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0年7月22日,国际法院就科索沃独立发表了咨询意见,裁定科索沃宣布独立没有违反国际法,没有违反联合国接管科索沃时颁布的《临时自治宪法框架》以及安理会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第1244号决议。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再一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轩然大波,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似乎有了“合法”的依据。作者就此提出反对观点,认为科索沃单方宣布独立违反了国际法多项基本原则,同时也破坏了国际社会的安定秩序,并就科索沃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人民自决原则以及现有的国际法规则,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是不符合国际法的。然而,国际法院对此发表了"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不违反国际法"的咨询意见。这反映了当前国际法运行中的"趋政治化"问题,即强权政治对国际法的过度干预和渗透。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总部发表的演讲中对"和谐世界"的阐述,为国际法"趋政治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借鉴——秉持"和谐世界"的理念,通过完善当代国际法体系、加强全球治理、积极推进联合国改革等方面的努力,构筑国际法制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以实现国际社会良法善治的愿景。  相似文献   

3.
科索沃问题的历史由来与国际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弹丸之地的科索沃,承载着太多太久的恩怨情仇。2008年2月17日,它单方面宣布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而独立,这一大胆的举动再次触动了国际政治舞台的敏感神经。对此,各国反应不一。科索沃独立事件严重地破坏了国际法律秩序。本文通过追溯它的历史,探究它的独立缘由,并就其独立所涉及的国际法的几个问题做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4.
由于国家独立问题所涉国际法解释的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在运用国际法解读科索沃独立时各取所需,立场迥异;国际法"挡"不住科索沃的独立,但科索沃能否成为正式的国家,还取决于大国的最后博弈。  相似文献   

5.
科索沃境内的民族冲突是导致科索沃独立的一个重要动因,其独立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策划和推动的结果。国际法院认为一般国际法中没有适用禁止宣布独立的规定,并得出结论认为安理会第1244(1999)号决议与《科索沃临时自治宪政框架》构成答复大会征求咨询意见时应该考虑的国际法的一部分。故国际法院在经过分析后最终认为科索沃的独立宣言没有违反任何适用的国际法规则。本文通过分析,指出"科索沃独立咨询意见"在国际社会的消极影响明显远超过积极影响。中国应通过综合努力促使国际法朝更加积极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尽管国际法院就联合国大会提出的问题采取了一种非常狭窄的回答方式,但是它的回答--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并不违反一般国际法--是正确的。当然,如果法院能够就当下自决的范围给予更多的指导性意见那就更好不过了。除非普里什蒂纳和贝尔格莱德之间达成协议,否则我们无法界定科索沃的明确地位,外界也应避免对这一结果妄加揣测或干涉。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法上建构人本秩序是国际法发展的重要倾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传统国际秩序追求相比,它体现着更高级别的正义。当前,国际法的许多新发展正在昭示着国际社会对人本秩序的肯定性态度。由于人本秩序关注的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人”,因此它会与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原则发生冲突。但这个矛盾不能否定人本秩序作为国际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独立宣告是一种突破主权隶属关系并宣布主权创立的单方行为。一份独立宣告欲实现前述目标,其基本前提就是必须满足相应的合法性要求。具体而言,即应保证国际法对该独立宣告秉持"支持"或"中立"的态度。独立宣告挑战既存主权秩序,国际法对相关实践的态度可分为三种:"支持"、"中立"和"禁止"。前两种情况都不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积极倡导,或尚无明确的禁止性条款予以限制。第三种情况则会导致相关独立宣告当然无效。对于合法性要件的具体内容,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论证:从正面角度来看,国际法支持的独立宣告是依据传统的自决原则提出的;国际法保持"中立"的独立宣告包括"科索沃独立案件"和"国内法允许之独立诉求"两种情况。从反面角度来看,一旦国内法授权下的独立宣告违反了国际法禁止性规定,如非法使用武力或种族压迫与歧视,将被视为不具有法律效力。为此,国际法设置了"不予承认"的国际义务以阻止和惩戒相关实践。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国家承认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国际社会的国家承认实践对传统的国家概念及国家概念的某一要素在程度上的要求产生了重大影响;"宣告说"虽然在传统国际法的理论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但"构成说"更多地获得国际社会的国家承认实践的支持;国家承认还呈现出所谓"权利化"趋势,除了自决权之外,人权与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民主、法治等都成了欧美强国国家承认的标准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国家承认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国际社会的国家承认实践对传的国家概念及国家概念的某一要素的在程度上的要求产生了重大影响;“宣告说”虽然在传统国际法的理论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但“构成说”更多地获得国际社会的国家承认实践的支持;国家承认还呈现出所谓“权利化”趋势,除了自决权之外,人权与人数民族权利的保护、民主、法治等都成了欧美强国国家承认的标准和条件。  相似文献   

