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广西百色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隆林的苗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探究,认为隆林苗族传统体育具有节庆习俗、地域性、民族交融性、传统性的特征,同时具有传承民族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丰富大众娱乐生活、促进民族团结等功能。应当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隆林苗族传统体育资源,使其在该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兴忠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3,(4)
通过对仡佬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考察,认为仡佬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开展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活动,形成了独有的传统体育文化,它不仅反映出仡佬族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社会习俗,更使其具有了多样性、节庆性、宗教性、全民性等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3.
农历三月三,是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每逢这个节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与广西毗邻的贵州黎平县、从江县以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苗、瑶、壮、汉等民族的群众身著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柳江河畔的富禄镇欢度佳节。抢花炮活动据说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据《体育文史》记载:“大约在明代嘉靖年间,也就是十六世纪中叶,广东、湖南、贵州等地的商人,常到这个村子做生意……当地的侗、苗、瑶等少数民族因受大汉族主义的压迫,大都居住在高山上,外来的商人们为了收购特产,推销手工业品,便想出各种办法把山上的居民引下来,其中最有吸引力的便是抢花炮。” 相似文献
4.
康忠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1):9-12,23
运用民族学和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三个方面,对苗族的传统生态文化展开了初步探讨。从中可以发现苗族传统生态文化具有自发性与素朴性、普遍性与权威性、宗教性与实用性等鲜明的特征。在当今社会,苗族丰富多彩的传统生态文化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伍新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正>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古老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苗族人民曾进行过无数艰苦卓绝的斗争,建树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业绩,涌现了一大批可敬可佩的英雄人物.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在各族人民为中华崛起而共同奋斗的今天,对苗族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传统加以研究、继承和发扬,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萧建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4)
关于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问题,在一九八一年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明确了“积极倡导,加强领导,改革提高,稳步前进”的方针。民族院校如何遵循这一方针,开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以下拟就体育教学、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赛、科研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一、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现状(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研究状况近些年来,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挖掘、整理、改革提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传统体育的发展提高工作中,全国每四年举行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和表演,每届都有新的项目。各民族地区经常举行多种多样的传统体育比 相似文献
7.
石朝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适应与冲突,是今天我国各民族面临着的一种客观现象。民族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一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积淀,而其中更为复杂且具有决定作用的部分乃在于它的深层,即观念、理想、价值、假说和思想方式等隐含的部分,通常被称为社会或民族心理。这些成分,不仅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而且影响着人的世界观。本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探讨苗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石朝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3)
苗族在其长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足以保证他们生存的、纯属苗族所固有的社会结构和组织,这就是鼓社、议榔、理老三位一体制。有的学者称其为苗族古代社会的“三根支柱”。一、鼓社组织鼓社,苗语称为“江略”。“江”是一片地方的意思,“略”是鼓,汉译全称为“鼓社”。苗族“鼓社”是其同源于一个男性祖先而结合起来的人们的集团,是一个祭祀、亲属、政治、经济与教育的氏族外婚制团体。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指出:“氏族是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具 相似文献
9.
苗族传统伦理文化特质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英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6):24-30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少数民族,其传统伦理文化的特质可以归结为利益调节上的群体性,规范戒律上的风俗性,正义追求上的同一性,善恶评价上的他律性。苗族的发展必然要求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黄尚霞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4,(6):103-107
传统文化习俗有其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影响.生活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苗族女性,继承了苗族传统文化的美德,但同时也受到了传统陋习、封建宗法制思想、神巫文化等传统文化习俗的束缚,无力走出经典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1.
王泳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6):151-160
湘西苗族传统殡葬文化深深嵌入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成为湘西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湘西苗族传统殡葬文化有其特殊的仪式流程、文化内容与内涵。从现代视角透视,可见其尊重自然和维护生态安全的生态价值、推动湘西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文化价值、增进生死观念的认识和推动社会关系整合的社会价值、弘扬孝道和树立文化自信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韦启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1)
苗族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本民族的灿烂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就是这个文化体系深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直观感悟和综合统一的特征。这种思维方式既促进又限制了苗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它的认识和正确评价,将有助于民族思维方式的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宋彩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167-170
湘西地区传统的苗族鼓舞是优秀的舞蹈艺术形式,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价值。其近代传承方式从简单、直线的师徒式传承、家族式传承逐渐转变为学校教育传承、社区体育传承、民族舞蹈传承和村落民俗传承的复杂、辐射式传承。这一改变在参与数量上、形式上让苗族鼓舞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却同时遭遇技艺多而不精、传而无力承的尴尬局面,从而使苗族鼓舞的传承与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4.
吴正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
本文从蜡染工艺的独特加工方式、染料中种类齐全的草药配方以及对人体的特殊功用等方面,分析论述了苗族传统印染工艺的科学性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苗族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承和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试图从苗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文化传承的特点、社会变迁的境遇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这样一个问题 :传统的苗族文化有着自己有效的文化保存机制和传承机制 ,因而其文化体系一直保持着整体性和主体性。然而今天苗族社会所经历的巨大变迁瓦解了传统的文化保存和传承机制 ,这使得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的角度对传统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这三者的关系进行梳理 ,并提出当前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6.
秦中应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4-58
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学校教育出现之前,家庭教育是苗族社会重要的教育形式,是传承苗族传统文化,推动苗族社会进步发展,培养和规范人们的道德意识,维护苗族地区社会和平安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学校教育出现之后,它仍是苗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功能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以湘西苗族为例分析家庭教育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方式,取得的成效,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提出加强家庭教育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卢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6):54-56
我国湘鄂西土家族、苗族原始图腾崇拜的祭祀礼仪中,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在宗教祭祀过程中作为一种载体,演绎着人神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和延续了宗教的存在与发展;宗教又给予了体育文化一个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并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18.
关荣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
四川省、重庆市的苗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他们的文化与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有密切关系。传说中的“三苗”和“盘瓠”部落及巴氏建立的廪君国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的踪迹。苗族人民的文化有独特的内涵,他们住“吊脚楼”、善酿酒、崇拜祖先,重视亲族,保留有古老的多种崇拜及丰富多彩的婚丧习俗……苗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王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5):47-50
苗族迁鄂后 ,其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播、文化涵化、发明创新、迁徙方式和分布格局、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变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迁 ,逐渐融合成鄂西的地域文化 ,成为鄂西多元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鄂西苗族传统文化的变迁 ,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文化模式中都有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黄秀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22-28
在当代,多数美国苗族仍然坚守传统的萨满信仰。灵魂信仰是美国苗族萨满信仰的核心所在,以萨满师傅主持的各类通灵仪式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萨满仪式,灵魂与个体肉身结合、和谐共居并最终分离,达到灵魂再生并永恒存在的目的。美国苗族传统的萨满信仰,是苗族流散到美国后在文化冲突与适应过程中所确立的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的主要标志之一。它为美国苗族的精神与心理健康提供了保障,为彼此间相互帮助与依存提供了路径,在美国苗族社区重建与维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