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顺应了20世纪初世界海洋战略竞争的大前潮,从思想和实践展示了他对海权的高度认知,成为近代中国海权观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地缘政治为视角,可以看到孙中山对海权与国家政治、海权与国家经济、海权与国家安全、海权与社会进步的真知灼见,是引导中华民族走向海洋强国之路的思想宝库。中国要想在未来不再重蹈近代的覆辙,就必须加强国民的海洋意识和海权观的教育,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2.
海权概念的系统解读与中国海权的三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权可以分为狭义海权和广义海权,广义海权是一个概念体系,包括观念层次的海权、战略层次的海权、权利层次的海权、权力层次的海权、利益层次的海权。从政治学角度看,海权包括海洋权力、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三个部分。研究中国海权,可以从逻辑向度、历史向度、现实向度三个维度展开。发展中国海权,需要从观念层次、战略层次、权利层次、权力层次和利益层次全面推进。目前,我国海权在形式上表现为海洋权利的维护,在本质上则表现为海洋利益的维护,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海洋权力,判断海洋权力大小的基本依据,则是中国能否建立一支强大的海空力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世界海权兴衰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启示。第一,世界海权兴衰交替的历史表明,海权建设是以资本和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综合性过程,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社会发展各领域,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应走综合性海权的发展道路。第二,陆海复合国家的海权战略深受其地缘政治缺陷的制约,其成败在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陆海统筹和平衡能力,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应走陆海统筹的复合型海权发展道路。第三,陆海复合国家的海权建设必须选择合适的限度和区域,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应走有限性、区域性海权的发展道路。第四,新兴海权的成败取决于新兴海权国家如何处理与既有海洋霸权的关系,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中国应妥善处理与美国海洋霸权的关系,走和平式海权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权内涵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西方和中国对“海权”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及中国自身海洋状况,对中国“海权”的内涵做了进一步探讨。从而得出,由于建立在法权基础上的海洋权益存在着现实困境,仅认为中国海权等于海洋权益是不够的,分析中国“海权”应有中国视角。中国特色的“海权”应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海洋权益(海洋权利和外围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力(海洋硬权力和海洋软权力)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其中,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益是目的,海洋权力是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海权三要素”的内在关系,并对海洋权力从新的视角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西方海权的本质是"海洋霸权",我国奉行"和平崛起"的海权观,中国海权是海洋主权、海洋权利和制海权的统一。从世界范围看,海权的法律保护经历了从军事保护、司法保护到行政保护的变迁。我国完善海上执法与海权保护的对策建议包括:通过传播"新型海洋安全观"直接落实和平崛起的海洋战略;通过常态化海上执法直接保护海权;通过海上执法联合形塑整体合力;通过立法实现我国海上执法的法治化;通过两岸海上执法合作维护海权;通过涉外执法强化海上执法的国际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海权论认为,世界大国持续繁荣与安全的关键在于对海洋的掌控,而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濒海国家发展海权将不得不面对其地缘政治条件的缺陷带来的诸多两难困境。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与海上力量相对不足的不平衡状态,对发展海权的需求增大。中国要发展的海权是基于国家主权与国际海洋法基础上的合法海权,而不是近代西方列强追求的全球性霸权海权。陆海复合型国家面对的同时发展海权与陆权的两难困境.为中国的海权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日本近代海权战略形成于明治维新之际,发展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时,发达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海权战略萌芽于鸦片战争之后,觉醒于甲午战争之后,成熟于辛亥革命之际。中日两国近代海权理论发展的非对称性,决定了两国在海防战略、海军发展战略、制海权战略等方面的分野,并直接导致了中国在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两次海战中的受挫。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要想成为海洋强国必须对近代海权战略做全面反思。本文通过中日近代海权战略的比较,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中国未来海权战略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同作为陆海复合型国家,法国近代海权形成过程对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7世纪初,应法国建设强大海洋国家的时代需要,法国首相黎塞留提出并践行了独具特色的海权思想,其海权思想主要体现为系统的海军战略思想和海军战略理论,内容涵盖对海上力量的认识、海上力量的建设和海上力量的应用等三个方面。黎塞留海权思想直接指导了法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实践,推动了法国作为传统大陆国家的传统海洋观念和国防理念的更新,为法国乃至世界海军战略的发展提供了启示。黎塞留海权思想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由传统陆权国家所提出的系统的海权思想,其内容不仅对其他"滨海的陆海复合型国家"破解其自身"在海权发展上面临的两难困境"提供了启示,也为传统海洋强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国海权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勇 《太平洋学报》2010,18(5):90-98
海权的争夺在世界历史和大国的地缘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海权对于中国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崛起与海洋从未有过如此紧密的联系。本文以中国海洋意识薄弱的根源与负面影响及现代海洋意识的发展为切入点,在解读西方海权思想和中国学术界对海权认识的基础上,从海权的构成与运作两大体系的层面阐述笔者对现代意义上海权思想的理解,最后从中国海权战略定位的角度对中国发展海权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从海权角度来看,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其自身实力增长和海外利益扩展的自然反应,目的在于维护海外利益和岛礁主权以及海洋主权权益。陆海复合体的地理现实与历史经验决定了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点在于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有限海权,通过采取依靠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多边主义路径,建设地区性防守型海权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