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心雕龙》是文论,《史通》是史学,何以一部文论作品会对一部史学著作产生深刻影响?其具体影响又是什么呢?刘知幾在认真分析《文心雕龙》何以产生的基础上,第一次大量引用《文心雕龙》、并明确标注刘勰之名及其著作.实际上,并非《文心雕龙·史传》篇,而是刘勰对"文"的基本观念,使得刘知幾找到了史学的安身立命之所,找到了可以一显身手的天地.《文心雕龙》所谓"文之为德也大矣"的理念,被刘知幾贯彻到史学观念之中,其"远矣大矣"的"文"正相当于"史";刘勰对晋宋以来"文体解散"的批判则成了刘知幾的理论武器,被他巧妙地运用到了史学理论的建树上,形成"文之将史,其流一焉"的观念.刘知幾是一个相当高明的学生,他大量采择刘勰的文词,运用刘勰的思想理论,却完成了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史学著作.《文心雕龙》的文章观念笼罩《史通》,却并未将其淹没,而是最终成就了文史双美的佳话,这正是中国文论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刘知幾在《史通.补注》中对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提出了激烈的批评,长期以来学界认为这是对裴注的否定。事实上刘知幾否定的只是裴注中的"补阙"部分,并不反对其中的"论辨"。而在论述史学价值、撰史准则和史书体例要求及比较研究上,刘知幾则对裴注多有借鉴,是阳毁其注而阴效其法。  相似文献   

3.
唐代小说,已由汉魏六朝时期的初具规模走向成熟,呈现出兴旺繁荣的景象。初唐人刘知几《史通·杂述》说:“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所由来尚矣。爱及近古,斯道渐烦,史氏流别,殊途并骛,榷而为论,其流有十焉。一曰偏记,二曰小录,三曰逸事,四曰琐言,五曰郡书,六曰家史,七曰别传,八曰杂记,九曰地理书,十曰都邑簿。”《史通》成书于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七一○年),所谓小说“斯道渐烦”,刘知几指的是初唐的事,“其流有十”,当然不包括盛唐以后兴盛起来的传奇小说,但刘知几颇具慧眼,  相似文献   

4.
刘知几撰《史通》是从史学的总体(史体)着笔,分正史、杂史两人类,正史归纳为“六家”,杂史析为“十流”。“六家”又总括为“二体”。“二体”以纪传为主,编年为辅,评述“二体”,贯穿《史通》全书。《史通》论述“虽以史为主,而余波所及,上穷王道,下掞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就“辨其指归,殚其体统”而言,大体包括以史核经揭穿经学的虚伪,赋于史学以理性的表现;抨击世家大族占据历史舞台,树立史家敢于直书的品格;针砭文弊,严正史学的体统等这几方面。由于刘知几不满于唐初贞观年间官修的六部史书,又不敢正面辄加批评,“遂于迁固以降,肆意触排,无所顾忌”。因此,他的史学主张大都从批判这六部史书中曲折地表现出来。金毓黻先生《中国史学史》说“刘氏之志,既不获申于修史故于当代官修之史亦抨击不遗余力”,可谓破的之论。本文仅就《史通》的“指归”、“体统”,试作简谈,敬求匡正。  相似文献   

5.
刘知几《史通》是一部史学名著 ,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系统小说观念的学术著作。他以史学叙事原则规范小说、否定小说的独立文体地位 ,却在事实上促进了小说理论的发展。他将“偏记小说”分为 10类 ,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小说文体的精细辨析。他总结的小说文体弊端 ,说明了小说独立的文体特征。这些都在实际上为唐代小说的文体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6.
刘知几《史通》在分析正史“六家”“二体”时,把“为体不纯”的史之杂作为“偏记小说”,并对其进行了类目厘定,这是关于中国古小说第一次明确的类目划分;其所分“十类”,虽然不尽科学,但是体认了“偏记小说”琐碎(?)残,并认识到琐碎(?)残的原因,抓住了唐前小说的体裁特征;从“以叙事为宗”出发,分析了史家叙事与小说叙事的根本性区别,以及小说“可观”审美功能的不可替代性,这正是唐后小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刘知几的史书方法论主要体现在《史通》一书中。刘氏对他之前的中国历代史书,无论是正史还是杂史,都做了全面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其中关于史书写著的方法问题,在文风、体制、语言、叙事、书法等各方面均有精辟的论述,且充满了强烈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8.
刘知几史学思想和理论主要反映于《史通》中。《史通》包括众多关于《国语》的论述。刘知几对《国语》的接受和研究构成了《国语》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刘知几对《国语》的作者、《国语》和《左传》的关系、《国语》对《史记》的影响、《国语》作为国别体的典范之作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翔实明晰的阐述。刘知几认为《国语》作者是左丘明,产生于左氏解经的需要。他已开始将《国语》从汉儒经学传播体系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9.
刘知几的编辑观——中国第一部古典编辑学《史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著名史学家、编辑学家刘知几的《史通》,历来被推崇为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与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享有同等地位。宋代学者黄山谷说:“论文则《文心雕龙》,评史则《史通》,二书不可不观,实有益于后学”。清代学者黄叔琳说:刘知几《史通》一“书在文史类中,允与刘彦和之《雕龙》相匹,徐坚谓史氏宜置座右,信也”。今人张舜徽教授说:“综观《史通》全书,……得与《文心雕龙》分途并驾,同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  相似文献   

