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我国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人口现实,阐述了党和国家制定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依据,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行计划生育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斯坦在独立前和独立后的民族人口发展实践中,民族人口政策的作用得到彰显。独立前,鼓励生育和移民政策对人口的增加、结构的改变起了重要的作用;独立后,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特别是主体民族人口的发展政策,使其民族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这主要是区别民族成分的移民进程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的形成与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人口政策是在对"独生子女"人口政策调整和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在此过程中,中央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方面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另一方面,又照顾了确有实际困难的家庭,允许他们间隔几年生育第二胎。现行人口政策形成后,中央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4.
"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末 ,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为特征的“后人口转变时期”。在对“后人口转变时期”人口发展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并对该时期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国人口政策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是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体系向现代生育文明转变的分水岭.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口政策可分为三个时段:1966年至1968年,政治动乱导致整个社会处于无序状态,传统的生育文化体系在社会上占支配地位,人口生产处于一种无管制的增长状态:1969年至1972年,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政府适时提出了有计划地增长人口的口号,但只是单个部门的单独行动,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所取得的成果有限;1973年至1976年,国家在有计划地增长人口的基础上形成了晚、稀、少的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预后效果.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口政策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价值取向,奠定了现行人口政策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汤兆云博士的《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一书是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的新成果,该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论证充分,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22个人口较少民族问题是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2005年制定出台和组织实施专项规划以来,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笔者在调查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实践措施、实践成效、政策实施中需解决的问题等基础上,对今后如何持续实施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历次调整及相关争论,指出完善当前人口生育政策迫在眉睫。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弊端和隐患主要有:孕产妇女为计划生育付出了沉重的健康代价;人口性别比失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金缺口扩大;年轻人口亏损;国防安全存隐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中国的人口生育政策早日开禁是上上之选,应坚持正确的人口价值观,回归计划生育的本意,以家庭计划为主,社会计划为辅。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项与人口较少民族减贫与发展至关重要的政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亟需进行评估和监控以使政策更加科学化、规划化。本文运用公共政策周期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数据评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制定过程、实施过程、监督过程以及政策满意度等,以期探究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特殊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完善,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扶持效果明显。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对外界扶持作用的依存度高,内部创造力严重不足,只有通过扶持政策与民族增长因素相结合,走少数民族自我发展的特色道路,才能彻底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分析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的变化和武陵山民族发展试验区初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景颇族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建立景颇族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试验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后,伊朗政府根据自身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经济现实,不断调整本国的人口政策;先鼓励人口生育,提倡早婚早育,增强本国人力资源储备;两伊战争结束后,鉴于本国资源与环境压力,通过提倡和鼓励的柔性办法减少人口生育,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2005年以后,由于人口增长率下降过快,为了预防将来的老龄化危机,伊朗逐步取消限制生育的政策,目前基本改为鼓励人口生育,但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压力下,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愿望很低,生育成本加大,人口增长不会太快.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国人口政策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是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体系向现代生育文明转变的分水岭。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口政策可分为三个时段:1966年至1968年,政治动乱导致整个社会处于无序状态,传统的生育文化体系在社会上占支配地位,人口生产处于一种无管制的增长状态;1969年至1972年,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政府适时提出了"有计划地增长人口"的口号,但只是单个部门的单独行动,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所取得的成果有限;1973年至1976年,国家在"有计划地增长人口"的基础上形成了"晚、稀、少"的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预后效果。"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口政策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价值取向,奠定了现行人口政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是我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已形成自上而下完整的政策体系,对这些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基于对云南、贵州两省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政策的微观调研上,总结出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一般特点:首先是政策的全面性;其次是政策的贯通性好;第三是操作性强。与此同时,深入剖析了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一、政策动态监测实施不容乐观;第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目标有所偏离和实现不均衡;第三、各省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执行程度有差别,政策实施效果有差异;第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明显针对性,对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政策的梳理、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还能够不断提高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人口问题将严重影响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人口安全已成为我国最基本的安全问题之一。我国人口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口低增长率和高增长量长期并存;人口总体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口健康;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加剧了社会养老保障的负担;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等。解决我国人口安全问题的主要对策:一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把人口问题摆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位;二是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规划;三是完善法律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协调;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因区位分布、地理环境、历史基础、文化观念等因素制约,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水平总体滞后,同步实现全面小康面临着特殊困难。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是集空间贫困、资本贫困、能力贫困、信息贫困于一体的深度贫困,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贫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减贫与发展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28个民族间存在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成本、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等诸多差异,加之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决定了扶持政策不能同质化和一刀切。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分类指导、因族举措、因地制宜、因时施策,实施差别化政策。  相似文献   

1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是我国民族院校特殊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具有理论性政策性、系统性准确性、现实性实践性和概括性归纳性等方面的特点.讲授好这门课程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和祖国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口较少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持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从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政策执行及其程序的角度分析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政策的整体观点提出对策,构建管理机制和人力资源政策及配套制度,为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理论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57年,在国家高层认识到需要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口问题的讲话后,理论界就中国人口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在重要理论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这场讨论,奠定了当代中国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基调,使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酝酿和实施有了坚实的群众性基础;积淀了关于人口问题的丰厚理论底蕴,为现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酝酿和实施以及新世纪以后人口理论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2005年到2010年,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效益,但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体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不平衡,不同民族间扶持政策的不平衡.这使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空间进一步变化,也一定程度地造成民族识别与认同的混乱,还给民族关系造成一定影响.扶持政策的瞄准机制欠科学和扶持政策推进实施的阶段性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下一步的实践中,扶持政策应从以微观经济效益为主向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社会效益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22个人口较少民族,他们人数少,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落后。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然而,由于政策的局限性和法律法规的缺失等致使人口较少民族的某些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将成熟、稳定和有效的政策法律化,制定人口较少民族保护法。全面保护人口较少民族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文化方面的权益,是保持人口较少民族的生机与活力,促进社会和谐与民族繁荣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