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高峰,它对越南古代汉文诗的产生、发展及其形式和内容等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两国历史、文化交融以及越南崇尚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文学审美心理而导致的结果.越南汉文诗在模仿中国古典诗歌的同时,不断创新,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2.
充分认识古典诗歌教学在当今高中语文教育中日益提高的重要地位,努力纠正当前古典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探索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体裁,也是古典诗歌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学术界研究律诗的论文和专著不在少数,但《唐宋律诗流变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一书却在这个熟悉的领域让人看到了新颖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歌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具有音乐性,而这一音乐性在诗歌诵读教学中如何把握,一直是个难点。本文从直观体现诗歌音乐性的三个方面:平仄——诗歌的抑扬美、节奏——诗歌的内在情感美、押韵——诗歌的回环美着手,逐层讨论了诗歌音乐性诵读应掌握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歌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引进比较法 ,通过对古今中外同类诗歌不同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乃至诗中人物形象的比较 ,可以提高学生对诗歌艺术的审美鉴赏力。  相似文献   

6.
白话新诗与古代诗歌的关系是既有所破除,又有所继承的关系,即有"破"又"立"。白话新诗对古代诗歌的"破"主要是在诗歌的形式要素方面,如结构、语言、用韵,诗歌形式的不同决定了表达方式的差异,但是,白话新诗又承续了古代诗歌艺术追求"境界"、偏于表达诗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的传统。在"破"与"立"是辩证过程中,白话新诗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佛教在形式、内容、题材、意境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十分深远,许多优秀古典诗歌正是在这些方面体现了佛教佛理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阐述日本万叶和歌和中国古代诗歌的关系的同时兼论与朝鲜乡歌的关系。本文认为日本的和歌在形成、发展和诗歌形态等方面都与中国古代诗歌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与朝鲜的乡歌也有关系。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从《万叶集》的编成、和歌的形态等方面阐述了和歌和中国古代诗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的空白鉴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空白”的美学特性、哲学意味和审美鉴赏。指出“空白”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美学特性,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空白”,注重通过“空白”创造独具魅力的诗歌意象;强调诗歌“空白”的运用与诗人追求的人生境界相关;阐述了“空白”鉴赏的美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含蓄美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追求,历来为诗歌创作者和诗评者所重视。追求含蓄美的技法由浅入深有语法层次、修辞层次和宗教觉悟层次等三个层次。层次不同,手法各异,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含蓄艺术的三种境界。论文从手法分析入手,结合不同层次的比较,探讨古诗含蓄艺术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1.
雨容易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雨意象是古代诗歌中频繁出现的一种艺术意象.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多用以表现江南的特定环境,表现春天这一特定季节及寒食、清明等特定时令.雨意象还容易使人产生某种特定情感和美感,雨意象还有多种比兴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中国古代女性诗人刚健诗歌的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是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体悟中得出的审美情感归结。含蓄一语,古代诗论者在诗歌鉴赏中从不同视阈多有论及,梁启超等人在现代语境下对古典诗歌含蓄美作出重新阐发,认为含蓄是古典诗歌传达情感的表现手法。本文从诗心美学角度认为,含蓄美是诗人对诗歌的领略、体悟,以达到对生存本体的一种生命体悟。  相似文献   

14.
探究中国诗歌的艺术奥秘,历来是学界热衷的话题。开设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类课程,在高校人文学科则是一种传统。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种类众多,博大精深,欲阐明其精髓所在绝非易事;特别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使学生对古代诗歌艺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理应为我们所珍视。新课标、新形势下的古典诗歌教学正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中学语文教学呼唤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古典诗歌的“诗教”功能受到重视,这是语文教学竖起的一面亮丽旗帜。中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把古典诗歌教学从应试教育的束缚和传统的僵化模式中彻底解脱出来,让古典诗歌教学回归到文学本位上去。本文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对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力求探索出个性化的古典诗歌教学新思路,从而改善和提高古典诗歌教学效果,让古典诗歌展现出她真正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叠字具有多种修辞作用,广泛地为古代诗人创作诗歌所运用。本文就古典诗歌中的叠字状况和修辞功能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古典诗歌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探讨了在幼儿古典诗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赋比兴是前人从《诗经》中概括出来的三种表现方法,后世所谓“比兴”在《诗经》中即指比兴合用和通篇用比,使诗歌具有了含蓄凝练的韵味,具备象征的意义。《楚辞》“比兴”发展为以“香草美人”寄托诗人的审美理想,使诗意含蓄曲折,思想隐晦。从此,“比兴”的传统一经确立,对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批评的一大特色。我们在欣赏古代诗歌时,遵循审美的特殊规律,以诗歌的意象为线索去领略含蓄隽永的韵味,尽量避免主观臆测和牵强附会,使欣赏更接近诗歌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建院读书 ,山林佳趣 ,儒学正传 ,先贤风范四个方面评介了白鹿洞书院的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20.
结合语文学习的要求,选用部分典例,简述比较鉴赏法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运用,介绍对诗歌形象、主题、思想内容、风格和表现技巧的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