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劳伦斯和张爱玲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和<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吉特鲁德和七巧由于婚姻不幸,从天真烂漫的少女变成了变态的母亲的描述,对比分析她们身上反映出来的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反叛意识.  相似文献   

2.
《金锁记》中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揭示了家庭背景、灰色环境、好胜猜忌的性格是曹七巧形象形成因素;通过对七巧与姜季泽、七巧与长白、七巧与长安人物关系的分析,指出了张爱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以及在创作上对西方文学的吸收和借鉴;作者还认为曹七巧改变了关于女性的“先爱后性”的传统性爱论,七巧形象的成功塑造必将引起人们对女性学科更为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黄土地》以封建习俗和人物关系作为切入点,运用独特而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刻描写了女主人公翠巧的悲剧命运。片中三组主要人物关系的隐喻各不相同。翠巧爹的愚昧思想和封建观念是造成翠巧不幸结局的直接因素;弟弟憨憨的命运在显示出延续性的同时,也蕴含着新生的希望;而从深层角度解读影片的内涵,思想改革的桎梏导致了翠巧悲剧的发生———公家人顾青唤起翠巧追求自由的理想,给予翠巧没有根基的希望,又因"规矩"的约束而无法将其实现。影片的主旨也由此表达———陈腐观念与先进思想的矛盾厚重深远。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外交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巧实力"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巧妙结合,是综合了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一个整体战略.奥巴马执政后,根据美国自身状况和国际力量对比变化,采取了较为柔性的"巧实力"外交战略,以修补美国的国际形象,改善与盟国的关系,巩固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战略的突出特点是更具柔性与亲和力,在策略手法上具有明显的均势主义外交特征.但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战略仍受诸多因素制约,其前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金锁记>执着于展现曹七巧与情欲、物欲搏斗的命运史,张爱玲在她身上把封建伦理、金钱对人的异化展示得最为彻底.小说前半部分表现人性被异化的全过程,后半部分则描述人性沦落之后的七巧的变态人生.小说不仅仅是对人性丑陋的展示,更展示了一个正常健康的女性在男权社会的贬抑下如何一步步丧失了母亲的本性,被彻底异化成为变态的母亲,展现了人性的荒凉.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有种族偏见的人、黑人以及所谓的黑人,描述了他们因种族偏见而造成的不幸,反思了南方被打败的根本原因,愤怒地谴责了种族主义,对南方惨遭不幸的人们寄以了无限的同情.福克纳在后期创作中认为,就黑人而言,他们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人,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卑不亢,这样就可能改变白人对黑人的旧观念,从而达到消除种族偏见的目的.尽管这种观点有些狭隘,其探索精神可贵.  相似文献   

7.
许国华 《社区》2023,(16):63-63
过了湿滬滬的梅雨季,一转眼,就迎来了“坐看牵牛织女星”的七夕。很多人都知道,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若是说七夕节还是魁星节、晒物节、晒书节,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传说农历七月初七,是主文事的魁星的生日,故此民间称之为“魁星节”。又传,是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且又不过分炽热,是龙王爷的“晒鳞日”,民间百姓纷纷仿效,在这一天晒衣、晒物、晒棉被,所以又是民间的“晒物节”。  相似文献   

8.
农历七月初七,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浩瀚的联海中,有的对联与七夕相关,七夕节赏七夕对联,别有几分情趣。明末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李笠翁有一好友,名为宋建三。宋建三生于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所居之地名为"百花巷"。有一次,正值宋建三寿辰,李笠翁触景生情撰就一寿联,联云:"七夕是生辰,喜事业功名从心,处处带来天上巧;百花来寿域,羡玉树芝兰绕膝,人人占却眼前春。"联语道出了宋建三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都因占天时(出生七夕节)、地利(居住百花巷),可谓立意见巧,想象奇特,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少具有民间性质的文艺奖助活动鲜为人知,“朱胡彬夏文学奖金”就是其中的一个.1935年,著名土木工程专家华南圭先生的夫人华罗琛决定在自己的家中——北京无量大人胡同19号举办“北平国际文艺座谈会”,邀请中外爱好文艺的人士,每月举行例会一次,讨论国际文艺创作事宜.这是一个带有文艺沙龙性质的学术团体,中法大学教授郭麟阁、陈绵、清华大学教授吴宓等是其中的常客.“七·七事变”后无形解散.朱胡彬夏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发起人.姓胡名彬夏,朱为夫姓,江苏无锡人,与华南圭先生是同乡,曾先后留学日本、美国,是我国最早倡导女权运动的杰出的革命者之一.1928年任清华大学董事.1931年12月不幸病逝.  相似文献   

