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2.
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在这一年国庆节时,除唱国歌外,以《歌唱祖国》和《全世界人民心一条》为全国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通知称:"这两首歌曲都已流行,现略加修正(第一首歌词有几处修改,第二首歌谱有一处修改),公布后。 相似文献
3.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争鸣、争论是文学接受的一种特殊方式。关于《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的作者等问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断。一方认为此词作者是岳飞,一方认为不是,而是明人的伪托;一方认为此词涉及到了民族问题,今天应当避讳,一方则认为这一问题并不存在。同时,还牵涉到了英雄、爱国与忠君等诸多问题。双方意见针锋相对,从上世纪60年代始,至今仍余波不断。这场争论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参与人数之多(许多著名学者如余嘉锡、夏承焘、俞平伯、唐圭璋、缪钺、程千帆、臧克家、周汝昌等都曾参与其中)、产生影响之大,在我国当代词学研究史上绝无仅有。对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进行一番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回顾,应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5.
在毛泽东的诸多朋友中,萧三与他小学、中学同窗共砚,早期一起参加革命活动,中期在延安共度艰苦岁月,新中国成立后又一同到北京,保持了半个世纪的友谊。真可谓同窗挚友,情深谊长。毛泽东与萧三志趣相投的同学好友萧三,原名植蕃,号子璋,排行第三,1896年10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萧家冲。萧三的父亲萧岳英,一生从事教育。萧三跟随父亲读了7年家馆以后,于1907年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小学堂,1910年,毛泽东也考入该校,很快认识了萧三并成了好友。 相似文献
7.
8.
长安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誉为“神州第一街”,其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兴建元大都时,其南城墙内的顺城街就在现在长安街的位置。明永乐年间,为了扩建京城,拆除了原来的南城墙,填平了护城河,在原城墙以南1公里(今正阳门附近)新建了南城墙,将原来的顺城街改建成最初的长安街,天安门以东到东单是东长安街,天安门以西到西单是西长安街,统称长安街,长约3.8公里,被长安左门、右门分隔为东、西两段。辛亥革命后,1912年拆除了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长安街始得贯通。1939年,在长安街东西两端开辟了启明(今建国门)和长安(今复兴门)两个城门,并形成延长线。 相似文献
9.
10.
11.
国号更新,万众欢腾,老少动容.
想眼前烟散,邻邦枪响;间谍探秘,铁鸟侵空。
我愿安生,人期快死,怒箭弯弓射九重。 相似文献
12.
平常,人们以为《毛泽东选集》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出版过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了。这部“毛选”出版于抗日战争时期,印刷地点是太行山上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编辑出版人是邓拓。 相似文献
13.
两弹加一星,赖以傲群雄。
封锁既无用,核讹顿失灵。
台海风浪静,“反攻”渐息声。
重温创业史.几回热泪盈。
爱国为主线.人物各鲜明。
巨星已殒落,浩气永留存。
伟人毛泽东,气度何恢弘! 相似文献
14.
被人们传唱了60多年的歌曲《南泥湾》,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歌舞作品《东方红》的34首插曲之一。那么,这首脍炙人口、享誉国内的经典民歌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5.
16.
《开国大典》作为现代油画的经典作品,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它是表现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历史瞬间定格在画布上。但《开国大典》的命运却异常坎坷。它与共和国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在一次次的运动中,数次被迫修改。这在绘画史上是少见的。195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和南京解放60周年.更是积极应对国内外严峻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增长、促转型”的关键之年。为更好地服务全市“保增长、促转型”目标.搭建高淳县纪检工作与外界交流互动的新平台.高淳县纪委与《金陵嘹望》杂志社共同联办《高淳清风在线》专栏,这是高淳纪栓工作研究实践规律、探寻发展方向的尝试.也是基层纪检工作兼容并蓄、锐意革新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太阳照常升起》被认为是海明威最优秀的作品。小说中大量存在的运动身体叙述主要有两类:宗教性的运动身体和政治性的运动身体。这些运动身体叙述承载了现代文明丢失了的古典价值观,表明了海明威期望通过对运动的推崇来拯救现代文明的创作目的,同时也阐明了海明威将勃莱特塑造为传统背叛者以及对西班牙和斗牛钟情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