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承志是新时期文学中的一位重要的回族作家。他的一些作品曾赢得文学界的一致好评 ,一些作品引起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论。马丽蓉博士的新著《踩在几片文化上 :张承志新论》(宁夏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1 2月 ) ,以全新的视觉 ,原创性的理论分析 ,概括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为张承志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从而消除了有关张承志思想和作品的误读误解 ,也消除了新时期文学评论中的一个盲点 ,使张承志其人其文在新的学术视野获得了重新定位与评价。全书首为导论 :一次意味深远的文化皈依 ,末为结语 :迎遇“大师”的挑战。正文分上中下 3篇。上篇人格论 ,共 4章 ,一、精神浪子的追寻苦旅———张承志“寻父情结”探 ;二、母性 :温暖和力量的生命启示———张承志笔下女性形象剖析 ;三、生命的特有诠释———“在路上”的张承志 ;四、关于“清洁”的四种话语系统———张承志“清洁精神”之透视。中篇文体论 ,共 3章 ,五、意象 ,为我们掀起文本的面纱———张承志和他的小说创作 ;六、一段无法绕行的“过渡带”———张承志和他的散文创作 ;七、一次尽情尽意的艺术驰骋———张承志和他的长诗创作。下篇作品论 ,共 5章 ,八、终于拥有了一块心灵草地———张承志与他的“草原小说” ;九、文学操作背后的文化皈依——  相似文献   

2.
《中华读书报》2000年12月27日载,作家张伟说,我喜欢张承志的《心灵史》,花城出版社出版第一版的时候我就开始看,这部书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并且诗意盎然,真正地写出了个人,有可能是50年来中国最好的长篇小说之一。现在有很多反文学的东西被当成好作品,其实未必,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是写出了个人。中国的当代文学作品在国际上也毫不逊色。该报同日又载称:张承志近年来一直比较低调,他似乎并不热衷于炒作,也并不关心自己的书卖得好坏。和有些比较活跃,露面较多的作家相比,他更关注自己的心灵。张承志自称,他最满意的小…  相似文献   

3.
中篇诗体小说《错开的花》是张承志对伊斯兰神秘主义所作的一次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演绎和诠释,也是作家神秘主义思想在文学实践中的一次成功流露和宣扬。通过探析作品的深刻内容和创作特色,可以发现张承志主张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隔膜,促进多元文化相容相生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4.
《张承志文学作品选集》编后洪声我对张承志的文学印象,始于早在80年代年轻时读过的小说《北方的河》,这篇充满激情的作品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汹涌──我从未见过哪篇作品像这篇作品这样,怀着如此高尚的情感,那么动人地抒写我们中国的北方大河。后来,我又断断续续地...  相似文献   

5.
试论张承志回族题材作品的民族特色马有义张承志自七十年代末发表第一首蒙文诗和第一篇小说至今,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成绩斐然。循着他创作的历程,我们以八十年代中期为界,从内容上将他的创作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相似文献   

6.
毫无疑问,没有读过《心灵史》是一大缺憾,因为这至少使我感到没有多少能力去评说张承志的新作《清洁的精神》,可激荡于胸的感受迫使我不得不拿起笔来。 对于张承志,我们无需使用“作家”或“作者”之类的称呼,因为阅读《清洁的精神》,会使你仿佛置身于一部雄浑的“英雄交响曲”,呈现在眼前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白草 《回族研究》2003,(4):88-92
《野草》和《故事新编》是张承志最喜爱的鲁迅的两部作品。尽管张承志没有专文讨论这两部作品,但在他的散文或学术随笔中,曾多处涉及。张承志的解读或阐释包含有三种因素:第一,个人真实、深切的体验;第二,回到鲁迅作品原点;第三,研究鲁迅作品的参照即不变的世相和不平的世间。这是对鲁迅作品生命力的一种积极延续。  相似文献   

8.
马学良教授的评阅意见  马丽蓉《踩在几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选取当代在创作题材和风格上变化最大、评论界褒贬毁誉最为分歧的作家张承志为研究对象 ,从考察张承志复杂的文化背景入手 ,将其纳入汉文化、游牧文化、伊斯兰文化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理解视野 ,特别强调以往  相似文献   

9.
姿态的意义     
时光仿佛又回到十几年前,读张承志为他的母校北京大学九十周年校庆写的那篇纪念文字《游牧的校园》。张承志在内蒙度过了他的知青岁月,这段游牧生涯对他的影响是深刻的,以致把一方燕园也依旧当成他跃马扬鞭纵横驰骋的牧场。  相似文献   

