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回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回族文化又都具有所在区域的地方特色。福建泉州回族与西北回族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对福建泉州回族与西北回族作一比较,并对泉州回族汉化的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以回族为主要载体。历史上伊斯兰教所以能够在中国内地扎根发展, 与回族文化认同密切相关。从回族文化认同角度探讨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不仅可以对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融合有较清楚的了解, 而且可以从现实出发, 摸索伊斯兰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 并进而探求回族社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重关系互动中的回族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族认同理论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对“回回”认同的不同理解。从回族与其他民族的 关系以及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这个互动视角来把握和理解回族认同,是界定回族认同的一种比较宏 观的分析方法。回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中,展现出与伊斯兰教有关联的回族内在特征以及自身 性质和自身特点中那些已经被涵化了的汉文化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政权则整合和 强化了回族认同。对回族认同的界定,应有一种历史的眼光,应从回族与其他民族以及与国家政 权的关系,从回族形成、发展及演变的整个过程来加以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4.
泉州回族文化遗产是泉州回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其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与闽南汉族的互动中不断再创造的结果。它是泉州回族起源、文化变迁与融合、社会适应与发展、族群认同变化与重构、民族文化心理形成、变化和延续的历史记忆,是泉州回族社会历史发展与文化特性的象征与表达。 相似文献
5.
碑刻文献是体现回族社会思想意识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三类有代表性的碑刻文献,对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梳理,以实例举证的方式从认同国家政治制度、遵从与恪守国家法律、认同国家发展道路三个重要维度来考量回族根深蒂固的国家认同,由此展现自古以来回族的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传统,及其对新时代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是认同问题不可回避的当下背景。当下回族的国家认同表现出宗教、族群、国家交融的情境性与多元化的现代性特点。作为个体的回族,表现出信徒与国家公民双重身份叠合的现代性认同;作为族群的回族,表现出凝聚与疏离的现代性认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伊斯兰教认同与乌玛家园作为回族的理想图景,与民间社会不断通过伊斯兰文化再生产来调适国... 相似文献
7.
"五个认同"内涵丰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之一。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其在自身发展渐变中形成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回回"到"回族"的嬗变,不仅体现回族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程,也揭示了中国"家底"中少数民族("多元")不断凝结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一体")的规律。"五个认同"的内涵表明,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使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 相似文献
8.
族群认同与民族的界定——以回族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它的产生发展与民族认同密不可分。又因时代不同。族称、宗教、国家确认等相关因素介入,使其具备民族最本质的特征,即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9.
10.
回族古建筑——中国回族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移动文物的抢救保护与传承研究,是当代备受海内外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创新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和谐民族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必需重视研究的课题。作者通过多年的调查蒐集,将全国各地公布和发表的有关回族古建筑的文物考古资料,辑录整理出来,应用建筑学和考古学类型排比研究的方法,放在中国古建筑和伊斯兰古建筑的大系中,进行研究梳理,以期促进该领域研究之深入。 相似文献
11.
上一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人们迷茫于社会转型与道德失范,张承志的声音唤起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关注,尤其是青年人的血性,就我所阅读过的研究生论文里,以张承志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是比较多的。那些年轻的作者未必就是回族,也未必是同样的信仰,他们只是从张承志的声音里分辨出一种与时代趋向紧张对立,既孤独又有凝聚力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当代社会精神重建中极为需要的因素。我说张承志是孤独的,因为他的声音与整个经 相似文献
12.
西工委与《回回民族问题》——纪念《回回民族问题》出版60周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 ,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成立了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 (简称西工委 )。西工委成立后 ,为了加强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工作 ,西工委专门设立了民族问题研究室 ,对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和回回两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作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为党中央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 941年在延安以“民族问题研究会”的名义出版了《回回民族问题》一书。本文对西工委的工作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主要论述了在西工委领导下“民族问题研究会”所编的《回回民族问题》一书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hanging role of important sections of the Chilean political elites, from a Keynesian and Marxist cultu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thos, to a post-modernist set of values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the ideas of free markets and state withdrawal, as proposed by Hayek and Friedman. From strong support for,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role of the state as agent of change, social justice and social mobility, significant sections of the Chilean political class have come to accept the globalis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its determination of internal politics. Values such as solidarity and equalitarianism have given way to individualism and selfishness. Whether these changes reflect genuine commitment or tactical adaptation remains to be seen, but they are likely anyway to undermine the legitimacy of the democratic regime which replaced the 16 year dictatorship of the military under General Augusto Pinochet. The lack of real alternative societal models does not augur well for the fragile Chilean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4.
从族群认同走向民族认同——20世纪中后期广西的民族识别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族群是偏重于文化特征的概念,民族是偏重于政治的概念。广西历史上就已经形成了12个各自具有共同历史来源、文化上各具特点并内部认同的族群,经过民族识别,这些族群被确定为民族,使他们从族群认同走向民族认同。但是,这种民族认同是建立在族群认同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回族散居全国各地,长期以来不仅与其他兄弟民族间友好相处,而且在经济、文化、地缘等方面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回回民族历经上下千百年,更是在不断地反对民族压迫和抗击外强入侵的斗争中,谋求生存,获得发展。新式回族文化教育运动印证这一点,在关乎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关键时期,展现出回回民族团结抗争、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共赴国难的精神气魄和不屈不挠的热血本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回族家谱具体内容来探讨南方回族在历史上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重构。指出南方回族谱牒是特定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克服认同危机而所作的积极应对的手段,是回族社会内部进行自觉文化认同重构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南方回族在宗教认同淡化前提下文化认同重构的一种转换和替代。这种历史实践隐含着南方回族发展的一个历史特点,即家族意识的构建和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南方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