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1980年第3期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分析郭沫若同志所著《李白与杜甫》的文章后,引起了各地学者、专家们的关注。笔者也不揣谫陋,略抒一得之见,以就正专家。 一 在1962年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的时候,郭沫若同志曾誉李白、杜甫是诗歌创作中的“双子星座”。而十年之后,却一变自已的观点,从肯定杜甫到否定杜甫却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一打开《李白与杜甫》,把《关于李白》和《关于杜甫》每节的题目比较一下,就明显地看出作者的倾向性:评李白重点是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曾立专章考证研究杜甫的生活。他认为:“杜甫的生活,本质上,是一个地主的生活。他有时也穷,但是属于例外。” 郭老此说,在近几年内,著文反对批评者确实不少。肖涤非先生留给人们约印象是深刻的。他在《关于<李白与杜甫>》一文(见《文史哲》1979年第3期)中,批评郭老是很尖锐严厉的,他说郭老是在“斤斤计较,拐弯抹角,寻章摘句来证实杜甫过的是一种‘地主  相似文献   

3.
陈天华这两本书写于哪一年,专家们的著作和初中历史课本有不同的说法。 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第一版)下册第490页说:“陈天华在1903年发表了《警世钟》和《猛回头》两个小册子,……”  相似文献   

4.
诗圣杜甫有什么样的“美学意识”呢?对这个问题前人已有论述,如屈守元《杜甫美学观琐谈》①、张志烈《审美情趣历史进化一例》②、何大江《杜诗的奇崛美》③、王启兴《杜甫人峡诗中所表现的自然美》④、姚菲《杜甫山水诗崇高美管窥》⑤、蒋均涛《杜甫对诗歌形式美的确认和追求》⑥、何根海《杜甫题画诗绘画美学思想刍探》⑦等等。他们的论述对开启杜甫诗歌“美学意识”的研究无疑起到了先锋作用。然而杜甫诗歌中丰厚的美学意识,不是几篇文章就能穷尽的,因此笔者不揣冒昧,试从新的角度去研究杜甫的美学意识。杜甫的美学意识主要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杜甫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杜甫是“人民的诗人”(傅庚生著《杜甫诗论》一九五八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第351页);另一种看法认为杜甫是地主阶级的诗人。前者认为杜甫热爱人民,“真心为着人民”(《杜甫诗论》18页引自闻一多:《人民的诗人——屈原》);后者则认为杜甫的同情人民只不过是一种“廉价的同  相似文献   

6.
翦伯赞同志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翦伯赞同志从三十年代起,就努力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使史学研究和当时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解放后,他更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坚决批判资产阶级旧史学,批判以苏联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为在我国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題的初步意见》一文,是他在一九六一年夏开始主编《中国史纲要》一书时,为我校历史系参加编写《纲要》的同志撰写的参考提纲,曾发表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光明日报》,后又有个别修改。在这篇文章中,翦伯赞同志就历史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意见”。这些意见与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的《关于目前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同志的有关讲话相配合,坚决批判了当时存在于史学领域中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倾向和浮夸、浮躁等不正之风,对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林彪、“四人帮”横行之时,史学领域是一个重灾区。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夕,林彪、“四人帮”的黑干将戚本禹之流就给翦伯赞同志的《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一文,扣上了“反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纲领”的大帽子。这完全是颠倒黑白,蓄意诬陷。今天,林彪、“四人帮”虽已揪出,可是流毒不可低估。翦伯赞同志当年谈的一些问题,至今仍为史学界所关心。因此,我们将这篇文章的最后改定稿重新发表,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成都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四川杜甫学会副会长,四川诗词学会副会长,《杜甫研究学刊》主编钟树梁先生,因病于2009年11月9日逝世,享年94岁。钟树梁先生曾任民进四川省委会主委、民进中央委员以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8.
《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三期发表的韩培基、江汗青二同志合写的《郭沫若与杜甫》一文,对郭老的《李白与杜甫》一书进行了多方面的批评。毫无疑问,《李白与杜甫》一书是应当进行批评的,韩、江二同志的许多观点也是正确的。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也有不足之处。在这里,我把自己的意见淡出来,与韩、江二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9.
近撰《飞蓬自远与终朝独思——李杜交游诗述略》一文(《杜甫研究学刊》1991年第1、2、3、4期连载),试图对李白与杜甫之交游及其交游诗作一较为系统之考察。为不使行文过于枝蔓,因另为《杜甫〈遣怀〉诗吹台辨》文(载《文学遗产》1991年第3期),以辨明杜诗《遣怀》“气酣登吹台”之“吹台”实为“平台”之误。而此文限于篇幅,有的相关问题无由申说,故更为补说于此。  相似文献   