10.
寄自黄土高原的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作家张承志的《心灵史》出版后,在全国读者中掀起了一股争相阅读的热潮。回族人民也怀着极大的热情,四处购藏,虔诚阅读。本刊现在刊出西北回族民间的农民、阿洪、学生寄给张承志的几封信,他们共同表达了对本书的珍惜之情。这表明,作家真正走入了民间,了解了人民,并且写出了人民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张承志自创作长篇小说《金牧场》之后,进入了其创作道路上的转型期或过渡期,这一时期,他相继创作了三部中篇诗体小说,对小说创造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体现出了作家强烈的前卫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2007年8月,著名作家张承志先生来到万松浦书院进行访问与交流,并接受了万松浦书院网站的采访。采访者:万松浦书院网站海林(以下简称海)受访者:张承志(以下简称张)海:张先生您好,欢迎您来到万松浦书院,并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让我们的话题从您近期出版的《聋子的耳朵》这部作品开始。您通过这本书想要告诉读者们什么?张:我没有工资和单位,出版是我取得基本生活费的方式。至今为止我出版的差不多70本书中,各家出版社的选集、丛书五花八门。在这种情况下重复出版很多。但我注意保留一个全新作品的系列,让我的读者可以买新的作品集,而不用买重复…  相似文献   

13.
刘群 《回族研究》2002,(3):62-63
2002年3月的一个下午,我见到了马丽蓉送我的新著——《踩在几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封面上隐约闪现的黄土高原,一边被染成了深青色,一边则是略带灰白的苍茫,直觉告诉我,这似乎是在暗示着此书颇具有内涵深重而不失灵动之风的。它一下子把我的记忆拉回到读大学时的1993年,那时当我第一次阅读完张承志的《心灵史》时,我感受到一种近乎终结的力量,我发觉,文学走上信仰的那一瞬,就已经不存在了,剩下了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书页。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承志是一个独异而复杂的存在,其人其文的独特性引起了广泛关注争议和诸多误解误读。如何从学术角度评判张承志的文化人格及诸文本蕴含的文化精神,分析其小说、散文、诗歌诸文本显示出的文化精神内涵及其嬗变,透视其文体转换的内在精神依据等富有学术挑战性的课题,“富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而马丽蓉(以下简称作者)的新作《踩在几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为其博士论文修正本。以下简称著作)则充分体现了这种尝试的努力和成就。著作“有针对性回答并解决了课题所潜在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作家协会与国家民委共同举办的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于2002年8月揭晓,张承志散文集《一册山河》、杨峰散文集《托克马克之恋》获该奖项中的散文奖。同时获奖的穆斯林作家作品还有:马知遥的长篇小说《亚瑟爷和他的家族》,汪玉良的诗集《水磨坊》。  相似文献   

16.
白草 《回族研究》2002,(3):50-56
张承志的学术路子非常广阔,先后投身于考古学、蒙古史、中亚探查、回族与伊斯兰等分野,尤在“后《心灵史》”阶段,他用具有个人风格的文学散文、学术论文及学术随笔等文体,将学术与人生结合起来。本文尝试从北方民族史及文化研究、回族与伊斯兰研究、考古学及古代交通史、学术思想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张承志的学术思想作一大略的述评,以期引起更多研究者及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心灵史》是张承志迄今为止最重要、在回族群众中反映最深广的一部作品。它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依据作家发掘的回族民间秘不示人的典籍,以其惊人的真实和强烈抒情的笔调,勇敢地揭开了掩藏在沉默厚重的黄土高原下的历史机密,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个神秘主义教派的历史。它用人民性的观点统摄、处理历史素材,在描述民族历史、刻画民族英雄人物和底层劳动群众时,通篇渗透着人道主义的思想,处处闪烁着人性、人心、信仰和理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我身上的某种气质使我难以融入这个时代、这座城市,难以融入到知识分子和文人学士中间去。他们也强烈地感觉到我是一个异类。1989年我进入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师姐朱伟华说我是一个天生的"解构"主义者。理解张承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尴尬的难题。多少年来,我一直抗拒着他,始终回避着他。在张承志极力要成为一个强者的时候,我一直在追求成为一个"弱者"。陈福民兄读出了我的文字中间迥异于张承志  相似文献   

19.
玛拉沁夫是当代著名的蒙古族作家。他以蒙古人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撰写了这篇文章,评介了擅长写蒙古草原的张承志的作品,这确实是值得一读的。  相似文献   

20.
焉耆的时间     
杜剑 《回族研究》2002,(3):27-29
1985年,初识张承志老师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也许是一种缘分,抑或是真主的安排,1985年秋,我和承志老师在焉耆相遇。初识承志老师前,我就从来没有想过这一辈子能见到他,更没有奢望过能与他一起生活。我只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他作品的人,一个狂热的崇拜者,一个死心塌地的追随者。在那个年代,承志老师的文学作品《黑骏马》、《北方的河》陪伴着我度过了我美好的学生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