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究竟何时第一次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是什么?贺彦波同志在《历史唯物主义一词小考》(见《江汉论坛》1983年第6期)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读后给人以启发。但其中有些问题值得商榷。苏联学者巴加图利亚在《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中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术语首次出现在1890年9月21日恩格斯致约·布洛赫的信中。贺文也持这种观点。然而,仅就我所接触到的材料来看,“历史唯物主义”术语第一次出现是在1890年8月5日恩格斯致康·施米特的信中。恩格斯指出:德  相似文献   

2.
今年8月5日是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纪念日。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不可分离地连在一起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之间深厚诚笃的革命友谊,亲密无间的学术台作,伟大无私的相互帮助是无以伦比的,是和他们一生的革命活动凝结在一起的。在恩格斯逝世纪念日,我谨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伟大贡献作一初步的整理、研究,从中我深受教育和启迪。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学”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立”的预设前提出发将马克思恩格斯在俄国公社问题研究上的差异扩展为对立,主要围绕着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上恩格斯的“单线论”和马克思的“多线论”的对立,在俄国社会发展前景上恩格斯的“悲观”与马克思的“乐观”的对立,恩格斯扩展“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应用范围背离了马克思等三个方面.持这种“对立论”观点存在三个认识误区,没有考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辩对象的不同,忽视了在1882年《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里两人已经达成统一的认识的事实,没有看到两人产生不同论述背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变化这一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俄国农村公社性质和定位的分析、对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和坚持社会主义革命的立场等重要问题上都有一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近几年泛滥于哲学领域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中,从反映论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歪曲与贬低的言论,颇为时髦。在这方面,王若水的《现实主义和反映论问题》(《文汇报》1988年7月12日、8月9日)与杨春时的《也谈文学的主体性与反映论问题》(《文汇报》1988年8月23日)就很有代表性。本文仅据这两篇文章所涉及的几个有关反映论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几乎所有对反映论提出异议的论者,都注意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异。王若水与杨春时同志也是如此,并且据此把从马克思到列宁的反映论思想描述为一个每况愈下的过程。王若水同志认为,列宁的观点与恩格斯相比已有“变化”,更“和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赵家祥 《河北学刊》2003,23(4):189-19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设想展开过热烈的讨论 ,在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思想的同时 ,也在不少方面误解或误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笔者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否提出了在落后国家首先发生并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思想、马克思在“跨越”问题上早年思想和晚年思想是否相互矛盾、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否在“跨越”思想上相互对立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否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的证实等四个方面的冷静反思 ,得出了与不少学者不同的结论 ,意在澄清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跨越”思想的误解。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几点区别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中华 《东岳论丛》2004,25(3):10-20
正视马克思同恩格斯在思想上尤其在哲学思想上的区别 ,对于恢复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思想的本来面目 ,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 “超验”视野与“经验”视野的分别 ;2 “存在决定意识”与“物质决定精神”的不同 ;3 大写的“真理”与小写的“真理”的距离 ;4 “彼岸”的“自由王国”与“此岸”的“自由王国”的差异 ;5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个性分野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略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俄国公社问题上的“不同意见”──驳“马恩对立论”毛石成勿庸讳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和俄国社会的前途问题上存在着某些不同的意见。这对于探索中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来说,本来是一种极其正常的现象。可是,所谓马恩“对立论”却似...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是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在这一过程中,恩格斯不仅以他独特的道路和方法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发、推动作用,而且还独立探索并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部分重要原理。但不能因此否认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中的主导地位,广松涉的“恩格斯主导说”错误地理解了这一关系。“恩格斯主导说”提醒我们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恩格斯。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在西方,从二十年代始,在对恩格斯的非难中就指责他不重视人,只重视自然界.指责恩格斯把辩证法扩展到自然界是“对辩证法的误解”.这种曲解成为以后资产阶级学者加以发挥的中心议题.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这种观点进一步得到发展.近十几年来,达到了新的高潮.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竟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作为他们的研究课题.1972年,西德出版了一套比较百科全书,名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与西方社会》,其中写有恩格斯的专章,论述恩格斯同马克思的对立.1975年,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本得尔出版了《对马克思的背叛》一书,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的哲学观点称作是“对马克思的背叛”.  相似文献   

