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世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47-53
美国政府目前已解密的关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层空间政策的文件有三个 ,即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 5814号文件 (简称NSC5814 )、第 5814 /1号文件 (简称NSC5814 /1)、第 5918号文件 (简称NSC5918)。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层空间政策的核心内容是 :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 ,缩短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方面的差距 ,争取军事优势 ,继续保持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世界领导地位 ,以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层空间政策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此政策的出台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温荣刚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2):96-101
NSC5405、NSC5612/1、NSC5809和NSC6012号文件是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指导纲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南亚政策的目标核心是将东南亚地区作为防止共产主义势力扩展的重要防御阵地。这个时期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向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扶植和培养当地的反共势力,避免与共产党国家发生正面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从冷战结束之初同时弱化,发展为世纪之交"一强一弱"(美日同盟强、美韩同盟弱),而经过韩国李明博政府和日本鸠山内阁时期强弱态势的短暂逆转,自2010年中开始,两同盟出现冷战后的首次同步强化态势。地区冲突爆发是两同盟同步强化的直接诱因,美日韩三国安全政策趋向统一是决定性动力,日韩两国的国内政治形势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两同盟同步强化,加剧了朝鲜半岛的战争危机、东北亚地区的战略紧张和军备竞赛危险。 相似文献
4.
艾森豪威尔政府亚洲政策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3):49-55
朝鲜战争结束后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美国的亚洲政策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 1954年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的 542 9/2号文件是新的亚洲政策的纲领。与杜鲁门政府的亚洲政策相比 ,艾氏政府的新政策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 ,在美国亚洲遏制战略中中国已被看成是美国的主要敌人。在实践方面 ,新政策也体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如美国提出了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及“亚洲自由国家经济集团”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邓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总统后对于朝鲜停战谈判,一方面继续沿用杜鲁门政府的所谓"自愿遣返"战俘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国际国内诸因素的制约下急于停战.由于苏联新领导人改变了原有的对美强硬政策,中国方面不得不在朝鲜谈判中做出某些让步.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政府亦表示出一定的谈判诚意,在有关战俘协议的细节问题上对中朝方面做出了一些让步.虽然在谈判接近尾声时美方一度发出核威胁的信息,企图逼迫中朝方面尽早同意缔结停战协议,但是这种核威胁根本未发挥任何作用,谈判依自身逻辑而结束. 相似文献
6.
刘早荣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3):365-369
美国的全球遏制战略在朝鲜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挫折。继杜鲁门后走马上任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吸取了前任的教训,对美国的遏制战略做出了重大调整,调整后的战略被称为“新面貌”战略。“新面貌”战略以“用尽可能最小的代价取得对共产主义尽可能最大的威慑”为目的,其手段包括核威慑、联盟政策、心理战、秘密行动、与对手谈判等。“新面貌”战略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弱点,因而未能实现其预期的遏制目标。 相似文献
7.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崔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是美国冷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缓和了对苏联、东欧各国的贸易管制,但继续奉行对共产党中国的全面贸易禁运政策。通过考辨该政策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艾森豪威尔政府主要决策者的“中国观”是执行该政策的思想根源。这一政策使美国与西方盟国关系恶化,并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更使美国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8.
印度支那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二战后美国对印度支那问题尤为重视,并把它纳入了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计划.杜鲁门时期是美国对印度支那政策的酝酿时期,到1954年,美国对印度支那政策经艾森豪威尔的精心策划已完全成熟.然而,艾森豪威尔政府过于夸大了共产主义的威胁,因此其对印度支那的政策并不切实际.美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此后美国一步步走上战争的边缘,不断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9.