10.
微言大义     
《21世纪》2012,(12):17-18
@任志强:幸福不是一种物理状态,也不是一种生理状态,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幸福是和他人比较后的一种感觉。我们幸福,是因为他人比我们不幸;我们不幸,是因为别人比我们幸福。有不幸才有幸福,有幸福才有不幸,所以不可能人人都幸福,正如同不可能人人都不幸。@你好明天:"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幸福常常被解读为财富和结果,其  相似文献   

11.
论《月照不幸人》——为第七届全国尤金·奥尼尔学术研讨会作廖可兑1997年5月3日至7日,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省文化厅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广州市文化局,将与中央戏剧学院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第七届全国尤金·奥尼尔学术研讨会暨...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即"力比多"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内容,这也是我们解读《金锁记》人物心理因素的最佳注脚。力比多的压抑和投射的失败使七巧成为被害者,而力比多的移置又使她成为加害者。  相似文献   

13.
与杜牧齐名的晚唐诗坛上的明星李商隐,不仅各体皆工,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在继承杜甫的基础上,凝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珠玉之作,既因声色、新语、巧对的精深绮丽而令人称赏,也因其意境朦胧、包藏细密而引人玩索,当然也往往因其用典深僻而使人掩卷长“恨无人作郑笺”。这不仅包括他的咏史感时伤事诸作,更主要乃是指那些描写不幸爱情的无题诗,尤其是一直在引起争论的那些实际上等于无题的作品。如他晚年所作,确能表现其一贯风格和艺术思想的名篇《锦瑟》:  相似文献   

14.
晚明的江南园林中,山阴祁彪佳的寓园的历史、规模、内涵、影响、地位极具代表性.一是寓园营造了一个生活世界,其蕴涵的人文情趣十分丰厚.祁彪佳的造园思想,为当下人文情趣比技术样式更为重要等本土建筑学核心思想提供了新的范例和史料.二是寓园提供了人本特色园林营造的历史借鉴.人的在场、巧于借景、就地取材、循环利用和社交开放,其特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营造理念.  相似文献   

15.
先秦典籍中的“巧”一词,前人多理解作“形容词+人名”结构,但这种结构未见诸同一时期的文献,故应重新审视。有人已经证明,“巧”可用作名词,训为“工匠”。据此,“巧”应是先秦文献中常见的“职官+人名”结构。工、巧、考、四字音近义通,可以互训,是一组同源字。“巧”在文献中也作“工”,而“工”是“职官+人名”结构,这也为“巧”属于这种结构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6.
萧红与林海音都曾以孩童的眼光作为聚焦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然而个人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叙事视角和不同的叙事色调.单纯的儿童视角的运用使林海音的童年回忆温柔敦厚,色彩明丽;儿童视角复调方式的渗入却使得萧红的童趣表现背后透露出成人世界的重重叹息.两人对女性命运的不同思考,在其作品中通过女性主人公的不同遭遇与人生结局表现出来.萧红命运多舛,不幸的生活、不幸的出走经历使她永远悖离了传统的家,同时也使其作品获得深刻的悲剧性;林海音由于女儿情结的牵绊,回归传统,归于温文儒雅.  相似文献   

17.
凡人格言     
1.快乐的人觉得这个世界很单纯,痛苦的人觉得这个世界很复杂。2.当你遇到不幸而悲伤的时候,看看比你还不幸的人;当你遇到喜事而忘形的时候,看看比你更幸运的人。3.流下眼泪是本能,擦干眼泪靠信心。  相似文献   

18.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9000余人从浙江云岭驻地遵命北移,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战士英勇拼杀,奋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除200O余人突围外其余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被无理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17日,蒋  相似文献   

19.
七巧板俗称"七巧图"或"智慧板",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益智玩具,也是古代手工艺者造物智慧的结晶.文章运用设计学、美术学等方法对七巧板的造型特征、结构框架、规则机制及用途、设计思路及原理等进行了分析,认为七巧板对孩童的思维与想象能力、观察与逻辑推理能力、智力与动手能力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弘治、正德年间,以前七子为代表的文学复古运动蔚为兴盛,影响深远,在南京便有金陵四家中的顾璘、朱应登为其接引.时顾璘、朱应登二人在北上进士及第后便加入复古阵营,此后数十年间更与七子保持了密切往来.在文学主张上,顾、朱二人受复古派影响颇深,他们强调诗歌情感与格调并重,认为诗文应该具备高尚的旨趣,这在顾批本《唐音》中得到较多体现.四家中的陈沂与王韦也受到影响.尤其是陈沂,由其《拘虚诗谈》可见他对诗歌的审美取向和七子颇有相似之处.然而,四人的文学主张及创作与七子并未完全保持一致,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六朝文学的研习上.正是这样一种分歧,使得他们与复古派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