11.
科索沃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山共和国的独立使科索沃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塞尔维亚声称不放弃对科索沃的主权,国际上也有反对科索沃独立的声音,但舆论普遍认为未来一年内科索沃实现独立将不可避免。本文对科索沃问题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对科索沃战后局势和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科索沃既成现实的阿、塞南北分治使科索沃分裂、科塞重划边境的可能性增大,国际社会多年来坚持的“不以民族居住的自然边界重新划定国界”的巴尔干政策面临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2.
国际刑事法院是人类社会第一个长期的独立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尽管其管辖的罪行只有四种,但其管辖权的行使仍然难免与国家司法主权发生法律冲突。因此,尊重国家司法主权和维护国际法律秩序就成为了国际刑事法院的历史使命。为此,国际刑事法院将其管辖权的行使定住在补充性这一前提之上。本文结合国际刑事法院对达尔富尔问题的管辖事例,阐述了国际刑事管辖权的发展及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补充性原则的创立和具体表现,并就管辖权补充性原则在实践中如何应用提出了自己见解,同时也对国际刑事法院对达尔富尔问题的管辖是否具有法理支撑明确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法理学上的部门法划分标准以及新近提出的国际民商新秩序概念,统一实体法在国际法学体系中宜归入国际私法学范畴。现存国际法学体系的构成受到挑战。国际公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服务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国际经济法主要调整国家因为调节国际经济生活而产生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目标;国际私法以国际民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为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4.
国际刑事法院成立是国际社会法治化、民主化的重大转折点。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是以补充性管辖原则为基础的一系列管辖原则、管辖条件和程序。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国际刑事法院的行使管辖权的目的是维护司法独立性与限制国家主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为了让国际刑事法院管辖规则获得普遍认可,完善某些机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公认的司法独立包括司法权的独立、法院的独立和法官的独立。其中,法官依法独立审判是核心内容。国外宪法一般直接将司法独立规定为:法官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我国宪法的规定与国际社会有较大的差距。这种落后的观念是导致我国司法不能独立的首要原因。因此,在我国要实现司法独立与法治,应首先完善宪法确立与国际社会一致的司法独立观念。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来,国际社会一直想建立一个常设性的国际刑事法院。经过长期而曲折的努力,具有国际刑法发展史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刑事法院终于在2002年7月1日成立了。这是国际法发展的历史性突破。然而,它的出现将会涉及一系列的国际法理论和实践问题。设立国际刑事法院,可使那些犯有严重国际罪行的个人最终难逃法网;而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行使却经常与国家主权发生冲突,这就决定了它的管辖前提是对国家法院的补充;它的检察官、法官在任职资格及权力的行使方面也应保持其司法独立性;由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作用势必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所谓外国人的私法地位 ,在本质上即外国人在内国的法律人格及其私权享有的存在状态。对外国人私法地位的承认 ,作为国际私法的基本制度与理论问题 ,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私法的基础并决定着国际私法的价值与发展。本文对外国人私法地位承认的必然性作了自然理性基础、财产分配基础、社会存在基础和利益需求基础四个方面的法哲学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