10.
刘知几的《史通》成书后,立即得到他的知己、当时的名流学者徐坚、朱敬则等数人的推崇。徐坚赞叹说:“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新唐书·刘知几传》)但是,由于《史通》批判了包括经书在内的以往一切史书中的谬误和各种神道邪说,体现了某些朴素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触及了封建当权者藉以维护其腐朽统治的理论基础,动摇了他们当时的神权统治,从而开展了一场保书和毁书的尖锐斗争。刘知几在这场斗争中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他说:  相似文献   

11.
吕思勉先生所著《史通评》是对古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几《史通》一书的专门评论,他对《史通》的研究主要通过逐篇评论的方式,通篇来体现自己的史学史及史学理论观点。本文选择其中四篇有关古代史学发展沿革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正>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史通》的命名,刘知几自释为“昔汉世诸儒集论经传,定之于白虎阁,因名曰《白虎通》,予既在史馆而成此书,故便以史通为目。且汉求司马迁后封为史通子,是知史之称通,其来自久,博采众议,爰定兹名。”清人黄叔琳根据自己读《史通》的体会,认为“书以通名”,还兼有“博论前史,摭掇利病”之义。至白寿彝先生又从《史通》作者遍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史通.论赞》篇为中心,从刘知几对"论赞"的命名入手,集中分析了其论赞观的四个方面,进而探讨该篇中所体现的刘知几的著史思想,最后又从"太史公曰"及论赞源流的角度对篇目中值得商榷之处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14.
刘知几的《史通》是我国第一部以史学批评为主要内容的史学理论专著。他在书中倡导秉笔直书、善恶无隐的实录精神,但又激扬名教,袒护为君亲隐讳;他对孔子及儒家经典敬仰推崇,但又疑古惑经,直陈其虚美隐恶等不实之处;他肯定人事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又不排除灾祥符应的存在。刘知几的史学批评有诸多矛盾之处,对这些矛盾加以归纳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刘知几及其《史通》。  相似文献   

15.
刘知几的《史通》,为历代史学家推崇。然其《惑经》《申左》两篇的论述与其余诸篇截然不同。学界对刘知几经史观的考察多侧重经学或史学的单一角度,鲜有合而论之的全面研究。他在《惑经》篇中"以史论经",即以史的标准考订《春秋》,提出"十二未谕",且认为后人对《春秋》多有虚美。在《申左》篇中"以经论史",即以经的理念极力推崇《左传》,提出"三长五短"之说。这种全新的论述反映出刘知几特殊的经史观,极具探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知几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和著作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于高宗龙朔元年(公元六六一年),卒于玄宗开元九年(公元七二一年)。他在其主要著作《史通》一书中,以“多讥往哲,喜述前非”(《史通·自叙》以下引《史通》只注篇名)的批判精  相似文献   

17.
刘知几的《史通》一书中,蕴含着中国史学更革变化的思想。《史通》研究者多注意刘知几讲史法义例一面,很少有人说到他对于史学更革的研究,偶有言及也都语焉不详。吴怀祺先生在近著《中国史学思想史》一书中,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文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由我校历史系副教授张振佩先生撰写的《史通笺注》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七十万言,分上下两册发行。《史通》是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公元661—721)的作品,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张振佩先生研治《史通》已历三十余年,“对其所见的各种版本以及对《史通》的评、释、笺、记等,无不认真研读,仔细推敲,探流溯源,求其本旨。近年来又博考京、沪、宁三市各大图书之馆藏善本,兼采前人及时贤众长,倾全力笺注《史通》”。  相似文献   

19.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共著录"小说"42种,通过对这些"小说"书逐一考查,厘清其著录的正讹,并结合中国正史各《艺文志》与《经籍志》中"小说"著录情况,对先后成书的《隋志》、《见在目》、《旧唐志》、《新唐志》等重要史志的相关著录进行类别的比较,探究日本目录学著作中的"小说"观念与中国史志中"小说"观念的关系。《见在目》体现的"小说"观念,较为贴近《隋志》为代表的唐人小说观念,并以此为标准独立发展,而偏离《新唐志》为代表的析"杂传"入"小说"的宋人"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著名的笔记体志怪小说,《搜神记》保存了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资料,不仅可以作为正史《后汉书》、《三国志》注的来源,而且弥补了正史《三国志》记载的不足,也是《晋书》、《宋书》等史书的直接史料来源。因此,《搜神记》是值得历史研究者重视并深入加以研究的古籍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