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发展区域经济战略的实施,以合肥、芜湖、马鞍山、六安、宣城等为中心区域的皖江城市带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如何解决各城市产业同构竞争加剧的矛盾也面临挑战。文章基于国家规划和皖江城市带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数据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皖江城市带经济竞争力的路径选择,探索了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刘芳  赵奎 《江淮论坛》2014,(2):51-55
作为首个国家级产业承接示范区的皖江城市带,其建设目标为到2020年示范区自主创新水平居全国前列,成为安徽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带。本文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角度,构建了皖江城市带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9—2012年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皖江城市的发展作动态的实证分析,以探究皖江各城市在竞争力、结构层次、优劣势等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皖江城市带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水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空间战略已经成为国家规划的重要战略,沿海开发已成为国家区域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沿海进入国家开发战略,需要遵循空间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强化区位优势、开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等,以促进沿海地区更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抓住机遇加快经济的空间集聚与发展,激活区域发展内在动力,引导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合理定位,尽早发展成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世界级大城市群北翼的一个自我组织的城市连绵带。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给予现代产业发展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并能积极带动产业繁荣。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实际,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一方面要主动适应产业转移,提供承接产业转移急需人才;另一方面要战略性地为产业进一步发展而储备人才和为迎接示范区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做好职业教育规划,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国内国际、东中西部不同的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坚持实事求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高等职业学院和社会发展相互兼容。  相似文献   

5.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使得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了判断和分析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法以及产业梯度系数,对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间的差距,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转型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转型,而转型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城市能级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空间的优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一种同时具有研究开发、信息交流与社会管理等功能的综合体,正在成为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带动城市现代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服务业集聚区的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创新效应正在引起城市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空间要素的优化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从而推动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着眼多样化集聚,优先促进生产者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从规模导向转变为创新导向,提升服务业集聚区创新产出能力;培育领军型企业,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向高水平竞争与合作;加强城市制度与环境建设,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创造支撑条件;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各类服务业发展要素的集聚.  相似文献   

7.
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接产业示范转移,为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是皖江城市带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认为,皖江城市带基础优势得天独厚,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对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战略定位,最后提出了皖江城市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产业园区与城市边缘区之间存在着支持——带动的作用机制,要充分发挥产业园区有效推动产业集聚,构建产业集聚协调效应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理顺产业园区与边缘区的关系,实现区域联动;强化产业园区对边缘区的辐射带动;提高边缘区的承载能力,发挥边缘区对产业园区建设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重组与新产业价值链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被中国发达城市"切割",导致由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聚集而成的新产业空间快速生长,并成为统领城市和区域空间重组的主导力量。不同类型、主题的产业空间通过集聚—扩散—升级—再集聚—再扩散,构成开放型的新产业价值链空间,优化了城市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了城市空间价值,并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多元重构,促进了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转型与能级提升。  相似文献   

10.
空间结构调整:以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中国沿海地区的浙江省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遇到的瓶颈及其产生这种情况的基本因素后发现,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地区都是脱离中心大城市支撑的农村工业化地区或中小城市地区。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城市整合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内生的互动机制:首先,因城市发展而来的高端资源的集聚,能够形成诱使产业结构升级的高端需求和供给;其次,城市自身形成的多元化集聚,使得专业化分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创新产生的几率大大增加;第三、伴随着城市化而来的第三产业发展和社会资本整备也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促进城市带(圈)的发展,强化优化城市环境建设、促进城市中心地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和城市带(圈)外围地区的制造业集聚及其网络关系的形成,形成广域的产业集聚,以空间结构调整为平台,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现阶段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