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共性个性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科学、完整、准确地把握它,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哲学界,对于这一道理的理解还很不一致,有些看法还值得进一步商榷、讨论。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我国哲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有的文章和哲学教科书还认为,把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关系提到矛盾问题精髓的高度,是“创造性的新概括”,它“进一步深化了对立统一的学说,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有的文章甚至认为它是整个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同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虽然是互相联系的,有它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在研究矛盾問題、对立統一规律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他在详細地分析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后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絕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拋弃了辯証法。”这一思想,是研究客观辯証法和主观辯証法的科学的概括,是研究辯証法的对立統一规律的深刻的理論总結。深入地、全面地学习这一思想,对于掌握、应用馬克思主义的唯物辯証法,反对形而上学,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列宁曾經反复强調辯証法在认識論上的应用,指出辯証法也就是馬克思主义的认識論、反映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辯証法应用于反映論,应用于认識的过程和发展”。列宁认为辯証法的对立統一规律,必須“当作认識的规律(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来应用。毛泽东同志的許多著作,特別是《矛盾論》和《实践論》,集中地突出地貫彻了列宁的指示的精神,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辯証法,丰富和发展了馬克思主义的认識論。《矛盾論》以矛盾問題为中心,总結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經驗,  相似文献   

5.
生活方式的共性和个性冯敏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必须建立在对我国人民现阶段生活方式的正确定位的基础之上。令人深感不足的是,我国学术理论界在进行这种定位时经常流露出简单化的倾向。在一些文献中,经常有这样一些自相矛...  相似文献   

6.
<正>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对这一基本结论所作的精辟概括,集中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深刻地揭示了共性与个性关系的辩证法。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变成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自觉活动,必须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内涵上看矛盾的普遍性这一概念,按照恩格斯、列宁的解释和毛泽东同志的定义,是指矛盾的普遍存在。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把它表述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哲学范畴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一般和个别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两对范畴是相同的范畴。我们认为这样认识是不妥的,尽管一般和共性含义的区别不大,但是个别和个性是不能等同的。所谓个别是指单个的、特殊的、有别于其他事物的个体,即具体事物。个性则是指一事物之所以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是一事物所独有而他事物不具有的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9.
典型是关系着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典型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然而典型的共性是什么?典型的个性又是什么?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特做以下探讨。一、典型的共性典型的共性具有普遍性、代表性。鲁迅先生《阿Q正传》里的主人公阿Q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当《阿Q正传》刚刚在报纸上连载的时候,许多人栗栗危惧,疑惑写的是自己,是在揭自己的隐私。冯雪峰说:“在阿Q这个人物身上集合着各阶级的各色各样的阿Q主义,也就是鲁迅自己在前期所说的‘国民劣根性’的体现者。”①可见阿Q这个典型很有普遍性、代表性。那…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论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绝对性,而矛盾的各各特殊便造成个性、相对性。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在哲学史上,象这样把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辩证关系提到“矛盾问题的精髓”的高度,还是第一次。究竟能否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从认识史(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创立以来)关于一般与个别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去探寻“矛盾问题的精髓”说形成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发展的诸多原因,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在这些国家里,基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方向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联系,逐渐形成了多民族的民族共性;但各民族在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个性。民族共性与民族个性二者统一于国家的社会生活之中,构成了多方面的联系和矛盾,使这些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呈现复杂化,许多当政者为之棘手。我国是一个多民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所以它是绝对的,“然而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94——295页)毛泽东同志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制定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这对科学范畴,深刻地揭示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且把认识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之问的关系问题具体  相似文献   

13.
在司法实践中,我国法律文书写作呈现出格式化、公式化风格,法律文书的共性特征成为法律文书的突出特征,文书写作普遍缺少个性,这与司法改革的内在需求不相符.一份好的法律文书应该是一份显示司法公正、有理有据、形象生动的公告书,它不仅具有规范的格式、特定的写作事项、完备的内容等共性的特征,同时也要具备丰富多彩的个性特色.因此,体现法律文书的个性化是法律文书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保障机制,以提高法律文书写作的个性化风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阶段。毛泽东在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用新的思想、观点,不断充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在《矛盾论》里详尽地考察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矛盾及其…  相似文献   

15.
事业经理人与职业经理人除了具有许多共用的特征外 ,还具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职业经理人的目标是在市场上盈利 ,事业经理人不仅在市场上盈利 ,还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前者的个人价值取向是以求得功名利禄为主 ,后者则还要求得事业价值 ;前者把短期利益看得很重 ,后者更看重长期利益 ;前者更追求残酷竞争 ,后者更追求“竞合”理念 ;前者在企业发展受阻时会选择“跳槽” ,后者会主动创造条件使企业进一步发展 ;前者给企业留下的常常是丰厚的物质财富 ,后者留下的还有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共性与个性的相互关系是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必须把握好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上的共性与个性的相互关系.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诸阶段上的共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当然应当包括社会主义发展一切阶段所共有的普遍特性或共性,没有这种共性,就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共性主要是:①现代化、社会化的大生产,这是根本的物质前提;②与  相似文献   

17.
略论职业道德的共性与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事业中,职业道德的研究,已为人们所重视。职业道德本身是一个相对独立,内容又非常丰富的领域,以它作为研究对象,构成了一门科学——职业伦理学。职业伦理学作为职业道德的系统理论,是多方面的。而搞清职业道德的科学含义,把握职业道德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是首当其冲的任务。本文,就谈谈这个问题。一恩格斯说,“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36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承认职业道德的。他们不仅分析了社会职业是否“享有充分的道义上的威望”,是否属于“可耻的、卑鄙的职业”的问题(《马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报告不仅科学系统地概括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称为邓小平特色理论)的生成、发展和主要内容,而且鲜明地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这里的“精髓”涵义与毛泽东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的涵义是否是一个样?从怎样的角度去把握这个“精髓”?为什么说对“精髓”涵义准确理解与否,是领会邓小平特色理论的各个基本思想(原理)、把握和运用这个特色理论的关键?这些问题我们在学习贯彻十四大报告的精神过程中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本文试从哲学层面上对上述问题作一些历史考察和现实的分析,与理论界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矛盾论》中第一次提出了“事物矛盾精髓”的理论。可以说,矛盾问题精髓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概括,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 一 《矛盾论》是在1937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矛盾论》中有一个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这就是毛泽东同志称之为“事物矛盾精髓”的东西,即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相互关系的原理。 事实上,《矛盾论》中所论述的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许多原理及其相互关系都是围绕着这个基本思想展开的。例如,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相互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具有同一性,这是普遍性,但不同的矛盾或同一矛盾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矛盾双方是怎样同一的,其形式和情形又是不相同的,具有特殊性。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在内容上有着最大的普遍性和概括性,这是共性,在形式上有着无限多样性。这是个性;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讲的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而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月刊》今年第四期,发表了石梁人同志“试论道德的阶级性”一文,作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出发,对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实质进行科学的说明,并反驳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否认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的荒谬论点。这是正确的。但是,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中,作者在谈到道德的共性时,认为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道德的共性,就是阶级性的论点,我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愿意提出来和石梁人同志商量,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