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雷霆  周嘉南 《管理科学》2014,27(6):12-26
高管薪酬激励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伴随着中国股权激励机制的推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最终可能影响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利用基于真实数据的混合截面模型预测公司盈余,在此基础上通过GLS模型、OJN模型和GGM模型估算权益资本成本,以股权分置改革后2007年至201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股改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高管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已成为高管内部薪酬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在股权激励作用下,高管内部薪酬差距的扩大增加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与非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国有控股企业中股权激励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的相互作用与权益资本成本敏感性更高。研究结论为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的完善提供重要启示,也为投资者识别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效果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代理成本的视角,分析大股东掏空对经理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并以2008年至2011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OLS模型实证检验大股东掏空、经理薪酬与盈余管理间的内在联系,并考察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大股东掏空对经理薪酬与盈余管理影响的系统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上市公司已基本建立有弹性的业绩型薪酬体系,但是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掏空行为也会降低经理薪酬激励的有效性,并引发经理与大股东合谋进行盈余管理的新的代理问题;产权性质对大股东掏空、经理薪酬和盈余管理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掏空行为对经理薪酬业绩敏感性以及经理薪酬与盈余管理间敏感性的影响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2002-2004年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行业采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对上市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以此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代理变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高管人员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和债务水平之后,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水平与调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高度正相关,表明薪酬激励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个基本诱因;董事会监管机制对于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并不明显,但本文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调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负相关,规模较大的董事会能够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企业的管理者利用处于公司内部的信息优势,会产生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有损公司价值的盈余管理动机。该文以2011年至2013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高管薪酬及高管持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存在正相关关系,且高管持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6.
高管股权激励对高技术企业的探索式创新起正向促进作用,而高管薪酬激励与探索式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政府干预在高管股权激励和探索式创新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并且政府干预和法制水平能够对高管薪酬激励与探索式创新的曲线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效应;进一步根据产权对样本进行分组划分,检验了组间主效应影响系数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表明,仅在国有高技术企业中,高管股权激励负向阻碍企业的探索式创新,而在非国有高技术企业中起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审计费用对不同类型盈余管理的差异性反映,研究了高管货币薪酬和股权激励对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高管货币薪酬激励能显著抑制其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降低审计费用对盈余管理的反映系数;但这种现象在高管拥有股权激励的情况下表现较弱。尤其是当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较小时,股权激励反而导致高管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增加,提高审计费用对盈余管理的反映系数。本文通过区分盈余管理的类型,有助于缓解高管报酬有效激励观和盈余管理风险观的理论争议。  相似文献   

8.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会计的核心,不仅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关,而且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薪酬管理,是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在业务范围内制定各种激励措施和工资政策的灵活性的规定,公司不断激发员工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5-2010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分析了基于经营活动特征的高管舞弊机会对薪金差距和股权激励差距两类高管薪酬差距设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经营性舞弊机会增加时,薪酬设定者倾向于提高高管薪金差距,锦标赛理论的预测有效。但与此同时高管间股权激励差距却缩小了。针对舞弊机会的增加,企业在薪酬设定中体现出激励效率与分配公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有效的激励员工,用合理的薪酬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才这是企业能业务长青的关键.薪酬和待遇是最有竞争力的,最能激励员工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激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高管持股、高管的私有收益与公司的并购行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探讨公司高管发动的并购行为与谋取个人私有收益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并尝试从高级管理层的私有收益角度对公司高管的并购行为进行研究.基于代理成本理论及中国高管薪酬管制和公司并购的特殊制度背景,以1999年~200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回归、随机效应回归和分层回归的实证方法,得到一些重要结论.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已经成为高管谋取私有收益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发动并购行动高管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在职消费,而高管发动并购事件谋求在职消费的私有收益动机最为明显.通过分层回归还发现,目前中国的制度环境下管理者持股水平虽然相对较低,但这一股权激励的确能够适当缓解高管以谋取私有收益为目的而发动毁损股东价值的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高管薪酬具有行业差异,高管薪酬与哪些行业特征因素有关?本文以2001-2008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资产专用性、盈利性、企业规模以及财务风险是影响行业高管薪酬的行业特征因素,在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资产专用性越高、盈利性越好、企业规模越大以及财务风险越高的行业,高管获得的薪酬越高。成长性、经营风险、代理成本、技术水平等行业特征因素对行业高管薪酬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potential impactof managerial discre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on CEO compensation, contingent on the extentof monitoring activities. We argue that CEOcompensation may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executive discre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for firms that have vigilant external monitors. We alternatively contend that CEO compensationmay neither be associated with discretion norperformance for firms with passive externalmonitors.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supportiveof our contentions.  相似文献   

14.
