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寓言是什么?照字面来解释,就是“寓意于言”。一个人想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就编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让听的人从故事里体会道理。这种故事就叫寓言。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尖锐泼辣,生动活泼,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从文学史来看,寓言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它的产生比小说剧本都早。外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印度有《五卷书》(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最早的寓言集),希腊有《伊索寓言》。我国二千多年前,在《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列子》等书中,都有丰  相似文献   

2.
茅盾的小说创作是从长篇起手的。在写了《幻灭》、《动摇》和《追求》后,方写出短篇小说《创造》。他曾说,短篇小说的作法是和长篇不同的,它应该是横截面的写法,但由于觉得自己熟悉的题材都是恰配做长篇,无从剪短,因此作起短篇比长篇还要吃力。结论是:“我不会写短篇小说”(《我的回顾》)。综观茅盾的四十余篇短篇小说,我们的印象是如下几点: 首先,作者还是坚持了文学要反映人生、改良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始终把文学的社会意义放在首位。因之选择题材就显得十分重要。他反对那种把一眼看见的题材“带热地”使  相似文献   

3.
一《在严寒的日子里》是丁玲继《母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之后,写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迄今尚未完书,然而,它却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创作历程。丁玲曾说,《在严寒的日子里》“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续篇”,又说:“这本书从刚解放时开始写的,已经二三十年了。”一九五四年,此书便开始写作,一九五六年《人民文学》曾刊出这部小说的八节,约三万多字。而一九五七年后,作者蒙罹不公平的待遇,不可能正常进行创作。但下放到北大荒的年月,她又拿起笔来,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总算陆续写了十二万多字。不料,一场浩劫,这十二万多字的原稿终于下落不明。事情的原委是,“文化大革命”开始,造反派要拿走它,丁玲哀求说:“这是我的命,什么都可以拿走,要我的命也可以,就是这个东西不能拿。”后来,她又请一位熟人代为保藏。可不久,  相似文献   

4.
写酒最多的古代小说豫生《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由于写的是帝王将相之“演义”与绿林好汉之传奇,饮酒是其题材之一。通部之内,处处可以见到“饮酒”的描写。但这两部小说写酒触处皆是,可饮的什么酒,都语焉不详,多不具酒为何名。真正写出酒的名目者,最多的是《金瓶...  相似文献   

5.
杜贵晨 《求是学刊》2012,39(3):116-120
《儒林外史》在题材上是一部写明代以及清代的“儒林小说”,它源于史家“实录”精神的高度“写实”的文学成就,虽使其有“足称讽刺之书”之誉,但“讽刺”仅其“写实”效果的一面,又系读者“受性”自得,而非作者有意为之.《儒林外史》的总体艺术风格是“写实”,而非“讽刺”.《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优秀、最纯粹的“儒林”题材“写实”风格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巴波同志,从巴山蜀水,到北京,到黑龙江,从血气方刚的青年,到“六十耳顺”的老年,在文学这条坎坷的路上,风雨沉浮40个寒暑。我先后于1963年读过他的小说集《林姐》(北方文艺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巴波小说选》(四川人民出版社)。兹后又陆续读到他的一些短篇和报告文学。就拙目所及巴波同志近80万言的作品,与其人相较,盖成正比,老练、沉挚、恳朴,既不炫耀得令人感到厌倦,亦不矜持得令人莫名其妙,实实在在。是否这些就是他的艺术风格,或者是其风格的基本内涵,几经揣摩忖度,话就从这里说起吧,错了的,敬请贶正。一当人们谈论“风格”的时候,往往先请出黑格  相似文献   

