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是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在科学至上主义的指导下征服自然,从自然界尽可能多地攫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且最大限度地协调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一种发展过程."现代化"进程的最早启动与"殖民化"几乎同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殖民化"是"现代化"发展的捷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举世瞩目,值得人们科学、全面地研究.应该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纳入现代化进程之中,从宏观上对之作科学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是研究人的一门科学。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起源、分布、演化和发展,形成人种、种族、民族的体质特征和类型的历史。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体质人类学的任务。另一方面,人类从动物状态分离出来,就同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同时产生不可分离的辩证发展的关系。因此,作为研究人的科学,就必须研究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规律。这便是文化人类学的任务。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包括:人类创制和使用的生产工具及生产方式,如:石器、铜器、铁器,采集、狩猎、畜牧及早期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应的精神文化,如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制度(包括亲属制度、家庭关系、婚姻形式等)。上述丰富的内容通过地下发掘的历史遗物、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科学是一门覆盖许多学科领域的新型交叉学科。其中,历史地理学研究是认识历史文化遗迹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一项重要基础,可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三大领域。历史自然地理学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以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历史经济地理学涉及所有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问题,包括许多具体的经济部门和领域;历史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活动的地理特征问题。此外,历史地理学文献对历史文化遗存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驰 《学习与探索》2006,(6):149-153
历史地理学并非仅仅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学科,其许多具体研究尽管为的是恢复历史原貌,但最终目的还是借鉴历史经验,为今天我们人类活动如何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服务。因此,历史地理研究与当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现实责任感。本期刊发的邹逸麟等先生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历史地理研究与当代社会发展问题,旨在强调和强化基础理论研究的社会应用功能,期望在重视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的现实需要,以便达到经世致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1793年诞生的"乾隆宝藏"银钱蕴含着重要学术价值.它是西藏地方与中央币制统一的里程碑,是东西方货币文化交汇与形制一统的滥觞,是中国中央政府首次正式采用西方造币工艺制造行用的地方官钱.地理大发现以来东西方货貂币文化从交融到交汇与形制一统的史实表明,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货币的历史该有更深的解读.经济与贸易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因此客观准确地把握世界货币文化的历史命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历史来看,自身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作用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外来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该国文化的性质。在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催化下,日本文化是直接从仅有逻辑思维的原始白文化而跳跃形成的,失去了自我定型的机会。因此,被称为被动定型的"有色无根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可塑性强、流动性高、发展性和多元化突出的特性。日本文化自身的这种特性,促使日本在历史上多次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飞跃。本文从日本历史发展历程的四个重要时期——两次中国文化和两次西方文化的全面引入,来阐述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肖军 《南亚研究》2012,(3):111-124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印度外交思想的雏形在其传统政治文化中就能找到渊源。印度政治文化不仅囊括具有现实主义取向的"考底利耶主义"与激进的"斯瓦拉吉"思想,也包含具有崇高道义法则的"法胜"思想与"非暴力"思想。本文从历史、地理、宗教精神及广义的文化等五个方面探讨印度二元性政治文化的来源,并阐述这种政治文化的特征。在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印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8.
民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从其核心本质看,民主一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或者结构。同时,民主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它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发展过程中,甚至在与自然、  相似文献   

9.
周茜蓉  程金生 《创新》2011,5(1):107-112
全球化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关系之形成过程。它提供了人类历史展开的新途径,也改变了人类命运的展开方式。文化因素在这一历史变迁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它使全球化成为多元现代化。文化决定论是对全球多元现代化的一种解释,文明冲突论则是从这种解释中引出的一种对未来的预期,这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逻辑。全球现代化是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文化与实践的相互构成机制而现实化的,其问题与出路都取决于我们是否从这一立足点出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文学几乎产生在相同文化场中,渊源关系并非移植而是血缘传承关系,从近现代文学史上产生的江浙籍作家群,可看出历史、经济、地理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11.
