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燕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5):131-133
翻译批评作为翻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里,在简述翻译批评的基本定义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翻译批评领域存在的问题,继而分别就翻译批评标准、翻译批评方法等进行了集中讨论。 相似文献
2.
赵冬梅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141-144
本文试图通过对翻译批评视角转变和翻译批评层次划分的讨论,来论证翻译批评标准的多元性。由于翻译批评视角的转变,当前的翻译批评所观照的对象比传统翻译批评增多,其层次性也愈益明显。而随着翻译批评主客体的变化,翻译批评标准也呈现出多元化、动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陈艳龙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3):36-38
翻译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辩论。作为以翻译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翻译批评,一直争论不断。这些争论围绕着翻译批评的性质、功能、标准与方法展开,至今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4.
翻译批评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在我国对翻译批评的研究还很不够 ,在翻译批评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批评缺乏科学的方法 ,表现出明显的主观性 ,缺乏客观公正性。一个合格的翻译批评家要明确翻译批评的宗旨 ,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客观公正的精神 ,要熟悉掌握翻译批评的科学方法 ,要深刻理解翻译的实质和有关的翻译方法及理论。 相似文献
5.
李兰兰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3)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中国古典文学翻译批评的标准,试图寻找能够指导古典文学翻译批评的准则.从翻译批评的本质谈起,简要介绍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特征.通过总结分析他人的翻译批评标准,最后得出王宏印教授的六标准可操作性最强,对开展文学翻译批评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鲁迅较系统而又深刻地论述了翻译批评,为现代翻译批评确立了较为科学、公正而又客观的批评传统.其深刻的思想与精辟的见解虽然没有以独立学科的形式来进行透彻的分析和严密的论证,但无论是就其观点的独到而言,还是就其论述的全面来说,都是我国翻译批评史上重大的理论建树,仍然是指导我们今天的翻译批评工作,建立新世纪翻译批评体系的指南. 相似文献
7.
刀喊英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7):212-214
翻译批评是对译文的评价,翻译标准指做翻译的标准,即常规意义上的翻译标准。翻译批评与批评者采用的翻译标准关系密切,批评者使用的翻译标准不同,对译文优劣的判断必然不同。因此,翻译标准的相对性、多元性、动态性制约翻译批评的相对性、多元性与动态性。翻译批评与翻译标准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动态变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传统翻译批评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明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4):73-77,96
本文认为,传统翻译批评主观性的根源在于缺乏统一的批评标准.本文采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剖析了翻译批评缺乏统一标准的原因,指出交际翻译的理念可以为新时期的翻译批评提供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肖维青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4-99
翻译批评的标准是学术界长期争论、很难统一的问题。通过论述翻译批评标准的三个层面:社会道德标准、行业规范和学术尺度,比较和分析了三个层面的差异和联系,并进一步提出,翻译批评标准是开放的多元动态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翻译批评的发展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翻译批评实践环节却遇到了很多麻烦.很多翻译评论并没有把读者感受考虑在内,这就大大忽视了读者认可度在翻译批评中的作用,不利于翻译实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困境中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晓蓉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5):95-97
后现代女权主义批评是女性主义批评与后现代主义两者在特定历史阶段相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有相通之处:反二元论,提倡多元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经历了由"破"到"立"的过程,确立了女性主义文本的基本特征为尊重和保持他者性,并强调了创建女性语言的必要性,但到后现代阶段却面临理论上"破"与"立"的相互冲突和实践上为主流所排斥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张经浩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57-59,62
通过对一位翻译理论家《苍蝇王》译文选段的评论与改译说明 ,认为翻译理论对翻译只起导向作用 ,并不能帮助译者解决翻译中的具体问题 ,甚至翻译理论并不一定能使翻译理论家识别译文的优劣。拿出好译作 ,重要的在于译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根底与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张经浩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3,3(2):57-59,62
通过对一位翻译理论家《苍蝇王》译文选段的评论与改译说明,认为翻译理论对翻译只起导向作用,并不能帮助译者解决翻译中的具体问题,甚至翻译理论并不一定能使翻译理论家识别译文的优劣。拿出好译作,重要的在于译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根底与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4.
汤富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16-122
自亚里斯多德的《诗学》问世以来,中西文艺界乃至思想界对于诗学的探索绵恒久远。然而诗学的现代趣旨不是看诗歌如何表现美,更是看诗歌语言何以成为关。雅克布逊以降的形式主义诗学继承发展了亚里斯多德的诗学遗产,区分了日常语言与诗歌语言,还原了语言诗学功能,指出使得日常语言成为诗的是语言的陌生化表达方式,在很多场合下恰好是翻译实现了这一目标。翻译诗学同样关注语言的美学问题,形式主义诗学则为其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5.
刘伟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
翻译批评作为联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与翻译教学密切相连。翻译批评主体,客体以及批评标准具有多样性,这赋予了翻译批评多元特征。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能成为批评主体,展开批评实践,共同确保翻译教学有效进行。以翻译批评的多元特征入手,探寻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的联系,以期得到翻译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6.
翻译批评对翻译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批评主体的主体间性建立是实现批评理性和批评意义的前提条件.通过分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的异同可知,这两大理论对阐明翻译批评主体间性具有重要的启示:翻译批评主体间性的现代化诉求是走向多元与对话,精魂是理解与开放,翻译批评主体间性的实现在于处理好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辨证关系.因此,新世纪的翻译批评应是一种走向交往对话的批评.这种批评是以译作为媒介,专家学者、译者、普通读者和原作者共同参与的一场平等、多边对话.它具有未完成性的特点,即任何批评的主体都不保有做出最后结论的权利,批评是开放的,是自由的;它实现的基础是参与主体既保持"外位"的立场又积极参与,实现的条件是批评者有整体观,对译者的翻译理念、方法和目标持体验的理解.走向交往对话的批评将使翻译批评更具有可接受性,同时能更好地实现其功能. 相似文献
17.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后殖民批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宁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3):71-74
通过对翻译研究历程的回顾,进而从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的互动关系入手,探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指出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翻译同历史、权力、意识形态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外部因素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后殖民批评消解霸权、弘扬弱势文化的强烈的政治性,也使翻译具有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全球文化既有着趋同性,同时也存在着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只有通过对话,多元文化才能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