10.
社会历史合力的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坚持的观点。马克思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他运用社会历史合力的观点考察、分析和总结了1848年的法国革命,写出了闻名于世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成为运用社会历史合力观点考察社会历史运动的“光辉范例”。恩格斯在他晚年时期尤其重视社会历史合力的作用。在恩格斯的言论和书信中反复地表述社会历史合力的观点。最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1.
“群众”是唯物史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但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具体阐明“群众”概念的具体所指,导致人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群众”的相关文献阐述,发现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阶级和阶层的分析方法,分别在个体意义、普遍意义和革命动力意义上对“群众”概念的不同指向进行了具体性澄清,与之相对应,就分别赋予“群众”概念以“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人数众多的群众”以及“真正革命的阶级”三种不同的实体形态,既有力地驳斥了旧哲学思想谱系对“群众”概念的歪曲认识,又丰富和发展了他们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内涵,为无产阶级政党确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我们准确理解唯物史观的真谛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迄今已届百年。作为“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仍在世上共享盛名。他们总结、概括人类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成就,于19世纪中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归根结底,都在于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提供科学论证,寻求实现这一规律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为无产阶级指出解放的道路。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最后结论和最终归宿。当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对恩格斯百年忌辰最好的纪念,莫过于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和开辟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一八五九年马克思、恩格斯批评拉萨尔历史剧《济金根》的两封信,分析了他们之间在历史、现实、政治、戏剧、创作方法等方面的根本分歧,从而阐述了马克思、思格斯在这些方面所展现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同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第一次提出的现实主义命题和无产阶级的现实主义要求,使得这两封信在文学艺术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文中特别论及马克思、恩格斯从未使用过“革命悲剧”一语,他们所使用的“悲剧”一语,其含义也与拉萨尔不同。“革命悲剧”的说法是拉萨尔提出的。苏联学者里夫希茨编辑《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一书时,曾将有关书信和文稿汇集一组,冠以“革命悲剧问题”的标题;我国的某些学者沿用此语,并颇多引用恩格斯的这句话:“……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性的冲突”,以为这是“悲剧”和“革命悲剧”的马克思主义定义,这同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是大相背谬的。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两张反映社会资本再生产全过程的图表,并在1863年7月6日恩格斯的信中指出,要用其中第二张表“来代替魁奈的表”。以后这两张图表就被称为“马克思的经济表”。现在马克思的经济表已广为人知,但对于它和魁奈的经济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创立过程中的作用这两个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本文试图对此拾遗补阙。一、要分析这两个问题,必须先对马克思的经济表加以解释。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那封信中对第二张图表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而且马克思的两张经济表所反映的理论内容并无多大差异,所以本文取第二表作为分析对象。  相似文献   

15.
龚杰在《马克思说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湖南师院学报》1983年增刊)一文中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经济形态概念和社会形态所赋予的内容是不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真理的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列宁说:“马克思在1845年,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2年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9页)马克思、恩格斯在半个世纪里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列宁、毛主席一贯强调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林彪、“四人帮”根本否认真理的实践标准。张春桥胡说什么:“思想上正确与错误,决定于理论。”(1975年3月1日讲话)完全颠倒了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17.
(一)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无论是西欧还是东欧,都有一些人抓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经历、气质、学术道路和学术分工上的一些不同,制造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的神话。他们特别责难恩格斯“歪曲”马克思的观点,用经济决定论代替历史唯物主义,用自然辩证法代替马克思的主体——客体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关系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理论界大致形成了“一致论”、“对立论”以及“差异论”等几种观点。不同的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者吉登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马恩的关系做了“一致论”的论述。吉登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一般差异、友谊关系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作了深刻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学术关系,对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略论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张峰1883年3月14日,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世长辞,指导各国工人运动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恩格斯的肩上,恩格斯成了“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选集》第1卷第86页)。此时的欧美...  相似文献   

20.
在前一阶段中,不少人都认为“社会学”这一名称是资产阶级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于1838年在新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并使用的;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种说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没有使用‘社会学’这个名称”。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