采用异常操控性项目的计算方法度量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以2003年至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对机构投资者明细类别的检验结果发现这种相关关系在投资基金、证券公司、QFII、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这5类机构投资者中均存在,但企业年金、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银行持股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按照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股权分置改革和终极控制人性质的分组检验结果表明,这种相关关系在不同的内外部环境中均存在,且相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更强;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整体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前期基于应计项目操控的研究发现,国有控股、机构投资者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从而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目前,许多学者发现公司更倾向于实施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那么国有控股、机构投资者是否也有利于抑制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国有控股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非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国有公司的机构投资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显著小于非国有公司.上述结果表明,从真实盈余管理的角度来说,国有控股不利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能够改善公司治理,但其作用在国有公司中受到一定程度限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已有的国有控股治理作用的文献是一个校正性的补充,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和改革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Agents' selective and acceptable reporting of economic events by different accounting systems, compounded by alternative accounting methods and estimates, mak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 approximation of economic reality. The tendency to delay accounting recognition of some transactions suggests that financial statements lag behind realit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ality and imaginary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agency problem. An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this problem is risk attitudes of principals (shareholders) and agents (management). Shareholders are considered risk neutral in their preferences for individual firms. They are in a position to diversify their shareholdings across multiple firms. Agents on the other hand have security and income that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to one firm. It would not be surprising to find agents exhibiting risk aversion in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firm. Immediately one's attention is drawn to the opportunity costs that arise for the risk-neutral shareholders who prefer that agents maximize their returns. The risk differential between agents and principals creates a problem in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It is within this framework that supervisory and incentive alignment mechanisms that alter the risk orientation of agents are set up. Powerful incentives act upon agents as they exercise their judgment, particularly when the judgment can trigger a stock market response that will, in turn, affect the firm in numerous ways. The responsibility of agents is to manage earnings. From a principal's perspective not all of the methods used to achieve this goal are equally desirable. Agents can either increase productivity or they can strategically manipulate accounting choices to affect earnings. The latter method need not come with any associated changes in productivity. Consequently, there is misstatement of the financial results and position. The calculu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considered within the confines of agents' treatment of risk. Using an Agency Theory framework,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echniques used by agents to manage and manipulate earnings. The study initially tests the hypothesis whether earnings are really managed. For this purpose two manipulation indices were developed and based upon these indices the phenomenology earnings management wa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高管报酬的确定并非单纯的技术设计,而是与财务、公司治理机制密切相关的整体.以2002年~2004年深、沪两市的224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处理方式,实证检验企业绩效、治理机制与高管报酬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与高管报酬正相关,内部股东比例与高管报酬正相关,外部董事比例与高管报酬负相关;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股东比例越大反而带来更高的高管报酬水平,二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说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存在大股东对高管层的赎买行为;外部董事的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高管层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降低代理成本,表明董事会在民营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公司治理与可转债绩效滑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可转债融资为切入点,以2000年至2008年为研究期间,以中国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采用PSM方法对初始样本进行配对以控制样本自选择问题,对再融资后的绩效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探讨引致可转债再融资后绩效下滑的原因。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发行可转债的公司绩效显著差于配对公司;在可转债转股高峰期,发行可转债的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向上调整当年利润,即存在基于转股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发行前盈余管理反转是可转债发行后绩效下滑更多的原因之一,但是公司治理却能够有效地制约盈余管理反转效应对可转债发行后绩效滑坡的影响;在保持对可转债发行前和转股高峰期的盈余管理予以重点监控外,加强公司治理的建设更是防止发行后业绩下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预测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出发,通过一个委托-代理模型分析预测信息的披露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我们的分析认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披露的预测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管理层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且管理层故意错误地披露预测信息需要承担额外的成本。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披露预测信息将有利于减少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数据也证实了我们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