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论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其互相联结之后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同志的这一结论是对对立统一规律学说的深化,是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有的同志说: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专门研究了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见《论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一文,载1978年第12期《哲学研究》)的确,《矛盾论》中在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曾提出了一个哲学界认为十分重要的哲学命题。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就是著名的“矛盾精髓说”。那么,为什么说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呢?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没有明确地回答。而后来的哲学家们在解释这一命题时,却众说纷纭。如有的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普遍存在和特殊表现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提出;“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以下引文凡未注出处者,均引自《矛盾论》)通篇《矛盾论》,除第一节以外,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这一点,在结论部分说得很明白:“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  相似文献   

5.
国家的主权和统一是立国之本 ,是矛盾的普遍性 ,共性 ;港、澳、台地区的不同制度 ,不同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是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邓小平同志把毛泽东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的原理 ,运用来解决港、澳、台问题 ,巧妙地把“一国”与“两制”有机结合起来 ,把国家主权与国家制度和谐统一起来 ,使绝对的“一”走向了相对的“一”,把绝对的“一”与相对的“一”辩证地统一起来 ,是对唯物辩证法“精髓”的深刻思考、科学应用、高度发挥和创造性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 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这是辩证法表示同一系统中同等关系的重要范畴。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曾指出:关于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我们在学习辩证法时,都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着使社会科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租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我们要充分认识理论工作的重要性,在党内、人民里面重申理论战线的重要。针对  相似文献   

7.
“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名著《矛盾论》中提出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断。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不仅对于我们深入地领会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正确评价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而且对于我们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①“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②并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③五十年前,震撼福建的闽西武装暴动和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红四军入闽,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雄辩地证明这一光辉思想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就文艺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作了雄辩、深刻的分析。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在新时期就“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生活是文艺工作的源泉”这一真理 ,作了进一步的深入论述。党中央三代领导核心的见解是一脉相承的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了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把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称之为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是不科学的,其理由是:提出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概念是对真理的本质片面性认识的结果,容易造成与事物客观性概念的混淆,同时也不能把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的客观性,作为真理的客观性的根据。应当摈弃“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提法,确立“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的提法。摈弃“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的观点,确立“真理的发展是从低级真理向高级真理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毛泽东真理是古今中外一切哲学家不断探讨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怎样看待真理,就是真理观。它是人们对真理总的看法,或者说是人们研究和利用真理的根本观点。毛泽东思想的真理观,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研究和利用真理的根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这个真理观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就指出:我们的文艺“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从这个根本问题出发,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方针和路线。文艺为工农兵的方向,就是毛泽东同志文艺思想的实质。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则是毛泽东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制定  相似文献   

13.
1 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思想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包括教育目的、本质、内容、方法和管理等等。启发式教学就是他一贯倡导并亲身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一九二一年,毛泽东同志就反对做灌注食物式的教师。为了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崇高理想。“为了发现真理,造就人才”,他和其他同志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就提出:自修大学的学生研究学问是“自己看书,自己思索”。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抱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对人民内部是否存在阶级斗争的问题也应该如此。就是说,不要一刀切。虽然在现阶段的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矛盾不是阶级斗争的问题,但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民内部的矛盾有的就带有阶级斗争的性质。因此,必须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为了研究人民内部是否有阶级斗争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人民?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64页)这是因为革命的任务变了,“人民”这个概念内容也要  相似文献   

15.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是没有相对、绝对之分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这一论断是由列宁首先提出,并为毛泽东所进一步发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作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一定意义上应该是同时绝对或同时相对的,在同等条件下区分为一个相对、一个绝对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6.
政策和策略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通向革命和建设的中介与桥梁,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行动指南。革命导师非常重视政策和策略,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98页)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同样懂得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其突出表现就是他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提出和制定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和策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有关思想,  相似文献   

17.
真理的绝对和相对及其转化问题,是哲学界颇有争论、令人困惑的问题,木文从新的角度分析真理的绝对和相对的两种含义,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等同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真理的绝对和相对的两种不同的转化及其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不断交互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社会如此,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如此。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明确论述过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毛泽东同志却非常明了地提出了这两对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断,并对它们从静态的性质到动态的形式都作了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过,社…  相似文献   

19.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并为其实现做出了光辉的典范。早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关于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且告诫,“你对那个问题的社会历史情况既然未调查,不知底里,那末,你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一定是瞎说一顿。”为了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深入农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邬调查”、“兴国调查”、  相似文献   

20.
吴家麟同志在《概念要明确——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一文(以下简称“吴文”,载人民日报1979年8月7日)中正确地指出:“主张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的同志,一方面把真理包括在认识、理论之类主观现象的外延之内,另一方面又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东西,因此就难于自圆其说了。”“只要谁把真理的外延包含在认识、理论的外延之内,谁就回避不了‘有的真理有阶级性’这个结论”。但遗憾的是,“吴文”并没有根据这些正确论断,遵照真理属于认识、理论范畴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