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层审美特征下,唐代意境理论的核心美质体现为对浑全之美的追求。浑然一体性正是庄子道论的核心特征,这一特征同时映射到了庄子对自然、人类、社会的认识中。唐代意境理论中的浑全之美追求体现的是对庄子道论中浑全自然真美思想的继承。唐代意境理论对浑全之美追求具体体现为"境"概念的引入,并在唐人构设意境理论时从意境构造过程、意境的核心美质和意境的审美鉴赏的全方位思考中表现出来。司空图的"全美"观是唐代意境理论浑全之美追求最高、最集中的表述。庄子道论与唐代意境理论浑全之美追求的融合,得益于唐代的崇道风气和诗评家对庄子的向慕之心。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绝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针对目前学生鉴赏能力低下,想象能力贫乏,创造能力缺乏的情况下,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文学鉴赏:抓“文眼”,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情境的欣赏品味作品的情感美;求同辨异,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间读体会作品的风格美。  相似文献   

3.
汉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意境"美,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然而受中西方语言符号系统和民族文化心理等差别的影响,汉诗在语言代码转换后总会有"美"的缺损.而从符号学、意象与意境的美学渊源方面来研究配图对汉诗英译中"意象"与"意境"的传达之辅助作用,能更好地把汉诗之"意象"、"意境"美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拈出"意境"一词,以之论元剧之美。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境,历来学术界争论较多,但基本观点偏重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王国维所论元剧"意境"之美则侧重于表现戏剧情景逼真、语言质朴、自然通俗、落尽铅华之美。王国维慧眼独具发现了元剧之意境美,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其别样之美,从而奠定了元剧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早期诗作《女神》,以其的崇高宏伟、博大深邃震撼了一代青年的心灵。本文从诗歌艺术的美学角度探讨它的崇高美的表现技巧。具体分四个部分加以论述:①崇高美——《女神》的显著特征;②在奇特、巨大的艺术形象上表现崇高美;③千汇百合,融为一炉的崇高美;④《女神》崇高美的意境。值得指出的是,《女神》成功地创造了这样一种美学意境,它除了气势磅礴之外,还让人出神入化地体会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深厚内蕴。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早期诗作《女神》,以其的崇高宏伟、博大深邃震撼了一代青年的心灵。本文从诗歌艺术的美学角度探讨它的崇高美的表现技巧。具体分四个部分加以论述:①崇高美——《女神》的显著特征;②在奇特、巨大的艺术形象上表现崇高美;③千汇百合,融为一炉的崇高美;④《女神》崇高美的意境。值得指出的是,《女神》成功地创造了这样一种美学意境,它除了气势磅礴之外,还让人出神入化地体会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深厚内蕴。  相似文献   

7.
昆曲曲词的意境美是创作主体借助意象组合的修辞手段体现的。昆曲曲词的意象组合方式有助于源语受众体验曲词意境之美,而曲词译文的意象组合方式有助于译语受众体验曲词意境之美。通过自译的版本来检验交际性对等与经验主义审美的融合在曲词意象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原则使原文的意境美与译文的意境美实现了最大限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园冶》作为一部系统的园林建筑理论著作,以其丰富的意境之美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明清以来的园林建设。在宏观设计领域,《园冶》强调通过实景之间的互借与搭配使建筑同自然融为一体,进而创造出境外之景、象外之象;通过虚实结合赋予园林艺术创造以活水之源,进而拓展园林的意境。《园冶》声、画、意合一的意境之美开拓了园林意境的审美空间,使园林意境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其美学本质就是人于宇宙生活的律动中体悟出生命的价值。《园冶》意境之美打破了园林建筑本身固有的区域局限,使咫尺山林的实体空间走向了浩瀚宇宙的心灵空间,从而由有限走向了无限。  相似文献   

