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表明作文需要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题材,作文一旦引入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就会叙写顺畅,情感饱满,内容充实鲜活。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农村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新鲜真实的题材,作文中胡编乱造的甚多,生活中许多真实的素材没有被发掘出来。因此,我们在作文指导中,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寻找生活的亮点。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对于作者来说,总是先有生活,再有作文;先有生命的体验,然后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丰富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的作文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生活犹如泉水,源泉丰盈永不枯竭,没有生活,作文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学生生活实践,情感体验,思维和语言的统一。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生活、情感体验、语言、作文经验等多方面的积累。作文是展现学生生命历程、张扬个性价值的精神旅程。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应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激活丰富的写作材料,引发积极的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都明确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叉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为前提。鼓励学生体验在未曾关注的精彩瞬间,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一条经验。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表现其个人生活积累和言语能力。生活是作文的来源。生活分为外在生活世界和内心生活世界两个层面。学生缺少将外在生活世界转化成内心生活世界的意识与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解读好生活的内涵,引领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优化作文教学。其中要注意:积累素材的关键是"观察"而不只是"看";打通读写通道,以读促写;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激活思维;培育学生健全的心灵世界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今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狭窄 ,生活单调又不善于积累素材 ,作文最痛苦的是无话可说 ,写作东抄西凑、内容苍白肤浅且雷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火花” ,让这一“火花”照亮他所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 ,唤起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 ,从而就有了写作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作文的生命之源,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生命的冲动。有了对生活的热爱,才有真实的情感;有了对生命的渴求,才有创造。  相似文献   

9.
文为心声。一篇作文就是学生对生活的自身感受,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每个人的生活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对生活的体验也是各有不同。按理说,学生的习作应该是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习作往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处于"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状态。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之一,也是最为扑朔迷离的心理——精神现象之一。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感受与体验,一种对意义的感受与体验,更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感受与体验;人的情感所感受与体验到的之所以是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首先是因为情感与生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其次是因为追寻价值与意义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人生价值、生命意义实质上是生活价值、生活意义,故情感是对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实施后,教师的角色有时更像是一个"点拨者"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基本特征。他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审美的情感体验,取决于对生活的感觉,这种感觉最重要的就是对生活的观察。平时的作文教学,我们比较重视指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这种观察的对象是客观的表象,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东西,而文学的观察有别于自然科学实验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学生只有储备了丰富的情感,作文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储备情感?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在课文学习中储备情感;在课外阅读中储备情感;在潜心观察生活中储备情感;在坚持不懈地写日记中储备情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储备情感。要激励学生储备情感,语文教师自己更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人。丰富的情感储备,为学生激扬文字、表情达意奠基。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在良好的母语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很多学生的作文却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程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生活的贫乏是作文教学收效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认为,应把学生的生活与作文紧紧连缀在一起,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写作,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体验与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做人与作文的同步发展。而“生活作文”的策略即在于它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了首位。而体验式作文则是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有力地拓宽作文题材,使作文教学有了广度;体验活动还有利于挖掘作文的主题,使作文教学有了深度;多样的活动促进了表现手法的变化,使作文教学有了灵活度;当然,在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享受到无比的乐趣,作文兴趣油然而生,大大增强了作文教学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就是语文。"学生作文本是自我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作文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所以生活是写作的灵感之源、文思之源、兴趣之源。如果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生活的经历越丰富,接触的事物越多,见识越广,视野越开阔,感受就越深刻,写作就能厚积薄发,左右逢源。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是生命的律动。是心灵的回声。然而.纵观当前中学生作文现状:不少学生用自己的笔写别人的话,或张口说瞎话。或“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大、空”满天飞。这既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真实人格的缺失。有鉴于此,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实际上是把生活与写作、做人与作文这二者真正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这不仅对写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写作者个性的发展、完善,对健全人格的培养,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翻开学生厚厚的一叠作文,总觉得学生的作文"千口同腔",内容单调,空洞无物。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初中生迫于升学的压力“埋头读书”.生活圈子狭小,知识面不宽,人生体验不足.文化、情感的积淀不深.写起文章来往往陷入一种“懒思维”状态,作文成了“套版反应”。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常常忽视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忽视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对生活没有感性认识,没有倾注自己的情感,对外界事物的感悟就来得少来得慢.如若没有感悟,怎么可能抒发真情实感,当然要写出可读性较强的好文章更是无从说起。  相似文献   

20.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们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情感反应的评估和生活满意感的认知评价后而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即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1]它由情感成份(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和认知成份(一般生活满意感和特殊生活满意感)组成,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重要的心理指标,对生活的整体满意感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而体育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