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诗词中意象因袭是很常见的现象,被频繁袭用的意象已演变为公共意象.虽然公共意象可以靠相互夹带、时空叠合的方式时时翻出新意,其审美创造性毕竟大打折扣.元曲作家曾采用直陈的写法颠覆传统审美意象体系,然而意象不足也就意味着诗意不足.明清诗歌重回因袭唐诗意象的老路,古典诗歌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元曲选》与《元曲选外编》的梳理,可以发现,寺庙场景在整个元杂剧的艺术构思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并在情节中展现出三种不同形态,其作用也不同。在叙述层面上,寺庙场景又存在着表层功能与深层功能两个层面,较之于其他场景,更能体现元杂剧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刻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元曲选》与《元曲选外编》的梳理,可以发现,寺庙场景在整个元杂剧的艺术构思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并在情节中展现出三种不同形态,其作用也不同。在叙述层面上,寺庙场景又存在着表层功能与深层功能两个层面,较之于其他场景,更能体现元杂剧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刻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艺术对《三国演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杂剧的审美观、题目正名和连本戏的体制、程式化的表演等,对小说《三国演义》的酣畅叙述描写、章回体结构的形成、类型化的人物塑造等都有重要影响,尤其元杂剧的酣畅美是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突破,对该小说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造活动则是和艺术教育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弄清楚艺术教育、艺术创造活动的概念内涵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章着重从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本质、实施过程、目的和任务等几个方面作了比较分析,以期能把艺术教育的概念内涵解释清楚。在指出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区别的同时,文章也深刻分析了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译学研究中"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创造与叛逆之间的关系还比较模糊。从文学翻译中的忠实性创造和叛逆性创造入手,尝试厘定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应在翻译这样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过程全面的分析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7.
论艺术创造与艺术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它区别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具有意识形态范畴中上层建筑的某些素质和特征.艺术生产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艺术美与艺术善相互构成,成为艺术的一个整体.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艺术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8.
元代杂剧中的悲剧大多呈现出悲中见喜,苦中有乐的特征,形式上的大团圆结局彰显出悲壮气氛与哀婉情调。许多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带有明显的伦理情怀与道德批判色彩,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生活现实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陈永江 《社区》2013,(33):55-55
娘送来女儿的棉衣,我心疼地埋怨:“眼睛不好,以后别做了买着穿就行。”  相似文献   

10.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研究元杂剧的语言,可知元杂剧形成了一套与士大夫阶层的话语不同的市民话语体系,如“造反者的话语体系”、“青楼话语体系”、“商人话语体系”等,它吸收了宋元以来的民间文学、市民文学的话语养分,具有鲜明的市民话语特征,反映出元代市民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的诉求,是元代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创造思维?这是一切创造学研究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创造思维本质的几种观点的比较以及从思维过程、思维结果、思维结构、思维形式等几方面来阐述创造思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艺术表现的探究,揭示艺术创造的内含与本质是创造美.并将美的表现分为自然美与艺术美两个层次给予阐述.在此基础上讨论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基本修养,最后将这一基本修养归纳为:丰富的生活体验、渊博的学识修养和高妙的表现技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14.
现代诗歌审美艺术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创作不是人的一般性认识活动 ,它首先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本文从审美创造这个角度出发 ,顺应转型变革时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的更新 ,阐述了对现代诗歌艺术活动的本质性认识 ,从而归纳出现代诗歌的审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现代辩论非比寻常的智力交锋性质,决定它要以专家和公众的思辨认知、哲理趣味及语言美共识为转移,因此创造性地把握辩题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构宜本方立场宣陈的框架甚为重要。析题、提问、解题、立论、过滤全过程贯穿的正是当代辩论创造的美学与逻辑。  相似文献   

16.
艺术创造与疯狂有着不解之缘。疯狂即对常态的偏离 ,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必要条件。大量事实证明 ,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与精神病患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皆处于对常态的偏离之状 ,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对存在状态有着清醒的意识及高度自觉的选择能力 ,后者则无。多数艺术家在完成艺术创造后通常很快能回返作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但也有些艺术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从疯狂状态中走出 ,有的人甚至走不出来 ,最终为疯狂所吞噬  相似文献   

17.
创造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 ,是各领域关注的焦点 ,但创造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中西创造观有何异同 ,尚很少有人关注。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 ,考察了中西创造观念的内涵和演进 ,进而从创造成果、创造过程、创造境界三个层面 ,对创造的概念进行了多维立体界定  相似文献   

18.
19.
元杂剧中存在大量的恶妇形象,这些形象因其模式化表现而具有了符号意义.恶妇形象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除了有其现实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处于现实困境中的杂剧作家需要她们作为一种思想载体来曲折反映社会混乱、自身价值跌落所带来的心灵痛苦,也显示了他们因社会地位下降而引起的心理弱化,以及虚幻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思维。艺术隐喻就是人脑运用隐喻方法,通过已知的某一事物的个别属性来暗示或者隐合另一事物相似属性的信息加工处理及整合过程。艺术隐喻具有发散性与跳跃性、形象生动性与创造性、以相似性和类型性选择为基础、意向的不确定性等特征。艺术隐喻的主要方法有主动隐喻法、存在性隐喻法和可能性隐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