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晨红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
告示语的实质就是发布者对大众直接或间接地发布某个指令,禁止、祈求、建议、告知公众实施某一行为。告示语多属指令性言语行为。直接指令告示语多使用祈使句或带有禁止不许请勿请等词语。间接指令告示语表达形式灵活,有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种表达策略。话语主体的社会角色关系制约着告示语言语指令行为的选择。间接指令类告示语的指令力度小于直接指令类,但指令效果高于直接指令告示语。 相似文献
2.
王征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Z1):35-36
环保类告示语作为社会用语的一种,具有社会用语的一般特征。其目的在于希望能够唤起受众的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卫生,创造和谐生态环境,从而减少或者杜绝危害环境的行为。本文从环保类告示语的词汇形式和语法形式入手,阐述环保类告示语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3.
互文的界定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河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3):40-42
目前,有的论者将互文与变文同义、同义连用、倒置等几种修辞手法等同.本文对此作了一些区别和辩说,并对互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即以相同的字面形式所形成的互文量为标准,分为双重互文和单项互文. 相似文献
4.
图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指涉运用视觉修辞的手段,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发的历史文化联系。互文共律的语图叙事、互文隐喻的转义生成、互文语境的图像释义构成了语图互文的理论框架;图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对话叙事、跨域映射和情景生产,以造型表意和意指空间的对话、源域和目标域的图式转换、生存共生发展复兴的情景创设,构成了图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互文之维;图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叙事转义释义策略,则以承载内容主题和增强参照联想的信息加工,凝练转换装置和深化理解认知的概念迁移,集成情景图像和形构象征解码的文化场域,构成了图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互文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闻标题的互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晨红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3):85-89
把互文作宽泛的理解,它就不仅只见于文学作品的诗歌中,而且也广泛地存在于实用语体之中,尤其多见于新闻语体,通过考察发现,互文在新闻标题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向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2):94-96
互文指涉的识别和转换是互文译论的核心问题,而互文指涉的识别又是其转换的前提,但是迄今为止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通过对一些互文指涉识别不当而导致转换失误或偏差的个案的分析,区分辨别出一些可以作为互文指涉识别的互文标志。 相似文献
7.
王耀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07-109
互文是《诗经》中比较重要的语言现象。前人研究《诗经》的重点在诗旨的阐发和字词的训诂上,有关《诗经》互文为数不多的说解零星地散见于各书;今人给《诗经》作注,一般不提修辞手法。所以,把《诗经》互文的种类和作用梳理一番很有必要,因为这将有利于我们发现和理解该书诗句中的互文,也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原诗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程国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Z1)
阅读古代诗文及注释常会遇到一些互文语句。这些语句字面上容易理解,但若不联系互文加以解释,就会望文生义,产生误解。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明互文的结构而致。互文的常见结构方式有二,单句互文和对句互文。在一个单句里有关词语交错成文、互见其义的为单句互文。上下句有关词语交错成文、互见其义的为对句互文。对句互文又可分为异词同义互文、有关词语交错互文、对句交错省略互文三种形式。异词同义互文,即指上下两句中两个同义词互用,这主要为避免行文重复。有关词语交错互文,指上下句有关词语互见其义,理解时有关词语要交错互换。对句交错省略互文,是指把两个词、词组或句子各自省去某些部分。然后合成一句或分置两处,理解时须上下两句互相补充拼合。 相似文献
9.
郭辉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114-115
从古代汉语给互文的定义入手,指出了互文在现代汉语的韵文、散文及杂文、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运用情况,并分析了现代汉语互文的种类及在表达上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杨经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1):35-38
互文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参互见义的修辞手法,互文性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本理论的重要术语。二者虽然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范畴,但它们对于文本的阐释策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阐释观念从“互文”到“互文性”的演进,反映了人们的阐释视野日渐开阔,并进一步认识到文本意义的本源不仅仅在于自身,还取决于他者对自身的映射。这种阐释观念的演进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在文本意义产生问题上对于自我中心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董希文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3):48-51
“互文”理论是一种后现代文本观念,它在立足文本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挖掘文本形式(包括语言、结构、表达技巧及体裁)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固有联系;各文本之间存在着的平等交流对话关系,导致了对文本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和多种可能性。而“影响”研究作为一种传统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在研究方法、思路、重点、目的等方面与“互文”研究有很大不同。弄清这种差异与区别,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互文”理论观念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彩丽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60-63
标牌告示语是一种社会性标志语,它通过使用特定的施为性动词来体现其特有的指令、警示和劝告等社会功能。社会的文明发展要求警示类广告语趋于多元化和人本化。其礼貌原则的融入,可以激发人们从认知角度丰富变换语用方式,增强语用效果,从而改变人类居住的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丁金国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05-114
语篇的"互文性"理论输入中国四十余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然对其阐释迥然。所谓互文,即在语篇构组的过程中,表达主体为强化其意念语篇的语势,引入已存历史语篇的过程和结果性。互文性的特征有三:语义的双值性、主体的主导性、功能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语-图互文”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关于图像与文学关系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图像与小说关系就是图像与以小说为代表的文字争夺叙事主导权的一个过程,但无论怎样,二者始终是不可分的,共同促进了叙事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文学图像化将会对文学的接受和传播带来积极的影响;文学(这里主要是小说)图像化,为我们的叙事理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文学或是文学研究将走向一种语-图互文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赵峰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5-48
互文见义原是一个传统的辞格 ,它不仅广泛存在 ,而且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正确认识互文及其重要性 ,不仅有助于我们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同时也对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包彩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2):158-161
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性.互文性概念对于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具有独特的理论启迪和实际指导作用,因为译语文本跟原语文本发生最直接、最密切的互文关系,它由原语文本通过语言符号转换而产生,是原语文本的投胎转世.依据文本的内、外互文关系,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的互文参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燕炜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2)
口语是语言存在的最基本形式,是语言履行交际职能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人类交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同等级的口语语体中称呼语是不尽相同的,即口语语体中的称呼语处在一种变异的状态之下。 相似文献
18.
李茂林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0):42-44
每个文本都是作为一种源自其他文本的马赛克图案而建构,每个文本都对其他文本加以吸收和转换,所有涉及文化各方面内涵的“前知识”都构成互文性参照.翻译本身也是一个互文的过程.跨文化翻译中的互文指涉,根据其在翻译实践中可保留文化内涵的程度,可采取的翻译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翻译表达和间接翻译表达. 相似文献
19.
高雷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1):91-94
"互文"是古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段,它为了行文的需要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词语分开,使它们在上下的话语中各出现一个,参互成文,合而成义.本文讨论"互文"两种常见的形式,分析其内容与其形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译例的剖析,提出在翻译有关"互文"的修辞时,应把握其内容,不要简单地复制其形式. 相似文献
20.
窦焕新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34-36
随着修辞观念的转变,一些传统的辞格得到了新的诠释,隐喻如此,互文也如此。“互文”的主要特征是被关注的话语总是联系着另一话语,需要两个话语单位互相作用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根据这一新的理解,很多传统辞格都可以归入互文。从生成机制及接受机制来看,仿拟也属于广义互文的范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