9.
广告创意是属于广告表达的必要组成部分,广告创意蕴含意境美。从专业角度看,广告创意的意境美构成总结成实景、情景、无形之境三大境界。广告创意的意境美在审美品位方面,表现为独树一帜、特殊新颖;在感官体验方面表现为触动内心、视听结合。在广告宣传过程中,广告创意的意境美的本质作用是为广告宣传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美好意境,从而更好的在制作广告时应该将最能吸引人的元素表达出来,充分挖掘内在价值,让消费者们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儿童也不例外。由于小学生年幼,对美的认识只局限于表面,而透过外表来体会内在的美却很难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课文中有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优美的诗篇、有趣的童话、蕴涵哲理的寓言,描写了许多美的人和事。语文教学要把审美教育渗透在观察思维、语言训练之中,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集哲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诸方面内容于一体。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对学生世界观形成亦有很大影响 ,尤其对学生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影响更大。编入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美的意境 ,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作为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中的“美学”应给予高度重视。首先 ,要用富有感情的朗读渲染“美”的氛围。在讲读教学中要根据文体配合相应的朗读 ,造成和课文意境一致的课堂气氛 ,让…  相似文献   

12.
“诗意美”,人们常以此来评骘一首诗,而且作为一种艺术享受.这“诗意美”,直接关涉到诗歌的意境.意境在诗歌中的重要意义是毋庸赘言的,对于它的论述,亦不可谓少,然对诗歌意境创造上的特点,以及如何去创造意境,则似颇少涉及.由是不揣固陋,试就此作些探究.一、诗歌意境创造的特点诗歌意境创造同诗歌意境本身的特征是密切联系的.“意境’一词,初见诸传说中王昌龄的《诗格》,而较确凿的则见于明人朱承爵的《存余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朱承爵.江阴人,字子儋,号舜城漫士,能画,是位藏书家.他在这里明确提到意境,并触及了意境创造上的问题.但对“意境”和它的特征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去创造意境,未具谈.纵观历来诸家有关阐述,意境总的来说,它包含着“意”(作者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田园词景真、情真,又能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相融相生成自然和谐之境,富有意境美。他或者将景物人格化,作为主观情感的寄托,或者“以我观物,使物皆着我之色彩”。无论是借景托情,还是情景俱到、相间相融,都各有其妙。  相似文献   

14.
景物词是郑板桥词中的一大类,有着绘画美。而板桥写景词的绘画美主要表现在构图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三方面,从中体现了他的文艺修养和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15.
陆登的中篇壮文小说?Ga Dinj Oj o?(?短脚阿和?)是在探寻“百越境界”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小说具有人性美、故事美、语言美与意境美,彰显了百越的温润之美。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最讲究意境的,唐诗也不例外,而翻译诗歌也必须体现这种对意境的追求。通过唐诗英译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可以体会译者对原作意境的把握之难,而一旦未深刻领会到其意境,那么译作就很难成功传达原作的精神。文章试图运用图式理论,通过例子分析,来探讨唐诗英译中意境误传的具体表现及其导致误传的因素,旨在说明图式理论在唐诗英译之意境传达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析李商隐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美学角度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具体从“悲凄之美”、“曲折之美”、“迷离之美”三个方面论述了李商隐诗歌朦胧凄迷的美学特征, 并从时代特点、个人际遇和内容、结构、用典、意象、语言等艺术创作方面阐释了李商隐诗歌意境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意境翻译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境是文学艺术的终极本体 ,意境论阐释从创作到接受过程中创作主体与客观世界融合所形成的艺术世界。意境是艺术创造的结果 ,获得境界靠艺术节奏来完成。意境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是所指 ;艺术节奏则是艺术的形式 ,是能指。艺术的节奏、境界是一个四维时空的统一体。作为空间的境界 ,它是一种心灵、思维的生命时空之美。从古典美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角度来构建意境翻译理论是当今翻译学的全新课题 ,探究译者意境创造的可操作性的途径亦是新世纪象征交换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薄清江 《南都学坛》2009,29(6):132-133
一、小说艺术构思上“空”的意境美 说到意境人们会想到诗。古人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确实很美、很“空”灵、很有意境,但很少有人赞美小说“空”得很有意境美感的。这是因为小说是以人物、故事、情节的展开来说话的,没有不行;但是作为文学艺术的需要,这一切又是可以虚构的。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它具有丰富多彩的美学价值,能给读者以多方面的美的享受和熏陶。文章分别从抒情、意境、音乐、含蓄四个角度探讨《诗经》恋歌中蕴含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