深远。我们曾寄希望于新编新版课本、教参的问世,期待着新本能有较大的改进。然而,最近一次的新版课本及教参上,有不少老问题,依然故我,令人大失所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动手进行一些补正工作。目前,已初步将初中文言课文及其教参中存在的问题,整理出二百余条。现摘取一部分,提供讨论,以期引起教师同志们及有关领导的重视。我们学植浅陋,水平很低。提出这些问题,原本有所疑虑。但,一想到事关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在校学生的学习、成长,受教师责任心的驱使,不说不写,忧郁苦闷,坐卧不安。  相似文献   

16.
为乡里所患,始知为人情所患。《周处》(1)“为乡里所患”,课本注释和教参译文都讲成“被地方上的人认为是祸。”把“为”看作介词,当“被”讲;把“乡里”作为“为”引进的主动者;把“所患”当作动同性词语,“所”作动同“患”的助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汇集历年来关于利簋铭文考释的各家之言,其中主要内容按照各家对铭文“岁鼎,克闻,夙有商”的不同句读及释读,以“岁祭”说和“岁星”说两条线索展开讨论,并阐述自己所认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保险业是改革开放后复苏,发展迅速的行业.当前业界流通着一些"圈内人"常用,具有特定含义而非"术语"性质的词语,即保险业"行话".当代保险业行话汇释,词条涉及营销、管理、经营理念等方面,折射出行业发展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反映出我国保险业复兴时期既活跃而又在某些方面规范不足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从作者家世生平、作品编辑体例和创作成就方面对清代徽州的稀见文言小说集像歙县王炜《嗒史》、鲍倚云《退余丛谈》、江绍莲《闻见闲言》,休宁戴坤《喟庵丛录》,婺源齐学裘《见闻随笔》、《见闻续笔》等进行考查,可以让我们对徽州文学创作成就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我曾有机会读到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一些文言诗文,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相关的《教学参考书》。阅读时发现了一些疑点,觉得语文课本及相关的参考书,在文言诗文的译注上,尚有可商榷之处。现在举一些例在下面,意在引起讨论,以提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语文课本脚注析疑① (1)注音之疑 高中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引诗“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度,课本注音为du。当为du。度,《广韵》作“”,徒落切,全浊入声字,今该读阳平。《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正作“du”。高中第六册《涉江》:“桑扈行”。赢,课本注音为lu。当为lu。“赢”是“裸”的异体字,《广韵》作郎果切,次浊上声字。《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正作“l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