刘早荣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3):365-369
美国的全球遏制战略在朝鲜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挫折.继杜鲁门后走马上任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吸取了前任的教训,对美国的遏制战略做出了重大调整,调整后的战略被称为"新面貌"战略."新面貌"战略以"用尽可能最小的代价取得对共产主义尽可能最大的威慑"为目的,其手段包括核威慑、联盟政策、心理战、秘密行动、与对手谈判等."新面貌"战略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弱点,因而未能实现其预期的遏制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第三世界援助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培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4):65-68
2 0世纪 5 0年代初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第三世界没有给予更多关注 ,而苏联政府则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关系 ,通过提供经济军事援助 ,加强了对第三世界的影响。为了应对苏联的政治经济攻势 ,5 0年代中期后 ,艾森豪威尔政府改变对第三世界的消极态度 ,供以大量经济援助 ,以“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但援助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援助政策开辟了肯尼迪政府“开发援助”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田革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3):44-49
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上海公报》签署30年来,中美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美关系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了解阻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对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祁欢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5-110
美国对本国私人对外投资的支持和保护主要表现为国会制定了很多保护私人投资利益的法律。美国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是以《对外援助法》为中心而形成的多层次、多领域管辖的法律体系。同时,美国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或多边条约以及利用国际经济组织来为本国私人对外投资提供服务。现时的美国对外投资推出的不仅仅是技术、服务、环境优势,而且还包含国内法律的不断推陈出新,并引领全球国际投资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伟民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6):65-69
自1967年起佐藤荣作派密使若泉敬与尼克松的密使基辛格就冲绳回归和在日核武器处理等问题进行谈判。分析美国新解密的文件证实,日美之间就核武器问题存在秘密协议,读解这些文件、文献也解明了日美双方的决策过程,并提示了日美间秘密协议对我国国家安全可能产生的具体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徐红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4):21-26,75
尼克松访华之后至中美建交前夕 ,大量美国国会议员访问中国 ,使国会对中国的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极大地提高。此间国会有关中国问题的辩论表明 ,台湾问题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绝大多数美国人在赞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同时 ,反对“抛弃”台湾。国会的对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行政部门改善对华关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中美水污染防治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冬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70-74,105
为了借鉴美国在利用法律手段防治水污染问题上的成功经验,本文从中美两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目的和调整重点、管理体制、调控机制、管理措施和实施保障等方面对两国的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初步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完善中国的水污染防治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杜鲁门政府的中日贸易管制政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郭又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4-60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的对日政策、对华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带动了美国对中日贸易管制政策的调整,即从允许中日进行易货贸易转向迫使日本对中国实施比巴统"中国委员会"其他成员国更为严厉的管制。探索该变化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杜鲁门政府的中日贸易管制政策与其对华经济遏制政策、对日经济复兴政策和对东南亚的政策互为因果,彼此影响,共同推动了亚洲冷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论福特政府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李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3)
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的双重影响推动了福特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福特政府改变了美国外交长期以来重安全、轻经济的模式 ,逐渐将外交的重心转向西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起了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参与南北对话 ,以顺应 70年代全球经济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现实。在美苏关系上 ,福特政府继续推行缓和政策 ,同时又在人权和贸易等方面加强了对苏攻势。福特政府外交重视经济和人权的政策行为表明 ,它已具有了后冷战时代美国外交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8.
毕元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2):78-84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有效遏制亚洲共产主义.美国实施了以军事目标为核心的对韩国援助政策。尽管此后美国对韩军援助数额不断上升,但韩国经济状况却不断恶化,对关依赖越来越严重,美韩关系也因此出现危机。在美苏冷战的“新一轮争夺”、美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开发主义理论盛行的背景下,国务院不断对现有政策进行评估和修正,1961年1月对韩开发援助政策形成。肯尼迪上台后,开发援助政策实施,它成为韩国经济走向起飞之路的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美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加入 WTO后 ,中国主要农产品将面临来自美国的激烈竞争。文章在系统分析中美农产品生产成本构成特点的基础上 ,对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收益进行了比较。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低于美国 ,生产效益高于美国 ,但美国却通过大量补贴 ,提高了其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孔凡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多民族的国家。美国存在多种多样的利益圈。随着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利益集团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从interest group一词的由来、学者们对利益集团下的定义和利益集团与美国政党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利益集团的定义,以期对利益集团的定义做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