陈亮与浙江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复 《浙江学刊》2005,(2):170-175
人类的文化精神,也是一种生产力.与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生产力不同,它一方面满足人类的人文、情趣、道德、心灵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也决定和引导人类物质需求潜力和方向,并且使人类的文明发展呈现多样的色彩.人类的文化自起源以来一直是以多元的形式向前发展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文化精神.因此,弘扬自身的文化精神,对于本土经济、学术、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浙江文化的历史发展出发,围绕浙江文化的特色,着重探讨了陈亮的基本思想特点、浙学的基本思想精神,以及由悠久的特色文明所孕育、因厚重的学术历史传承所熏陶而形成的浙江文化精神,并尝试阐述了陈亮、浙学、浙江精神这三个主题词之间内在逻辑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探讨"浙江潮"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语丝作家群是一个重要视角.这个以鲁迅、周作人领衔的作家群体有鲜明的浙江地域色彩,其创作业绩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浙江文学精神.语丝作家群的启蒙文化立场、平民知识分子心态、自由主义的政治态度,在现代知识分子中有一定代表性,由此确定其在现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3.
以彩陶纹饰为主体的史前纹饰(包括一些遗迹)以及青铜时代的一些纹饰在古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考古学诞生200年来,一直没有一个可行的理论、可靠的方法对它们进行研究和释读,导致这些极其重要的考古材料、现象和研究对象至今未能得到科学认读和理解,从而影响了我们对古代人类精神文化以及整个人类发展历程、历史和文化的认识。考古学已经发展到一个关键时刻和转折时期,不仅需要而且已经具备基础使我们提出建立考古纹饰学,理顺考古学研究的内部历程、结构及其间的关系,完善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最终指向考古学的终极目标即复原历史、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4.
严宗泽 《创新》2013,(3):34-38
考察现代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发现既有人与自然解决方式的社会历史根源,也有工业文明时代的文化实践根源。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可透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出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达成人类的文化自觉。当代文化哲学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在场"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态文化意识的形成",出场"则反映在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文化自觉。真正赋予社会发展以一种目的性的关怀,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自觉及理论表达。  相似文献   

15.
文化风险的多维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学术交流》2007,42(12):190-194
人类文化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暗礁"、"逆流"对其的限制、否定和破坏,会造成文化的停滞不前乃至倒退。这就是文化风险。本文试从自然与文化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文化间的关系和文化内部的关系等多个层面、多重维度,透视文化风险这个多面体,并尝试给出降低或转移风险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汪介之 《阅江学刊》2010,(6):108-113
俄罗斯学者米.巴赫金的治学领域宽广,对人文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俄罗斯本民族的文学和文化遗产是巴赫金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孕育、生成和发展的主要资源,但他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集中体现在他撰写的一份题为"中国文学的特征及其历史"的提纲中。巴赫金看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确认从事一般文化与文学研究、探索人类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规律离不开对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把握,这其实是他在观照东西方文化关系和思考世界文化发展问题时必然形成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陈俊  迟翔 《唐都学刊》2009,25(3):52-55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文化的两种形态,它们的关系表现为“分立”与“融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现实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文化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营造了“科技人性化”的文化氛围,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文化向度。这就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代人类社会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之中,使人们认识这一生活环境而又能引领人们走向新世界的,则是影响力巨大而又深远的传播文化.传播文化发展经历了口语文化、书面印刷文化、电子媒介以及网络文化三个阶段.从人类"语文"时候开始,"传播文化"就已萌发,源远流长,对社会影响巨大.使人们在心理上更甚于在地理上的接近.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变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方法和内容瞬息万变.电影、广播、通讯、广告、电视等媒体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特别是继电视媒介后网络应运而生,新媒体的诞生及多元化是新一场传播革命,并将传播文化推向颠峰,使传播文化特性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地理思想与文明传承观念,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地理思想的角度宣扬大一统政治观与历史观的传统由来已久,而宋、元、明、清时期的表现则更加突出.中华文明不断传承的观念深入人心,则是这一社会现实在史学领域的一个突出反映.无论是全国各族统一时期,还是地方割据政权并列时期;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只要是建立在中国疆域之内,无一例外地都以中华文明的传承者自居,历史地理思想与文明传承观念进一步发展与深化.宋、辽、金时期学者对于"正统"问题的讨论,元代统治者注意从历史地理角度认识元朝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明清时期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认识的深入,都是对这一观念的诠释.而这一观念的深远影响,反过来又对维护祖国统一与国家稳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7):33-3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时代命题,属文化范畴。图书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文化二重性,既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元素实行着社会教育等功能,也对文化进行着能动性建构。本文从文化视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与图书馆的文化性相结合,从优秀传统文化、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和信息来源等方面阐述了图书馆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