7.
《狂人日记》是鲁迅小说中颇为“古怪”的一篇。他自己说过:“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表现的深切”无疑是指内容——反封建的彻底性,这好理解;但“格式”即艺术形式的“特别”,表现在哪里?众说纷纭,却又都语焉不详,难以服人。刘绶松同志说:表现在“承继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严谨、洗练的特色,而且给了它以创造性的发展。”(《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第57页)这未免牵强,与我国古典小说以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取胜的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8.
据法国《世界报》1982年4月29日报道:美国小说家W·R·伯内特于4月25日在美国逝世,终年82岁。W·R·伯内特1899年生。他写的两部小说《小独裁者》和《当城市沉睡的时候》使他一举成名。这两部小说都是由法国加利玛出版社出版的,发表在《祸不单行》丛书中。他是一名写侦探小说的“古典作家”,同雷蒙德·钱德勒和达希尔·哈米特一样受到人们的尊敬。他写的其他小说还有:《铁人》、《伶俐棕色的狐狸》、《广阔世界》和《有来才有往》等等。伯内特在去世前完成的第35部小说《再见,芝加哥》,最近在美国出版,并迅即为《祸不单行》丛书所采用。  相似文献   

9.
打倒“四人帮”之后,我国的文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巴金等老一代作家一再称赞,新时期文学超过了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人民象是过着盛大的节日,迎来了这个时期的文学。特别当我们目睹过长期动乱给文学带来的荒芜,一旦看到它出现的繁荣景象,不禁从心底里喊出来:“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人们想认识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到生活艺术观社会主义文学这面旗帜一出现,它上面就写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由此而联想到高尔基谈论十九世纪俄国和西欧众多现实主义作家的时候,也曾高度概括他们的一致性。他说,这些作家都是有产阶级的“叛逆者”和“浪子”,他们的作品的基  相似文献   

10.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前夕,郭老又写了不少小说。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类: (一) 反映北伐战争的小说。如《一只手》、《骑士》、《宾阳门外》、《双簧》等。它们都取材于北伐战争,是描写现实,反映时代变革最迅速,最直接的作品。虽然它们也还带有“自叙传”色彩,但革命斗争的社会生活内容却是主要的。这是他小说创  相似文献   

11.
鲁迅最早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除开科幻小说等体裁外,要算一九○九年在日本出版的与周作人合译的外国短篇小说选集《域外小说集》两册。其中俄国作家安德列耶夫的《谩》、《默》,迦尔洵的《四日》为鲁迅所译。安氏的中篇《赤 记》(通译为《红笑》)当时也在第一册后登出译书预告,但因故没有译完(后来鲁迅亲自校订了梅川的译本《红笑》)。他刚踏上文学翻译之路,首批介绍的文艺作品不是名家名篇,而是安氏和迦氏的小说,由此可见他喜爱的所在和程度。这四篇小说是他充分阅读两位作家许多小说后筛选的结果。四篇小说重点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是…  相似文献   

12.
一、珍惜志怪小说这份文学遗产作为古小说的一种类别,志怪小说似乎一直受到歧视或批判,唐代刘知几在《史通·杂述篇》中说“求其怪物,有广异闻,若祖台《志怪》、干宝《搜神》、刘义庆《幽明》、刘敬叔《异苑》,此之谓杂记者也”。列举了他所认为这一类作品之中影响较广的一些代表作。接着他进一步就题材内容有所分类,肯定了“若论神仙之道,则服食炼气,可以益寿延年;语魑魅之途,则福善祸淫,可以惩恶劝善”。继而,他说“及谬者为之,则苟谈怪异,务述妖邪,求诸弘益,其义无取”。实际上,他除了对服食求仙以及因果报应这两类作品给予高  相似文献   

