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对《内经》医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明确地提出了养生(摄生)概念.老子五千言中丰富而成体系的养生思想,对<内经>的医学养生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辩证法思想成为<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而老子天道和谐平衡的思想,则是<内经>治疗原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朱熹思想体系的建构与<中庸>密切相关,其中就涉及朱熹解释<中庸>的方法论.朱熹对<中庸>的解释活动以朱熹为解释者,以<中庸>作为历史文献和解释对象,把朱熹与<中庸>联系起来的就是解释方法.这个解释方法不仅包括语言解释、心理解释的研究方法,还包括"理在<经>文内"的研究思路.朱熹<中庸>解释方法具有历史性,这与<中庸>本身特点以及朱熹师承渊源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哲学诠释学与翻译研究息息相关.本文拟从加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三大原则出发,即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对林语堂先生的英文原著<京华烟云>两个汉译版本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文学翻译过程中诠释者的视界是同传统的视界相接触而不断形成的,译者应通过对话创造出译语文本.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与<乐记>均成书于先秦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包括<素问>、<灵枢>二部分,它全面地阐述了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传统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相似文献   

5.
同经异译佛经是研究汉译佛经语言的重要语料.考察<法华经>三部同经异译佛经中的佛经人名可以发现,译者主要采用了意译的方式,<添品法华经>与<法华经>所译佛经人名完全相同,而它们与<正法华经>所译佛经人名有一定的区别:<正法华经>中的一些意译在<法华经>中被音译所取代;<正法华经>与<法华经>、<添品法华经>在意译时语词使用有些不同,但大部分都具有同义或近义关系.  相似文献   

6.
《鹖冠子》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诸子中,<鹖冠子>一书的命运可谓最为乖舛.自从被柳宗元斥为伪作以后,这部书就很少受到关注,直到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的发现,<鹖冠子>才得到公正的评价.但是,这部书在先秦诸子中的归属仍颇有争议.从目录著作和<老子>、<黄帝四经>、<鹖冠子>中"道"的一脉相承的联系两方面,可以看出其属于道家.  相似文献   

7.
汉文<那先比丘经>是记录希腊裔的弥兰陀国王与那先比丘之间关于佛教教义问答的重要典籍.在<那先比丘经>中明显地存在着柏拉图式的追问和辨析理式这两种希腊因素,也存在着更多的中国因素.经中以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孝顺这一典型的中国伦理观,并且讲述了逝者如斯、上知下愚、学而知之、大羹不和、临渴掘井等出于儒家经典<论语>、<中庸>和<礼记>的思想观念,安时处顺、知足者富等出于道家经典<庄子>和<老子>的思想观念,以及所临唯信这一出于<左传>的思想观念.那先这一名字,含义本来是清楚的,却出现了不少猜测,它们既表也在后人的引述中,也见于经文中.汉译经文的行文特征也与印度和西域僧人的译文有差别.据此,可以认为汉文<那先比丘经>的译者为一位中土士人.  相似文献   

