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救灾物资经济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救灾物资保障机制的目的在于使救灾物资储存充裕、流通顺畅、快速及时、分配合理、能快速、及时、准确地到达需要援救的地区,到达最需要的灾民手中.目前,我国救灾物资经济管理中仍存在救灾储备容量不足,储备中心分布没有科学规划,物资储备不集中,保养成本较高,救灾物资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为此,我国目前应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机制、市场服务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全民动员机制及国际合作机制等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为了适应救灾的严峻形势,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专职的救灾机构,救灾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中央和地方制定了较为详尽的救灾法规,做到救灾有法可依,赈灾规范有序,特别对救灾人员的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力图从人员素质上保证救灾高效化。此外,国民政府还实行一系列临时政策,以应对各地多发的灾害。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山东省的救灾经验为研究中心,分析中国农业救灾制度的影响因素.文章认为,自然灾害、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财力、救灾设备与技术、政府与民间的相互配合以及灾害的预防与应急是影响我国救灾制度的重要因素,应成为推动我国救灾事业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石油供给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对我国石油的高依存度已经使石油供给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要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石油资源的供给存在着进口地区过于集中,国内石油开采成本较高,政府石油储备不足等问题.为了保证我国石油资源长期稳定的供给,应该实行建立未开采的国内油田的战略储备,不仅以国际贸易的方式而且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获取我国石油资源,完善我国政府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积极发展石油的替代能源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纪玉山  刘洋 《社会科学家》2012,(8):44-47,51
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稳定供给和战略储备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全球性资源危机的大环境下,面对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构建国家统一管理下的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战略储备体系是解决我国战略资源紧缺、资源供需缺口大,以及优势资源大量廉价流失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就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国家战略储备体系的建立展开讨论,结合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战略储备的现状分析,在借鉴发达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战略储备体系之建立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谈我国能源储备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并建立了以石油为核心的能源储备体系,以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日本最大石油储备能力已经达到90天石油消费量,韩国也可达到60天石油消费量。而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能源储备体系,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状况有着直接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能源安全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因此,我国政府在“十五”规划中将能源储备作为战略进行管理,这是我国政府的又一英明决策。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国内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也必将对我国能源供给体系、能源结构体系、能源消费体系以及能源储备  相似文献   

7.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受季风气候、板块地质运动和复杂地形地貌等致灾因子综合影响,成为自然灾害多发、易发、连发、频发地区.面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民不聊生,清政府和民国政府虽然也进行了一定救济,但其救济具有被动性、临时性、项目窄、水平低、效果差.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从救灾法律法规制定、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承担、救灾物资仓储库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基本建立起自然灾害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管理部门的广泛应用,审计技术创新问题日趋迫切。现代审计实现信息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同时把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作为实现审计技术创新的基本保证。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还处在起步阶段,现有的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远跟不上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网络化的发展。当前应着手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尽快进行审计电算化立法;2.加快审计软件开发步伐;3.建立计算机审计专业网络;4.快速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技术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存在明显的计划储备与市场储备、中央专储和地方储备的"双轨运行"特点,这在加大粮食储备宏观调控难度的同时,也因体系自身的"路径依赖"导致储备主体的"瓦格纳"效应和"道德风险"行为。对此,可从储备功能定位、宏观调控、区域布局优化及强化农户储备四个方面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刑罚方式和刑罚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社区矫正制度有利于防止服刑人员交叉感染、防止罪犯形成监狱化人格,能够对缓刑起强化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刑罚成本,也有减轻服刑人员及家属的经济困难,对青少年犯罪具有特殊意义.应完善立法,将社区矫正制度法律化,明确社区矫正的刑罚体系地位,大力培养社区矫正专业人员和志愿者.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薪酬水平的市场比对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在保证公平、效率、具有激励效能和吸引优秀人才的条件下,公务员薪酬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与市场中企业人员收入相平衡.文章通过对薪酬市场比对的探讨学习,针对我国地区广阔的特点,从经济角度将地区进行分类,进行市场比对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发挥粮食储备环节在中心城市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应当建立以储备类别、储备规模、储备结构、储备布局和储备运作为要素的粮食储备体系,通过对中心城市粮食储备体系各组成部分的运作思路进行探讨,以便对中心城市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环保NGO快速发展的同时普遍存在资金和专业人员缺失困境,而走出困境的关键是构建一种新型的专业人员援助机制。从建构模式、管理体制、申请援助程序三个方面对这一机制进行了具体的制度创设,并强调专业人员援助机制的构建中应处理好人员援助机构与政府、人员援助机构与环保NGO等四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把救灾减灾事业纳入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探索救灾减灾事业规律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规范救灾减灾政策措施、建立救灾减灾的保障体制和机制、提升各种救灾减灾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新局面.总结当代中国救灾减灾事业顺利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继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救灾减灾能力,提升应对和处理紧急事件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这项研究旨在通过"害怕亲近量表"探索中国老人对专业帮助服务的态度.研究数据来自对中国重庆150名老人的调查.测试害怕亲近的显著因素包括信任水平、心理健康特征、家庭支持度及朋友支持度等.研究发现,一个强大的家庭支持体系往往削弱了中国老人与专业帮助人员分享信息的意愿,而强大的朋友支持体系增强了他们与专业帮助人员分享信息的意愿.  相似文献   

16.
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问题的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上升,失能老人规模不断扩大。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面临支持网络体系不健全、长期照料保险体系欠缺以及照顾规范化、人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严重缺位的状况。建立、健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法律保险保障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与管理体系;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的介入可以为长期照料服务发展提供专业化保证,这是解决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问题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方式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目前我国正处于试点阶段,刑罚观念的落后、相关法律的缺位以及专业社区矫正人员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因此,转变刑罚观念,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以及培养专业社区矫正人员是社区矫正制度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机械类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中国制造2025以及工业4.0的大背景要求,加强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构建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和多样性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为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为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机械类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相继出台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核心的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但正如许多文物博物专家所呼吁的,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较完善的围绕博物馆管理展开的法律,也没有一套规范博物馆藏品装具各项指标的操作性强、便于参考和监督的认证管理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有鉴于此,相关职能部门、立法机关、博物馆管理者以及文物保护专业技术研究人员应强强联合,从制度的高度为文物保护营造一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法规环境,建立、完善文物库房、尤其是库房配套装具设施建设的行业标准.切实为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重大灾害频发,对受灾群众、救灾人员乃至全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冲击。大部分人能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愈心理创伤,但是,也有少数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并可能长期持续。如何让受灾的人更好地、更快乐地生活下去,这是心理救援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