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研究,发现天津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趋势走向.以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使用强度、土地使用效益及土地生态效益四个方面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别对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天津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天津市土地利用集约趋势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天津市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土地利用集约趋势明显,土地利用集约度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2.
上海浦东新区土地集约使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浦东新区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土地利用潜力有限,后备资源不足.因此,必须立足于集约利用土地的战略,多维地利用城市土地立体空间,采用生态型、密集型土地集约利用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土地使用结构.  相似文献   

3.
基于德国农业经营学派农业集约经营理论的借鉴与分析,论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影响因素、目标设定、形态结构进行了理论解析,将集约的目标锁定为"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土地利用效益提高",根据城市土地投入类型的差异,将"集约"解构成经济因子、土地因子和组织因子三大集约度。  相似文献   

4.
依据皖北地区经济实际,从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等四方面构建皖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北六地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以淮北得分最高,亳州得分最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密切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土地集约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5.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然而和全国平均及发达地区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一方面是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是产业用地集约度不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通过对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作为产业的入驻门槛,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实现皖江城市带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经过分析,从不同方面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解释,尝试性地给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同时,在理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将全国268 个地级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水平划分为低效、集约、挖潜三类,选取指标并利用因子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方法探索出了影响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建设投资水平是提高集约用地水平的关键,土地利用集约度高的城市有着更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强度;而在实现挖潜用地时,则需要将发展重点放在提高交通的便利性上,警惕可能出现的由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模式对交通便利性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可以为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依据。以国土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要求为基础,结合新常态经济特征,构建了新常态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分别使用两种评价体系对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原有规程评价体系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求,改进后的新常态评价指标体系更能全面反映情况;(2)新常态下成都经开区在土地利用状况、要素投入质量、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存在不足。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结合黑龙江尚志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实际,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三方面选取六个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构成评价体系,并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评价因子总分,对全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高,土地开发程度较高,但土地利用强度相对较低,仍有待提高。分析提出加强土地供应总量控制、合理制订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开发区内投资环境、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资料法、AHP法、综合评价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2001年和2007年土地集约度进行评价,通过时空比较分析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明显提高,但地区水平差异慢慢拉大。建议中部城市在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后进优势",尽量避免"先进劣势"。  相似文献   

11.
城市工业用地集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赋予城市工业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新的内涵。首次将生态指标引入城市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并且生态指标与用地效率指标以及经济指标共同组成动态的、多目标的、综合的城市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对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最后,对该评价体系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天津滨海新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挑战,各类型功能用地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因此,构建与实施滨海新区现有的农用地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是掌握滨海新区现有用地状况和未来合理使用土地的必要手段。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含义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滨海新区农用地发展的特点,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一套滨海新区农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和都市农业发展水平两大类指标。同时利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做出定量评价,旨在推进滨海新区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湖南作为"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摒弃靠自然资源和资本投入支撑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采用靠效率提高驱动的发展模式。土地资源在自然资源中占有核心、主导地位,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国土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分析新形势下湖南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概括"十一五"以来湖南省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湖南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改革耕地保护制度,引导耕地产权人保护耕地;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用地;加强土地生态环境的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必然要占用大量的耕地。欠发达地区土地储存相对宽裕,但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仍存在较多问题。从吉首市的情况来看,目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数量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缺乏监督管理,存在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现象,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落实规划成果,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辟建设用地来源,加速产业集聚,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立耕地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生态保护,协调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地价理论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异常突出,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本文运用地价理论,分析了地价杠杆在城市土地经营中的作用,研究指出:土地价格对土地利用量的调节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城市土地经营主要应走内部挖潜的道路,避免因为地价过高而导致城市规模过度蔓延;地价对土地利用性质和利用强度的调节促进城市功能分区及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土地利用集约化、可持续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异常突出,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本文运用地价理论,分析了地价杠杆在城市土地经营中的作用,研究指出:土地价格对土地利用量的调节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城市土地经营主要应走内部挖潜的道路,避免因为地价过高而导致城市规模过度蔓延;地价对土地利用性质和利用强度的调节促进城市功能分区及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土地利用集约化、可持续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17.
"两型试验区"是我国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新尝试,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应当成为"两型试验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比较武汉城市圈1996-2007年农用地、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总体变动,对2007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可持续分析,提出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土地转化与利用不能采用武汉市的土地利用模式,而是应当赋予占补平衡以新的环境保护意义,重视土地集约利用在"两型试验区"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创新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利用机制,选择不同的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土地开发透支的地区主要应当选择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有潜力的地区主要应当选择在保护环境基础上的土地高起点开发,从而实现土地与技术的双引进。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问题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德国"农业经营学"研究中土地集约概念的梳理,以土地投入产出的结构性解析为切入点,比较了城市与农业土地利用的区别.文章指出,从农业土地集约拓展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造成"集约"这一概念两个不同质的内涵与理解,这有违于科学术语一致性原则.文章对集约目标泛化造成研究中和政策实施上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视角,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GPCA)测度城市群各市域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ESDA-GIS模型分析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总体与局部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呈现稳步上升状态,而全局Moran’s I 指数均为负值,表明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相关特征不明显;从空间关联格局看,HH区和LL区在空间上集聚格局明显。据此提出以地区土地利用“综合型”集约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依赖性和溢出效应,解决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两极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以来,美国大力倡导遏制城市蔓延的“精明增长”理论,为城市紧凑发展设置了多种规划引导和控制工具,有效地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中国政府已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今后城市化健康推进的重要原则,美国的经验对我们改进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明显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