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罗丹是法国著名艺术家,他的作品代表着法国雕塑的最高水平。从20世纪初开始,他便被介绍到中国;中国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美学家,如鲁迅、郭沫若、宗白华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他的影响,对他作过相当高的评价。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罗丹重新在中国受到关注,成为中法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和象征。  相似文献   

2.
春天的速度     
《全神贯注》一文,叙述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专注于修改雕像而忘记了身边朋友的故事,体现出罗丹先生对雕塑艺术的由衷热爱,也告诉我们:全神贯注是做好一件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吴晓波 《今日南国》2014,(12):37-37
1902年,27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初出茅庐的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疯狂、与众不同的生活。然而,他看到的真实情景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罗丹竞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的老人.里尔克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罗丹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  相似文献   

4.
李金发是公认的中国象征派诗歌的鼻祖。大多数论者认为 ,李金发的诗“远离了民族的传统而走上了完全欧化的一路” ,却对李诗中俯拾即是的古典意象、古典格调视而不见。其实 ,李金发主观上并不忽视“中国古代诗人之作品” ,而是力主将中西方文化“试为沟通”。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中国文人。李金发的诗之所以晦涩难懂 ,原因有两个 :一是“食洋不化” ,二是他的“中文”底子并不厚实。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审美体验出发,论述了李金发对法国象征主义接受的情形,认为李金发在法国用汉语创作象征主义诗歌,构成异质文化的多重变奏和多元整合。李金发诗歌从表现主题、审美方式到语言形式等皆师承波德莱尔和魏尔伦,但东方因子如血脉衍生,“调和中西”成为他的自觉追求,李金发在对象征主义选择的过程中完成对象征主义的变异和转化。  相似文献   

6.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一个周末,我去拜访罗丹。大师带我进了他的工作室。“这是一个新作品。”说着,他小心地掀开湿布,一座少女的半身像出现在眼前。线条柔和,细节逼真,我忍不住赞叹“:太完美了!”罗丹侧头看了看雕像,柔声说“:还差一点儿……”于是拿起刮刀,不时转动雕塑台,有力的双手一刻不停。“这里……嗯,还有这里……”他一边修改一边自言自语,时而兴奋地点头,时而又双眉紧锁。就这样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罗丹再没跟我说一句话,他把我给忘了,把整个世界都给忘掉了。一下午过去了,罗丹舒了一口气,扔下刮刀,满…  相似文献   

7.
城雕规划雕塑家罗丹曾经说:在美好的雕塑中,人们常常猜得到是有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雕塑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平面上,而是要在起伏上思考。对于拥有115座座城市雕塑的温州来说,自今年以来对温州城市雕塑的规划与讨论,也因为城市飞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由原来数量很少,到数量的增多,乃至发展成为更深层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1845年,罗丹刚满5岁,由于过人的聪明,父亲提前把他送到了离家不远的耶(yē)稣(sū)会学校上学,但是罗丹对宗教方面的书一点兴趣也没有,却非常喜欢画画。一天,收拾家务的母亲收捡出一堆废纸来,罗丹却把这一堆废纸一张张弄平后,在上面画上了许多自己喜欢的画。从这以后,罗丹经常模仿包装纸、报纸上的人物、房屋、动物的样子,把它们画下来。一次,在吃饭时,罗丹发现父亲脚边上有一张纸,他便趴(pā)下去,用笔画出了父亲皮鞋的样子。坐在他边上的哥哥发现罗丹趴在地上不吃饭,就叫了起来。“罗丹,你不吃饭趴在地上干什么呢?”父亲一看趴在自己脚边…  相似文献   

9.
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与波德莱尔在他们的诗歌中均表现出忧郁这一重要特征.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死亡"来表现他们的忧郁情结.李金发写死亡,可以清晰感到他的忧郁,他是站在个人的立场来表现个人的忧郁情感;波德莱尔是自然地诉说着死亡,与人们交流着死亡的经验,他诗歌中的忧郁充满思辨和哲理,是一种时代的批判.他们诗歌中的忧郁情结都是他们身世经历的一种显示.  相似文献   

10.
李金发诗歌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其诗歌因语言和意象等形式方面的奇崛怪诞而备受争议。符号学强调文本间或系统间的沟通,因而通过解读李金发诗歌之构成语码,探索诗歌之潜在层面,可寻求其诗歌的深层意蕴。这一阐释模式对解读李金发诗歌可谓是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1.
刘长卿的诗歌具有大历衰世的色彩,其诗歌风格倾向哀伤、悲观、凄清、孤寂。刘长卿诗歌创作风格与悲剧性格有着密切关系,除了天赋性格,贫困家境生活、十年科举不第的命运、政治局面与贬谪遭遇皆是铸成悲剧性格的原因。为了更好的解读刘长卿诗歌的内涵,我们有必要对刘长卿悲剧性格铸成的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八世纪以来,李白以其浪漫主义诗歌,备受世人追捧,无论是诗歌内容还是艺术境界,都开创了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为此他也被后人景仰、神化、仙化、异化。但我们透过其诗歌只看到他人生的一面,要全面还原认识李白,须从一个普通的社会人的角度去整体考察。文章以巴蜀文化为基点考察李白的"民间性现象",以及服丹对他创作狂想的刺激作用,并指出他的创作动力或来自于这种药理作用。文章推翻传统认识,在全面观照李白生平的基础上,大量搜集、引用可靠材料,融入对李白的总体论述中,力图以材料说话,论证李白身上的"民间性",及出蜀后,不容于中原官方正统文化的悲剧人生。但这恰恰造就了他成为了不同于杜甫这样的中原诗人的大唐"孤星"。  相似文献   