13.
3K党旧事     
稼辛 《东西南北》2013,(19):70-72
作家祠南·道尔在《福尔摩斯》里就曾描述过3K党在美国的嚣张行径,但站在“美国南方”的角度写小说的玛格丽特·米歇尔,却在其名作《飘》里,把3K党塑造成另一类形象,真实的3K党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4.
<正> 自刘鹗(1857--1909) 的《老残游记》问世以来,有人以“谴责小说”目之,有人以“反动小说”批之。《老残游记》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小说,人们似乎都忽视了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叙》中对《老残游记》所作的自我说明。他在《自叙》中认为,“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哭泣分两类:一为“无力类”;一为“有力类”。“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他说,他的《老残游记》则是后一种“有力类”哭泣:“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这一说明,应该说是符合《老残游记》的实际的。那么,刘鹗又是为着什么而“哭泣”呢?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一文中指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的确,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他写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文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深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更受到前代文学传统的影响。《红楼梦》确是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但这种“打破”,是在继承基础上打破的,《红楼梦》第一回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编者随笔     
《社会》2002,(7)
“妈妈对我说 ,孩子 ,我要给你说件事。我怕这是你最后一次上学了。我睁大了眼睛 ,看着妈妈……”宁夏半戈壁地区“张家树”村14岁的女孩马燕 ,在得知她将不得不辍学的当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可是 ,我要上学 ,妈妈 ,我不要回家。我要是能永远留在学校那多好啊……”马燕的日记偶然被转到了在宁夏采访的法国记者阿斯基手里 ,一篇以此为素材的长篇通讯《我要上学》发表在了法国《解放报》上。结果“马燕的求学愿望”感动了许多法国及欧洲读者 ,他们纷纷寄来了“希望捐款”。6月13日《文汇报》那篇报道的作者、驻巴黎记者郑若麟写得好 :…  相似文献   

17.
王静华 《学术交流》2003,(4):131-132
何士光的小说多以精巧的艺术构思、优美凝炼的文学语言展示黔北山区平凡人物的命运 ,而给人感受最深的就是那明朗而沉重、忧伤而淡泊的情绪色彩。何士光认为 ,文学的主要力量是“感染” ,“如白日清风一般使人沐浴和会心”(何士光 :《选择》) 。或许这并不能概括作家的美学思想 ,但至少可以反映作家美学追求的某种倾向。基于这种美学追求 ,何士光小说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特色注重氛围的渲染和情绪的抒写得以形成。读他的作品 ,仿佛感受着一首名曲的旋律 ,总有那么一种情绪、氛围包围着你 ,纠缠着你 ,使你不能不沉浸进去。也许 ,这只是直觉 ,…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的风俗小说潮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俗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中极富成果的一脉。它以《大淖记事》、《芙蓉镇》、《烟壶》、《美食家》等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之作揭开了新时期文学最为色彩斑烂、深蕴民族特色的一页。促成小说家们选择这条道路的因素是很多的,并且因人而异,但是大致说来有如下原因: (一)开拓题材领域,扩大小说表现生活的功能。可以说,风俗是容量最丰富的创作素材之一。风俗的形成不是依靠某些单纯的力量,它是各种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地理因素的合力而致,其间必能开掘出含量丰富的生活之矿石。同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相似,风俗也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把握住它,在某种意…  相似文献   

19.
寸兴芸 《生存》2020,(7):0048-0048
无论是在日常阅读还是语文考试中,小说是经常要面对的一种典型文学体裁;而准确把握小说的行文脉络,是解读鉴赏好一篇小说的前提与基础。此文笔者以《清卫兵与葫芦》和《在桥边》两文为例,具体谈如何在解读鉴赏中充分把握小说展开的线索以及小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准确把握其行为脉络。  相似文献   

20.
大江健三郎在小说叙事艺术上是富有现代开拓精神的作家。与大多数日本作家喜欢在杂志上现炒现卖文本的运作方式不同 ,大江通常要花一二年时间撰写作品并加以精心的润色方才出手。三六义田教授指出 :大江从不写那些所谓“粗制滥造的货色”(Potboilers) ,而是每一作品面世皆有思想哲理或艺术技巧上的新进展。1  评论家们注意到 ,为大江文学带来国际声誉的第一本重要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1 964 )就表现出了大江健三郎在小说叙事艺术上的一种尝试 ,它虽然是基于大江独异的个人体验之上的 ,却完全与日本“私小说”(Shi-shōsetsu)意趣迥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