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设具有稳定产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潜江市为例,在考察高标准基本农田耕地潜力的基础上,重点评估其产能稳定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理想解逼近法对研究区耕地资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选址区。研究表明:潜江市耕地质量总体较好,潜力水平整体较高、局部较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潜力区可分为高、低潜力两区,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61.19 %和38.8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稳定区可分为高稳定区、中稳定区和低稳定区,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0.78 %、54.80 %和24.42 %;将潜力区和稳定区进行空间叠加,得到高稳定高潜力区、中稳定高潜力区、高稳定低潜力区、中稳定低潜力区、低稳定高潜力区和低稳定低潜力区6个建设分区,选定高稳定高潜力区和中稳定高潜力区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选址区,面积为579.98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47.22 %。这为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体系、真正落实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国策,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依据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和代表性等原则,构建了低碳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通过评价指标综合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对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1)构建的低碳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潜力综合评价等级为四级,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3)为促进浙江省低碳经济的科学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建立碳排放和碳汇管理体系,引进国外先进低碳技术,提倡低碳消费、低碳生活方式,植树造林、扩建绿地。  相似文献   

3.
正确合理评价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是中国当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密切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经济长期持续协调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就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来说,经济增长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根据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认识和相关文献梳理及政府政策导向界定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考虑区域经济增长的特点及其经济发展的现实阶段,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持续性、潜力和福利性等五个方面设计出相对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测度的定量尺度,同时构建了综合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因子分析通用模型,以更好地反映和评价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为后续研究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尺度,为经济实践和宏观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钢铁企业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同时,也是资源能源消耗巨大的产业,其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因此,科学合理地评价其低碳经济发展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钢铁企业的相关产业特征,从能源消耗及利用、环境污染及碳排放、经济效益、综合协调发展以及低碳可持续发展潜力五个方面构建钢铁企业低碳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某钢铁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以17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了区域经济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加权求和以及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1995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经济因素和可持续因素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均有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分布不均衡问题仍明显存在;自西向东阶梯式的经济布局进一步强化;环海地区经济密集,内部经济差异程度扩大;以胶济—青荣线为轴的"一体两翼"格局凸显,经济布局"北高南低"日益显著.因此,缓解区域差异问题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要适当发挥经济集聚区扩散作用,加强地区间经济联系,提高区域经济创新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合芜蚌创新区内政治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五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创新区发展环境仍存在一些问题:创新区对政策依赖程度过大,区域自主发展动力不足;区内无显著自然资源优势,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度高,可持续发展动力匮乏;创新性潜力开始不断展现,创新型产业发展水平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理论解决方案:一是转变GDP至上的经济发展理念,改善地区人居生活环境;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升级、完善传统产业;三是扩大企业创新内容,构建创新型企业组织.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综合承载能力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掌握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认清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的特征,才能为各个经济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文章通过构建产业转移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进行排序比较分析,并提出改善和提升四大经济区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于增强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了包含"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客观赋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和分析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规律和障碍因素.结果显示,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呈平稳增长态势,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及新余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高等级;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性呈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大部分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素在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源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分别是影响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推手。从区域经济程度、发展公平程度以及发展速度三个方面构建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11—2020年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的市场一体化程度趋于稳定,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内部市场;泰尔系数反映出区域总体差异呈现出波动状态,有递减的趋势;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总的来说,这十年山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整体在不断提高。为分析新冠疫情的影响,构建了山东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熵值法的VIKOR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16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五个层次,并探讨其原因。最后,建议对区域经济进行统筹规划促进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改革,同时积极探讨和谋划“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多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统筹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虽然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地位,而且其内部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选取三大区域的10个地级城市,构建了由10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体系,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比较,将三大区域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结果是陕北经济发展最快,有取代关中领头羊地位之势,陕南经济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2003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陕西省85个县(县级市)进行综合评价;采用Ward聚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陕西省县域划分为五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分析其县域差异的空间特征,探讨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结果认为: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充分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稳定发展为基础,以倾斜发展为手段,以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快速与协调增长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区域品牌建设在我国科技创新的桥头堡和经济活力最强区域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和引领带动性强等特点,综合Interbrand品牌评价方法和Aaker十要素模型,构建了一套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品牌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考虑到评价者群体的不同偏好情况和评价信息的模糊不确定性,基于犹豫模糊TOPSIS方法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品牌价值评估模型,并对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五个区域品牌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显示:香港人工智能品牌的稳定性、示范性和趋势类指标得分值较之其他品牌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其总体评价值和排序处于最优;东莞市光电通讯品牌的评价值和排序仅次于香港人工智能品牌,同属于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品牌建设较好、价值较高的范畴;珠海市电子信息品牌和惠州市新能源品牌的价值评价比较接近,处于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品牌建设的第二梯队;而佛山市汽车品牌则处于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品牌建设情况一般、品牌价值一般的第三梯队.实例分析为大湾区的区域品牌建设提供了 一定的参考,同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对客观评价区域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提出优化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突破以往研究局限,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进行重新界定,并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水平指数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两个方面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建立城市经济潜力与可达性等级间的关系模型,探讨铁路网建设对城市及区域可达性的影响,并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进行实例分析。东北地区大城市可分为5个等级,对于因可达性水平较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城市,需要通过修建铁路提高其可达性水平以促进经济发展。本文所建立的城市可达性等级模型可用于分析区域内城市发展与铁路网建设的关系以及对区域铁路网进行评价等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压力指数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天然水资源相对稀缺性,并判断水资源是否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水资源压力从水资源需求角度,可分为水资源数量压力、经济水资源压力和水环境压力,它们分别受人口密度、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以及环境对水资源需求的影响.水资源综合压力为上述这些压力按一定权重的组合.本文在不同水资源压力指数计算的基础上,对全国各行政区域的综合水资源压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构建区域经济差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2014年海南省经济统计数据,以SPSS为工具,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海南省18个市县的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差异,分析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协调海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及时掌握区域循环经济运行状况、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确保区域循环经济系统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研究区域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与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设计区域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组合权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构建基于位分值法和线性加权和法的区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模型.以重庆市为例,采集重庆市1997-2005年历年纵截面数据,对重庆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模型验证及态势监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指数随时间序列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循环经济系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8.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分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了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四大系统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构建技术创新、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从技术创新和保护环境的视角,构建江西省各设区市技术创新、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的评价指标,并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技术创新、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在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中有重要作用;南昌市在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改善、外贸发展方面位于江西省前列;景德镇市在构建技术创新、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以黟县传统村落为例构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线性加成法构建评价模型进行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发现: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中,开发效益权重最大,指标层中,旅游开发潜力中传统村落价值权重最大,旅游开发条件中生态环境条件权重最大,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中地方政府权重最大,开发效益中生态效益权重最大;黟县传统村落整体旅游开发适宜性优良,不同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存在差异;黟县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分为高适宜性、较高适宜性和潜在适宜性三种类型。建议对不同类型村落采取不同开发模式,既要保护传统村落,又要促进旅游开发,推动传统村落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