8.
《春秋》《左传》再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知几<史通·惑经>篇分"十二未谕"、"五虚美",提出四十馀条证据指出<春秋经>是一部"真假不分,是非相乱"、"理乖惩劝"、"厚诬来世"的秽史,表现了一位富有良知的史学家的卓识.但由于刘知几误解了<史记>中司马迁的有关记载,误信了班固在<汉书>中的有关记载,仍然认为<春秋经>为孔子所作,这就值得商榷了.其实.只要深入探讨<史记>、<汉书>中有关记载以及相关史料,便可以看出:<春秋经>决非孔子所作;<左传>亦决非左丘明所作,其作者应是孔子.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的文艺鉴赏中,人们常用"诗无达诂"的原则来看待审美的差异问题.因此,如何准确把握作品的这种开放性也就成了诠释者永恒的追求.通过中国传统的"诗无达诂"诠释学理论与西方诠释学家艾柯关于"开放的作品"的印证,以威廉·布莱克<天真的预言>中译本为例,探讨了"诗无达诂"诠释论的开放性对诗歌鉴赏与翻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智者一生著述丰富,不同阶段的思想有一定的差异,关于心意识的说法也是如此.<法界次第初门>、<觉意三昧>等立足于中观,以<般若>、<大集>、<大智度论>为依释心意识.<法华玄义>、<法华文句>、<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等,将七、八、九识配合三轨等进行发挥,试图将地、摄师的争论与核心思想纳入圆教系统,但解释未免生硬.<维摩经玄疏>、<维摩经文疏>对于唯识学的理解已经相当准确,并基于此理解提出了自己一些独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成书于南朝的<王篇>问世后屡遭删改,其义项经后世重修者合并、删削、截取后,释义精要简略,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对照<原本玉篇残卷>和<篆隶万象名义>,对宋本<玉篇>释义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梳理、辨正.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中外关系史的过程中,向达十分重视资料的作用.他不仅搜辑、整理了流亡国外的大量史料,而且主持整理出版<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和中非交通史料,校注有<西洋番国志>、<两种海道针经>和<郑和航海图>三部著作,为我国中外关系史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柳荣宗的<说文引经考异>是<说文>引经研究著作中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一部重要著作.柳氏的研究方法不是"据<说文>所引以考同异",也不是据今传本经书在流传中的用字变化来考辨与<说文>引经的同异,而是针对汉儒古今文的"师授不同,读有或异"来进行"考异",以揭示<说文>引经与今传本经书用字不同的原因.柳荣宗在文字的考释方面有着较为科学的语言文字观,所考释字之假借、通用或引中多为确论.然柳书对古文经和今文经版本的流传尚缺乏深入的探讨.有些考释的结论不够严密精准.  相似文献   

14.
<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状况的重要典籍.<三字经>大约于14-15世纪东传日本,成为日本人的汉学启蒙读物.随着时代以及自身文化的发展,日本人在使用此书的同时,也创编了不少对<三字经>进行改编、注释以及翻译的作品.另外,日本人也模仿<三字经>,创作出不少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新作品.  相似文献   

15.
道教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度人经>是灵宝派教义思想的核心.<度人经>奠定了道教神仙系谱,展示出道教宇宙论的面貌,凸显出灵宝派经教的特征.<度人经>提出的济世度人之"道",是道教之"道"的重要内容.在世界各大宗教的思想体系中,道教<度人经>倡导的度人思想,蕴涵着东方的智慧和人文关怀,具有永恒的精神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为恽铁樵做广告 查阅<申报>影印本常有意外收获.不久前,笔者在1922年11月5日第1版广告栏发现一篇蔡元培等署名的启事: 介绍恽铁樵君薛批影宋<内经>附<群经见智录> 吾国医学,可谓衰落已极.然不能归咎于学术.盖盛衰为人才问题.至中国医学是否有不可磨灭之处,当于学术本身研究之.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家图书馆所藏<戴氏经考>与戴震<毛诗补传>二者之间的关系,恩师杨应芹先生曾做过论证,而戴震挚友汪梧凤在<诗学女为>中大量引用<戴氏经考>内容又为此结果提供一项重要佐证,汪梧凤亲睹<戴氏经考>的时间很可能为戴震馆于汪家不疏园期间.  相似文献   

18.
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窥基的<因明入正理论疏>是集唐疏大成之作,被后世尊称为<因明大疏>、<大疏>.本文论述了该书之所以能成为汉传佛教逻辑权威著作的原因,并对其主要的理论贡献和失误作了钩玄提要.  相似文献   

19.
苏氏蜀学学者标新立异,大胆怀疑<周礼>、<尚书>、<诗>序的相关内容,在北宋中期疑经惑古思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对儒家经典的训释方面,苏氏蜀学学者用力甚勤,在<易>、<书>、<诗>、<春秋>、<论语>、<孟子>方面都有涉及,成就巨大.他们重视义理阐发的解经特点,体现了宋学的基本精神.其经解颇有深刻、精到之处,往往能超越汉唐诸儒而别出新意,多为后人引述,在经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藏度亡经>对亡灵切合人性的理解、指导,是整个20世纪20年代西方世界对藏传佛教发生兴趣的原因.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讨论该题目:(一)西方基督教死亡问题的回答中发展出了不可克服的张力;(二)<度亡经>对死亡的理解;(三)<度亡经>对死者灵魂的引导的仁爱慈悲,它帮助人类更为深刻地省察灵魂的奥秘.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基督教生死观的内在张力,为<西藏度亡经>在西方精神世界的拓展提供了契机.从某种意义而言.<度亡经>在西方的流行表明西方人开始接受人类其它时间体验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