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章亚昕 《东岳论丛》2004,25(6):125-130
犁青是一位重要的海外华文诗人。犁青的人格与风格集中体现在"林泉本色、浪子情怀、华夏风骨、道义底蕴"这四个方面,他兼有乡土性与海外性、民族性与现代性等多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现旅居香港的著名爱国华侨诗人犁青,擅长于撰写山水诗。近些年来,他履迹印遍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处,心受情感,都写下了富有光彩的诗篇。这些诗篇纪游揽胜,述怀明志,字里行间,充满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山河深沉的爱和对未来美好的展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80年代中期以来,他频繁奔波于大陆、台湾、香港之间,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统一做了大量工作。在旅行宝岛之时,他写下了许多伤时感世、忧国忧民的山水诗篇。犁青的大陆山水诗,海内外许多著名诗人和评论家已作过充分的评论(有很高的评价),而这些壮游台湾所  相似文献   

3.
张丽 《兰州学刊》2014,(9):15-35
《60年代大陆地区香港史研究综述》一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总结了大陆学者的香港史研究成果.一方面,综述梳理了60年来内地香港史研究的基本发展脉络,指出历经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内地的香港史研究从无到有,确立了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学术体系.另一方面,综述从中英关系视角下的香港、香港与内地的关系、香港本地史研究三个角度,分专题详述了香港史各重大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全面展现了60年来内地香港史研究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朱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几十年。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已是63岁的老人了。然而,他没有丝毫倦怠,又继续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了27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保持和发扬了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革命精神和作风,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克勤克俭,一身清廉,为处在执政党地位的共产党人做出了表率。这是朱老总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又一重大奉献。他的风范,长久长久地留在人民的心间……  相似文献   

5.
50年代以来的香港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以来的香港小说创作何慧一与内地文坛具有的意识形态一致性相异,独立发展于自由资本主义殖民统治地区的香港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至少可以归纳出三个特点。第一,它保留了与内地主流文化相异的另一种观察世事的角度。1949年以后,内地的文学从深受西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演变历程、教育制度的异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就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进行比较,详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对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制度发展的影响;指出香港与内地大学预科教育制度相同点在于都是西化的产物及都具有汰选的功能,但教学内容、办学特点和招生对象存在很大差异;认为香港与内地预科教育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重要性,未来应该大力发展内地大学预科教育。  相似文献   

7.
鸥外鸥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位被悬搁的现代主义诗人,其在30、40年代创造了许多反映现代都市、现代人生存状况的诗歌,特别是两组分别描写香港和桂林的系列作品《港照相册》和《桂林裸体画》。这些诗作角度独特大胆,从日常之中揭示诗人对现代都市和现代文明的感悟、观照和思索,深刻反映着诗人对现代物质文明的批判和警惕,以及他对于现代人精神生活失落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有人断言,“香港文学在香港,香港文学研究在内地”。此话并不全面。香港学者对香港文学的研究,比内地还要早。还在内地闭关锁国的1964年,罗香林教授就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作过《中国文学在香港之发展》的专题报告,不过他谈的是在香港的中国文学,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香港文学,且当时还未有明确的“香港文学”概念。到了1974年9月,吴萱人在《学苑》发表了《20年来香港文学的嬗变》,从宏观上论述了与内地文学分流后的香港文学的发展变化。1975年7-8月,香港大学文社主办“香港文学40年文学史学习班”,编印了《…  相似文献   

9.
章亚昕 《东岳论丛》2002,23(1):82-85
新时期是当代新诗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 ,全球化的文化生活是当代新诗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契机。通过改革开放而与国际诗坛接轨 ,促使内地诗坛逐步与台湾和香港诗坛实现整合 ,并且同世界华文诗坛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于是如何从事选择与创造 ,从而在全球化的文化生活背景下实现民族艺术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便直接关系到当代新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社会福利是中国内地社会福利制度转型到适度普惠型制度的重点之一。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包含三个维度即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和残疾人社会福利服务。本项研究以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为研究对象,以制度安排三个维度为分析单位,使用内容分析的方式来剖析内地与香港的残疾人社会福利。研究发现,内地残疾人社会福利正在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型,而香港实施的是普惠型。两地残疾人社会福利具有三个维度的异同:(1)社会福利政策维度:内地和香港的政策框架基本相似,但内地缺乏操作性的政策。(2)社会福利机构维度:香港机构和政府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机构管理水平也高于内地。(3)社会福利服务维度:香港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其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在服务类型、内容、人力资源等方面领先于内地。综上所述,中国内地残疾人社会福利应该在三个制度安排维度上进行改革和发展,以解决8000多万残疾人困境,提升他们的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