10.
已故著名杜甫研究专家和中国古代文学欣赏理论家傅庚生教授的《杜甫诗论》、《杜诗散绎》、《杜诗析疑》、《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文学析赏论丛》等专著,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李白研究专家安旗教授,先后出版《李白纵横探》、《李白年谱》、《李诗咀华》、《李白传》、《李白诗新笺》、《李白研究》等专著,  相似文献   

11.
文革中的郭沫若写作《李白与杜甫》的动机是复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欲通过李白、杜甫的研究来舐舔心灵的伤疤,宣泄感情的伤痛。《李白与杜甫》的缺陷突出地体现在机械地使用阶级分析法,主观随意地扬李抑杜等多个方面。文革这个特殊的写作背景,是造成上述缺陷的主要原因。《李白与杜甫》也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作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史料、史实的考证上。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先生的《李白与杜甫》发表20周年了.它的问世,曾激起许多人的不满与愤怒.有人因此发表文章,不点名地斥骂郭老是"党棍"、"学阀";当代著名的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先生,"差不多在拜读的同时,就想写封信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向郭老请益",以后终于专门写了《关于(李白与杜甫)》一文,虽然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但也如"冤家对头",大有满腔积愤,不吐不快之势. 20年前,我国政治思想领域存在着严重的左倾错误,郭老的《李白与杜甫》留着这个时代的深刻印记.它对杜甫的基本评价,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三吏》《三别》等诸多名篇的  相似文献   

13.
均衡地作用──读冯至先生《杜甫传》的一些体会钱志熙在现代诗人中,冯至先生是继闻一多先生之后的又一位致力于杜甫研究、致力于向文学界和全社会传扬杜甫精神的著名诗人。凭借他们在杜甫研究上的实绩、加上他们在诗歌领域的特殊地位,对杜诗在现、当代的普及、杜甫精神...  相似文献   

14.
马列主义史学家翦伯赞曾经说过,史料象是撒在地上的铜钱,需要一条红线把它贯穿起来,这条红线就是马列主义。用马列主义观点去研究《诗经》,前人做过,但还很不够,特别是对它的艺术方面的探讨更少,本文试就《诗经》中的辩证艺术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萧涤非同志在《文史哲》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发表了《关于〈李白与杜甫〉》一文;此文前后,其他学术刊物上也发表了几篇批评郭沫若同志所著《李白与杜甫》(以下简称郭著)的文章。萧涤非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萧文)对郭著作了尖锐的反批评和批评,说郭著对杜诗作了“难以置信的”、“有意的曲解”,说它“抑扬随意,借比较之名,行打击之实”,简直“前所未有”。有的文章甚至说郭著认为“杜甫是一个非常反  相似文献   

16.
韦庄的《又玄集》是《唐人选唐诗》十种之一。它具有如下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选了杜甫的诗歌,而且将杜甫的诗歌录在首位;二是所选的杜诗,除《春望》外,其余诗作(《西郊》、《禹庙》、《山寺》、《遣兴》、《送韩十四东归觐省》和《南邻》等)均为杜甫寓居成都或在成都附近所作。韦庄的《又玄集》存在的这两个特点与韦庄对杜甫的推崇及韦庄以"清词丽句"为选诗的审美标准有关。  相似文献   

17.
翦伯赞和郑天挺二位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以下简称《资料》)古代部分第二册选了《说文解字·叙》。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他对汉字起源、发展及其客观作用的观点,它是许慎文字学理论的代表作。尽管其中有某些今天看来是不甚科学的主张,但是要研究《说文解字》这部文献语言学巨著,就必须研究《说文解字·叙》。所以,一千八百多年  相似文献   

18.
郭老在他的《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指出:元稹的《杜君(甫)墓系铭》是抑李而扬杜的。紧接着又说:“然而同是唐人,还是有人能够说几句公道话的。韩愈有《调张籍》一诗,开头六句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李白与杜甫》第114页。以下凡引此书,均只注页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杜甫《戏为六绝句》的真正用意在于提倡继承南北朝诗歌的艺术成就。《戏为六绝句》对于研究唐诗的发展和杜甫本人的诗歌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先勇认为,“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出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本文试从白先勇代表作《台北人》与杜甫《秋兴八首》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对照入手,说明杜甫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