13.
沈德潜的诗除了反映现实的诗作值得肯定之外,其诗集中大量的山水诗、田园诗和怀古咏史诗也同样具有特色,值得重视。沈德潜笔下的吴地山水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描写其他地区山水的诗兼李、杜、韩等人山水诗之长,并富有理趣。其田园诗熔铸陶诗和盛唐诸公田园诗之神,并能自开生面。其怀古咏史诗则使事典切,诗境浑厚,能翻出新意。沈德潜备受诟病的歌功颂德诗、应制诗在其诗集中只占很少一部分,即使是这类诗,也不宜一笔抹杀。研究、评价沈德潜的诗要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李金发独特的现代体验导致了其诗歌的内在张力,在诗歌内容上,展示的是诗人在“现代”与“传统”冲突间的进退失据;在表现形式上,是以“象征”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表现手法和中国古典诗艺“比兴”之间的矛盾;在诗歌语言上,是中国古典虚词的和异域语言单词的大量使用而导致诗歌语言的扭曲与暴力;在审美形态上,是审美与审丑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5.
元稹是中唐重要的诗人兼诗学批评家,他在新乐府创作、文体改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成绩,在乐府诗歌理论和复古诗学理论建设方面有重要建树。尽管对李白的评价有失偏颇,但对杜甫的评论却具有真理性,为杜甫诗歌经典地位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代影响深远。元稹的文学思想全面细致准确,其核心观念是要求文学具有积极干预生活反映现实民生的战斗精神,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16.
李发模作为贵州本土的乡土诗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贵州诗坛独树一帜。对李发模作品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其现实主义、乡土文学和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批判精神,很少专门研究其文学创作中的酒文化。黔北的酒醇和黔北人的性格,同时也是李发模文学创作中酒文化的源泉。对于出身于黔北的诗人李发模来讲,置身于酿酒文化所形成的氛围、黔北人的精神性格的熏陶,耳濡目染。深切体会到了该地区酒文化的博大精深,精魂灵蕴。黔北的酒以及黔北人的性格无时不撩动他的诗兴,激发他的灵感,写下了许多咏唱黔北地区酒文化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17.
李贺的诗歌能够驰骋想象,在外向的想象中寄托内心的愁苦,显示对生命的思考。神鬼的刺激多了,少了一点淡而弥永的人生情味,这是他的不足。李贺还善于敷彩设色,诗歌有光耀眼目的视觉效果,能够以秾艳的色彩显示他的凄凉心境。在瑰奇的想象力与秾艳的色彩方面表现了他迥异于他人的天才独创,形成了凄清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因此李贺与屈原、李白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浪漫主义诗人。  相似文献   

18.
李贺的五言诗偏于写实,用典少;乐府歌行体则多写神仙鬼怪,用典多。典故来源广泛,取向鲜明,如汉武帝、司马相如等事典反复出现,蕴含着李贺独特的思想情怀。李贺用典的手法也颇为丰富,特喜糅合数典来营造一种富丽诡异的意境,由此可见"鬼才一说的缘由。与此同时,李贺的用典也受到了时代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朝鲜文人李德懋、柳得恭等人来华,通过潘庭筠、李调元等人了解了袁枚的为人与作品。并将其人其诗引入朝鲜。朝鲜诗家非常关注袁枚及其诗论和创作,他们基本认可袁枚的诗坛主导地位.也很赞同其追求个性自由的诗学理论,在理论和创作上都有所受益。在诗歌创作方面,朝鲜诗家欣赏袁枚怀古诗的豪迈,同时也批评了其它一些诗作的浅浮绮靡。这充分说明.朝鲜诗家已经对袁枚有了相当成熟的认识。朝鲜诗家对袁枚及其诗论、诗歌的积极接受与批评,是清代中朝诗歌交流史的重要一页,对袁枚研究的拓展及东亚汉诗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鹤龄《李义山诗集注》是李商隐诗歌的第一个完整注本,其序文从政治、道德和艺术三个方面,对李商隐及其诗歌作出了全面而高度的肯定,促进了清初李商隐研究的发展;注本在学术方面具有执简居要、考证精审和追根溯源的特点,为历代注家和学者所重视。朱注与清初学习义山诗的风气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由此生发的注本与文学的关系值得今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